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七年级下历史课本知识点

妙纯分享

  在学校里学习七年级历史学科知识,你所获得的不单是学科知识,你还会获得做人的原则知识运用的技巧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学习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这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历史课本知识点,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下历史课本知识点(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明清的经济)

  1、明清经济发展

  农业:明代引进的新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开始推广种植。

  手工业:棉纺织业发展、丝织业兴旺。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的天朝大国思想(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表现:(1)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内迁沿海居民,不许人们擅自出海贸易;

  (2)统一台湾后,只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后减至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影响和后果:一定程度上有自卫作用,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七年级下历史课本知识点(二)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情况)

  1、唐朝的建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吸取隋亡教训——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能过分压榨农民,要轻摇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政纳谏;大臣要廉洁奉公。

  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和措施: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任用贤才,重视纳谏;合并州县,改革吏治。

  重要的大臣有:最著名的谏臣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谋杜断)

  贞观之治: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之治”:

  唐玄宗的治国政策和措施:任用贤才,重视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提倡戒奢从简等。

  开元盛世形成原因:唐玄宗重用人才,励精为治;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提倡节俭。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玄宗与唐太宗的相同点:善于任用贤臣(姚崇),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重戒奢从简,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6、盛世经济繁荣(唐玄宗开元年间):

  农业: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40多处 ②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 ③蔬菜品种增加;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工具改进: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①唐朝大都市:长安。②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城内分为商业区“市”和居民住宅区“坊”。

  七年级下历史课本知识点(三)

  对外友好往来

  1.唐朝对外交往概况 交往范围 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表现: 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对外政策: 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对外开放政策)

  外贸城市: 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影响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日本的关系

  (1)、日本使臣来华 隋朝时,日本使臣开始来华。 唐朝从贞观年间,日本来华的遣唐使有十多批。

  (2)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 ①、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政治方面)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文化方面);③在社会生活方面,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服装、茶道、节日等)

  (3)、鉴真东渡 时间: 唐玄宗时期。

  经过: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

  影响: 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精神: 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精神。

  诗句: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3.与新罗的关系

  ①新罗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

  ③新罗仿效唐朝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

  ④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

  4.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原因:去印度求取真经

  时间:唐太宗在位时

  过程: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成就:(1)取回大量佛经;

  (2)他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5.大题总结

  (1)、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共同点:①、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

  ②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优秀品质:学习他们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2)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七年级下历史课本知识点相关文章:

1.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2.七年级上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3.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知识

4.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5.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211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