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妙纯分享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这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一)

  第 18 课 "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

  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四)教材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3、解决办法

  (1) 这一课的重点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可学生熟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形成完整的概念。

  (2)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幻灯、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3) 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以教师讲述为主,但必须做到概念准确。

  (4) 用归纳法,让学生多做、多读、多讲,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概括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二、 课时安排:1课时

  三、 教具准备:多媒体、纸、竹简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然后教师概述)我们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从18、19课,我们都来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从竹简到纸的发明

  前面我们讲过甲骨文。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帛是丝织品,比竹木简轻得多,可又太贵了。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接着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纸是怎样发明的?2)纸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板书)2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接着又让学生思考第2个思考题: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 造纸术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板书)(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有很多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并且传到了十几个国家被当作教科书。

  (板书)(三)、地动仪

  请同学们思考:在发生地震时,我们怎样才能感知?

  东汉科学家张衡又发明了地动仪。

  (板书)(四)、华佗和张仲景

  首先向学生点出: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著名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五、课堂小结

  秦汉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可能,这是秦汉人民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六、课堂练习见课件制作。

  附:板书设计

  一、造纸术: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

  三、医学成就:

  1、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2、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议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

  第 19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㈡

  一、学习目标:

  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二、要点分析:

  1、重点:佛教的传入、司马迁和《史记》

  2、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导学法;学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

  《佛教传入路线图》等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文稿、专题网站学习。

  五、教学过程:

  ㈠问题引入:你听说过佛陀入梦和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让我们在故事的交流中走进那段历史吧,由此引入教学。

  ㈡教材分析: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是秦汉文化史中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宗教知识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佛教的传入:

  ⑴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的。佛教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

  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识读插图《白马寺》:

  学习方式:问题识图与阅读。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相关的图片、图画和视频资料;演出课本剧,等等。使学生了解: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事件。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佛寺。

  第二、佛教宣传的基本思想:

  讨论:佛教为什么能够进入思想相对封闭的中国?本质是什么?

  借助具体事例,对佛教的思想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认识:佛教宣扬忍耐顺从的消极的人生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因此,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极度的社会苦难,使广大

  民众方面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所以,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民众的精神鸦片。

  ⑶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作分层学习)

  A级:知道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B级:举出一两个典型事例,如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说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

  了解思想源泉主要是黄老学说和巫术,兴起于东汉时期唯一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

  二、司马迁和《史记》:

  1、补偿教学:教师进行史书体例解说,帮助学生了解纪传体与编年体、通史与断代史的含义。

  2、活动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司马迁的生平材料;查找教材及相关书籍中有关《史记》的材料。

  3、讨论交流:⑴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其重要价值的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形成初步认识;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进行观点交流,形成共同认识:

  4、观点认识:

  ⑴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品格。

  ⑵《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结论: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与史学著作。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学生解说: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情况。说明它的发现轰动了全

  国,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学生自己交流世界

  七大奇迹的资料。)

  2、资料展示: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㈢巩固小节:

  对教材中的动脑筋问题: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时间作辨析:

  刘邦夫人逃入尼姑庵躲避战乱:约在秦末农民起义时,

  (前209年——前202年);尼姑庵的出现:最早应在张骞通西域后

  (约前138年——前119年)二者相距近1个世纪,是电视剧编导

  人员弄错了。

  ㈣学习检测:

  ⒈选择: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特点是

  A.其宣传的内容都麻醉人民的思想

  B.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

  ⒉名言赏析: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谁的名言?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怎样?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

  ⒊请你解说: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请作一日解说员,请你把自己设计的解说词写出。

  六、参考资料:

  附:板书设计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2、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经,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二、道教的出现:道教源于中国,在东汉时兴起。

  三、王充《论衡》:王充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说,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存在。

  四、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三)

  第 20 课 活动课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活动目的]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过很多事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小品、讨论的形式,进一步认识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秦始皇相关多媒体、各种相关资料

  [授课过程]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诗称赞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面对迎面而来的千古一帝,你有什么看法?

  一、找一找和议一议

  首先,我们要把全班同学按你们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组和暴君组两大组,各大组再分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小组,分头搜集材料。政治家组的同学,要想尽办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 以论证他是个杰出政治家;暴君组的同学则要寻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论证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们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组内互相交流,并把它们—一制成小卡片。方便我们在讨论课上使用。再推荐胆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学作为组的讨论代表。

  二、说一说

  你准备好了吗?你想在同学们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吗?来吧,参与我们的讨论课,来。

  (1)营造环境气氛: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坐的形式,讨论代表席摆上政治家暴君字样。

  (2)讨论课:选举小主持人,由小主持人主持讨论。大家讨论时要互相尊重,每位代表有三分钟发言时间, 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补充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3)最后有请老师或同学为讨论课做归纳总结,为同学们指明客观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扬敢于创新,能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论点的同学。

  三、写一写 (课堂小结)

  通过对秦始皇的讨论,你学到什么?你能正确认识自己吗?

  请你拿起笔来,参照下表,把你对自己生理、心理、社会和理想等方面最

  感兴趣的话题,以我是……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向同学介绍自己,好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1.初一历史的优秀教案

2.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3.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教案

4.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5.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免费下载

    18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