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地理>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

陈哲凡分享

  图标是一种很好的将初一地理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图表的类型及读法

  综观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可归纳下列几种重要的类型,现分析说明如下:

  (1)比较型。这类插图是把两种属于同一范畴的地理现象加以比较,这类成对的相异地理现象,有时表面现象容易混淆不清,而它们的性质和成因是截然相反的,通过两张图的并列比较,一正一反,相得益彰。如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亚洲的冬季风与夏季风、背斜与向斜、地垒和地堑等等。这类插图有的本身来自对自然界直观的素描,形象生动逼真,如“地垒和地堑”通过插图解释成因,大大加强了科学效果。

  对于这类比较型的一对插图要仔细对照从中找寻异同点。比如从表面现象看,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都有降水过程,并且两图中都是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区别在于哪种气团“主动”,可让同学从冷气团箭头的指向,明辨冷锋和暖锋的不同含意。

  (2)演变型。这类插图反映的对象是呈动势的,有的是演变发展图,有的是运动变化图。“地球的公转”一图是演变型插图的一例。在观察此图时,要求同学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①地球公转的方向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

  ③地轴倾斜的方向

  ④二分、二至的日期

  ⑤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⑥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变化

  其它如大陆漂移示意图和习题中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边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图,都是演变型的插图。这些图类饶有兴趣,可以积极启发同学思维,引起对大自然奥秘探索的兴趣。

  (3)关联型。自然界各种地理现象,粗略一看,似乎杂乱无章,但是仔细一看,稍加分析就可发现它是有规律的,有章可循、互为关联的。这类关联型插图很重要,它把繁杂的内容通过图表简明扼要地表述清楚。如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幸中,通过阅读“水分循环示意图”,对复杂的水分循环便一目了然。这类图在课本中占有相当的篇幅。如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对内外各种力作用的相互关系通过箭头联系起来,把物质循环规律模式和盘托出。又如生态系统的组成、池塘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及危害示意图等等。这些图都按顺序反映了前因后果、先后关联,这对理解和记忆课文的内容,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均有很大的帮助。

  (4)定量型。这类插图是指含有绝对数值和比例数值的统计图表,数量虽少,但启发同学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的作用不容低估。如第十章第一节中,有一幅“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图表,光是单独看一些数字,似乎显得枯燥无味,课本上也没有对此图做相应的直接说明。课堂上可让同学对此图进行思考分析,并进行讨论。从中可发现,我国每增加1亿人口的年数是越来越短了:建国初期从 1949年到 1957年增加1亿人口,要八年之久,最近1977年到1982年增加近1亿人口,只有五年光景,从而看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控制人口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一般读图步骤指导

  地图是地理课的“学具”。教会和学会读图是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读图时可以分为三步:一教二读三分析。即先教读图的基本功,再由浅入深逐步发展读图方面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如用地图整理知识,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组合特征,判断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等,把读图作为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具体地说,第一步要教给学生认记的基本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反复练习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用比例尺来量算距离,确定方向,看高程,会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数。第二步教学生读图并且初步分析图。第三步则要求能通过读图说明一般地理问题。初读时让学生在图上找出“是什么?”“在哪里?”教师在教学挂图上示范。例如:教读政区图,要求从沿海省市→边界省区→内地的顺序去记忆省区轮廓和相关位置。读地形图,教学生读海拔和地势、地形种类,并与同比例尺政区图叠加,找出某地形区所属行政区。读水系图要教学生追根求源,找出发源地、归宿、分水岭、流经省区,读气候图则以等值线图为重点。出现多种等值线图之后,应把该类图读法归纳,教给学生或启发同学自己归纳:

  等值线图读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

  不同等值线图读法:等温线图——读出气温约度→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线→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等,逐步掌握读等值线图的技能。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常用读图方法

  提高读图质量和速度主要有四种方法:描述法、对应法、组合法和分析法。

  (1)描述法。多角度描述。在阅读各类地图时,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描述和说明。而各种描述往往从多方面展开的,一般可以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理范围以及各种相对位置。

  ①按顺序描述。在指导学生阅读各类地图时,常遇到顺序问题。例如沿我国陆疆线从辽宁省开始逆时针方向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哪些省区?秦岭山脉由西向东跨越哪些省区?沿京广铁路自北向南有哪些省人民政府驻地?从长江上游到下游沿岸有哪些大河港?在教学中要经常训练学生按一定的有序性来读图。

  ②特征描述。特征描述法有利于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有关的地理概念,可以在“热带雨林”景观图上描述植物特点是:茂密、高大、常绿、多层,其动物特点是:喜攀援或喜暖湿。

  ③对比描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增强判断力。在教学中对比项目的选择要有助于反映差异性,采用表格的形式,能使学生读图描述更鲜明。

  ④动态描述。适合于对隐含有动态变化的示意图、模式图进行的描述。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教具、电化手段,形成动态感,增强直观性。例如结合转动天文伞或星空转盘来描述“九月星空”图中各星座绕北极星作逆时针运转的情况,效果就比较好。

  (2)对应法。对应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地理形象、图例注记的知觉感应能力,也有助于发展想象力。

  ①图例对应。在地图上的图例中,标明表示农产品的象形符号、表示矿产的几何符号等;地图上常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人口密度、人种等。训练学生对常用图例、颜色意义等感知反应的速度。

  ②多图对应。多图对应是通过多张地图的叠置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特别是在因果联系方面能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把行星风系模式图与风海流形成示意图对应起来阅读,学生就容易理解风海流的成因及流向。

  ③平面剖面对应。例如,学习某地的地势特征,就应该运用平面地形图与相应的剖面图对应的读图法。

  ④变式对应。地图有不同的投影与表现方式,要引导学生在变式的地图中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图为例,指导学生分别在一般的经纬地球图和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地球图上读出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阴影所表示的夜半球范围等情况,这样才是真正落实了知识。

  (3)组合法。组合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意识记和有意注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适合于阅读各类地图和部分示意图。

  ①镶嵌拼合。地图中的大洲、大洋、国家、政区都是有一定形状特点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的游戏与竞赛,这样能锻炼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识记速度。

  ②搭配组合。地理知识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搭配组合法指导学生以地图中的点线面为中心铺开,顺藤摸瓜,开展多记巧记的学习活动,培养地理记忆力。

  a.点线搭配:如熟悉铁路枢纽城市位置,可以和所经过的铁路干线搭配。

  b.线面搭配:如熟悉自然带分布,可以和重要纬线结合起来。

  c.点面搭配:如熟悉百万人口城市的分布,可以和所在的工业区或农业区相结合。

  d.点线面搭配:如熟悉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主要棉纺织工业城市的分布,可以和铁路干线、棉花产区结合起来。

  (4)分析法。

  ①数量分析。例如读某河流量曲线图中的极值及其出现的月份,可归纳流量特点,分析成因,判断补给类型,在“农业生产值构成示意图”中,读出并比较各业产值所占比重数,可分析出我国农业结构不够合理的特点。

  ②过程分析。在动态描述法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研究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a.转动过程分析:例如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运用天球仪的转动模拟能帮助认识地球公转示意图。

  b.循环过程分析:对地壳特质循环、水循环等示意图的阅读,可采取边画箭头边分析物理变化过程的做法。

  c.扩散过程分析:可在地图上或运用叠加投影的方法,分析我国和其它一些国家工业分布地区变化的过程。

  ③关系分析。a.因果关系分析:以“上海七月份气温日变化平均情况示意图”为例,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情况,可知因果关系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b.输出输入关系分析:例如人与环境关系图、出口贸易货物运输路线图都属于这一类。在这类图上用箭头表示方向、用箭头的粗细表示数量、用颜色或符号表示性质等等。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等值线图

  常见的地理等值线图有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

  1.等温线图的阅读

  阅读等温线图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A地的气温为8℃,E地的气温约为6℃。

  (2)判断某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从全球范围看,地球上随气温无论是7月还是1月,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据此可以判断,上图所示的区域位于北半球。

  (3)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

  在同纬度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等温线在大陆向低纬凸出,在海洋向高纬凸出;夏季则相反。据此可以判断,上图所示的区域处在夏季。

  (4)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边缘大致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显著。

  2.等压线图的阅读

  (1)判断气压系统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团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可判断为高气压;反之为低气压。如下面“等压线示意图”中的A区域是高气压,B区域是低气压。

  (2)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可以判断某地的风向。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大气总是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同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3)判断风力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一般来说,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3.等高线图的阅读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表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地表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地表的坡度陡峻;数条等高线相交,则为陡崖。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地理景观图

  地理景观图主要是指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物的画片、照片、幻灯片和卫星影像图片等。地理景观图的阅读要掌握以下要领:

  ① 仔细观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关键信息,不要被无关信息所迷惑。

  ② 对照有关课本内容,解读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

  ③ 分析图中不同信息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形态特征;或将几幅景观图相互对照、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例如,读下面两幅民居图时,首先应注意图中的房屋。两图房屋最大的差异是屋顶形状不一样,浙江山村一带传统民居的屋顶是坡顶,而新疆一带地区民居的屋顶是平顶。然后分析两种屋顶形状所反映的地理意义:浙江地处湿润区,降水丰富,坡顶房屋排水效果好;新疆地处于旱区,降水少,就不存在排水问题,而平顶可以被用来晾晒葡萄等果物。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到,房屋的建筑形式与当地的降水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是显示地理事物空间关系、地理事物形成过程、地理事物剖面的示意图。

  1.地理事物空间关系示意图的阅读

  这类示意图主要是显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即主要说明“在哪里”的问题。所以,阅读这类示意图的关键是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各项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如在太阳系示意图中,可确认太阳及其九大行星的相对位置。

  2.地理事物形成的示意图的阅读

  这类示意图主要是表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即主要说明“为什么”的问题。阅读时要学会利用图中的符号,如箭头指向以及箭头之间的关系,来分

  3.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示意图的阅读

  地理示意图中有一种是用文字框图和线条箭头构成的示意图,这类图能简明、概括地表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阅读这类示意图,关键是要读出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

  “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大量砍伐森林”是两个并列原因,共同引起了大气中的CO2图增多;CO2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进而使海平面上升,最终引起沿海低地受淹的不良后果。

  4.剖面示意图的阅读

  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剖面图主要是地形剖面图。将地形剖面图与相应的地形图对照起来阅读,可以判断出地形类型。阅读时要注意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地理统计图表

  1.曲线图表的阅读

  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曲线图表是动态曲线图表,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等。这种图一般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地理事物动态水平。

  例如,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首先需明确该图横坐标表示的是1925年至1989年时间段,纵坐标是各种能源消费所占的百分比。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图中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源,随后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与20年代相比,70年代的消费量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而50年代后,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取代煤炭而居于首位。作为新能源的核能自60年代在能源消费中出现之后,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水能消费变化较小,自50年代起有所增加。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柱状图的阅读

  阅读柱状图,首先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如,“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的阅读方法是:

  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气温曲线的形状,可判断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若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出现在7月,表明该地是在北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变化,可判断所处的热量带。如右图的气温曲线下限(即最低月)在10℃以上,也就是0~15℃之间,因此可判断出该地位处亚热带。

  根据降水柱的高低,可以判断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右图所示的地区,降水较多,且为冬雨型。

  3.结构图表的阅读

  常见的结构图表有下列四种。阅读这类图表,首先要读出各项地理事物在总体中的比例,然后通过比较,得出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特点。

    998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