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地理>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

陈哲凡分享
  背诵地理课本主要内容时不能滥背,要学会先归纳再抓重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上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一)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0的固定倾角。一年内太阳直射两次的是赤道。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时间,南北半球正好相反。
  6月22日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纬23.50(北回归线),越往北昼越长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12月22日 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纬23.50(南回归线),越往北昼越短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3月21日 9月23日 春分、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2、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
  (有四季变化);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
  (有四季变化);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3. 地球上有哪五带?
  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4. 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表示方法?分别如何判读?
  答:(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2)指向标表示方向。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3)经纬网表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 什么是比例尺?它有哪几种表示形式?
  答:把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必须把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事物缩小,这种缩小的程度就叫比例尺,它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即比例尺= 。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1)线段式;(2)数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尽。)
  6. 地图按内容、按表示区域分别应怎样分类?
  答:按内容分: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和专题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7、温度带
名称 范围 气候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热带 22.5°N–23.5°S 全年皆夏 有(两次)
北温带 22.5°N–66.5°N 四季分明
南温带 22.5°S-66.5°S 四季分明
北寒带 66.5°N–北极点 全年皆冬
南寒带 66.5°S–南极点 全年皆冬
  8、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
  9、二分二至日(北半球)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昼夜现象
春分 3月20或21日 赤道 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2或23日 赤道 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10、经纬线和经纬度
  ①东经E 西经W 北纬N 南纬S
  ②纬线呈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长度不等。指示东西方向。
  ③经线呈半圆状又称子午线,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④特殊的经纬线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最长的纬线‚20°W,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分东西半球。
  ƒ0°经线是东西经起始点。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二)
  1、 热带气候类型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oC以上,即为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各月降水比较均匀)。如亚马孙平原(南美洲)、刚果盆地(非洲)、马来群岛(亚洲)等。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如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湿两季明显。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非洲最广)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干湿两季明显。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雨季也更集中。(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2、 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oC以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oC以上。分布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
  3、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一般为500-600毫米。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主要在欧洲西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气温所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北部。
  4、 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
  苔原气候:终年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不超过50C,降水少,蒸发弱,多云雾。
  冰原气候:全年酷寒,各月气温都在0oC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5、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的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如: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加大;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等等。
  6、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德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的大陆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既有热带雨林气候,又有寒带气候分布的是亚洲。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七大洲中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世界上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和加拿大。
  7、气候类型比较: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
  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降水稀少、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格陵兰岛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8、目前,全世界60多亿人,分别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俄罗斯面积170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梵蒂冈面积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被称为袖珍国。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07年底总人口近13.2亿,其次为印度、美国等。梵蒂冈仅有1000余人,澳大利亚总人约2102万,平均每平方千米仅2.7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10、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中国属于民展中国家。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三)
  1、地形图
  1).海拔:地名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3.)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4.)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
  5.)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6).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7).陡崖:等高线重叠。
  8.)鞍部:两座山峰之间的部分。
  2、三分陆,七分海:海洋占71%,陆地占29%。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西半球,南半球。南极为陆地四周围绕着海洋,北极为海洋,四周被陆地包围。
  3、七大洲
名称 特点 位置
亚洲 面积最大 合称为亚欧大陆 北冰洋以南、印度洋以北、太平洋以西 东半球
欧洲 海拔最低、发达国家最多 北冰洋以南、大西洋以东
非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矿产最丰富、热带大陆 大西洋以东、印度洋以西
大洋洲 面积最小的大洲 太平洋以西、大西洋以东
北美洲 合称为美洲 大西洋以西、太平洋以东 西半球
南美洲
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南
  4、按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5、海陆变迁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2).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3.)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4.)办款碰撞挤压,形成山脉
  6、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指一个地区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短时间,时刻在变。
  2.)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天气平均状况
  3).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地势
  4.)热带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5.)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6.)寒带气候:寒带气候。
  7.)地形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7、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8、北美、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9、欧、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10、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99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