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地理>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陈哲凡分享

  地理的复习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能在理解基础上加以记忆才是复习好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一)

  1、板块构造运动的特点: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

  活跃,多火山、地震

  2、全球共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

  块,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

  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多火山地震的地方,其余均为两两板块交界处

  4、解释下列现象的形成

  地中海面积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形成

  红海面积扩大: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日本地震频发: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英国地震较少: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5.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卫星照片

  6.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7.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8.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 (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 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和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 划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

  9.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1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12、世界陆地地形类型:

  类型 主要特征 典型地区

  山地 起伏大,坡度陡峻,山高谷深;海拔高,一般超过500米。 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峰-珠穆郎玛峰

  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高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 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

  高原 中间海拔高,起伏小,边缘陡峭。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平原 地势低平,海拔小于200米。 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

  盆地 四周高山高原环绕,中间低平。 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13、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部位 特征 图示

  坡度陡缓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山顶 中间高,四周低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较低的部位

  陡崖 几条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山谷 等高线由地势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弯曲

  山脊 等高线由地势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弯曲

  14.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15.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临海地带,人口特别密集。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16.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都会对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带来影响。所以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7.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18.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临海地带,人口特别密集。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19.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都会对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带来影响。所以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0. 气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北半球向北降低.南半球向南降低)。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二)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13、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14、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15、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6、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17、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8、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19、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0、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三)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10、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1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12、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13、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14、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15、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

  16、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17、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18、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19、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20、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四)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气温的分布:

  (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7、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8、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9、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10、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11、温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12、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13、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特点:时间长、变化不大。

  14、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A、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木茂盛,干季高原枯黄;

  B、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E、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1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16、热带种植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亚热带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温带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17、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18、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19、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0、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87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