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适用的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范文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
2.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掌握纬线的特点。
4.掌握纬度的变化规律。
5.锻炼观察、分析和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
3.纬度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难点:
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四、学习方法:
顺序记忆法、读图法、数字记忆法、讨论法、模型法、观察法归纳法
五、导学活动:
导学活动一: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P2—3)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 的假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用事实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是一个球体。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 出发,经过 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 海峡,进入 洋,1521年到达 群岛,向西穿过 洋,绕过非洲南端的 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导学活动二:地球的大小(P3图1。2)
3.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千米。
4.做P4的活动题。
导学活动三:地球仪和纬线的特点(利用地球仪P5图1.4和P6图1.6)
5.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看地球仪说出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
6.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_ 转动
7.观察地球仪: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 。赤道纪念碑的位置在
。
8.读P6图1.6,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 ,纬线指示方向。
9.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到两极缩为__。赤道以北称___,以南称 。
导学活动四:纬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地球仪和图1.9和经纬网模型)
10.零度纬线又叫。90度纬线又叫;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为界。
11.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以南的纬度叫南纬,南北纬各________度
12.纬度分北纬和南纬,习惯上用英文字母“”、“分别作为北纬和南纬的代号
13.赤道两侧度数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分?那一条纬线不标注?
14.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纬度是 度
15.从赤道到两极纬度是怎么变化的?
16.度数自南向北增加的是 纬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 纬度。
17.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 ;中纬度范围: ;高纬度范围 。
六、达标练习
1.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57千米B.6378千米C.6371千米D.4万千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B.纬度最大是180°
C.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D.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
4.阅读P6图1.11,总结纬线的特点:
纬线
概念
形状
特征
指示
方向
标度
范围
零度线的确定
度数的
变化规律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最长的纬线
5.将下列纬度与其对应的纬度范围和所处半球用直线连起来:
A.55°N低纬度:南半球
B.69°S中纬度:北半球
C.19.5°S高纬度:南半球
D.89°N高纬度:北半球
6.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7.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 )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8.赤道的长度约为 ( )
A.6371千米B.4千米C.4万千米D.5.1亿千米
初中地理复习课看图说话运用
摘要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这些“图”与课文结合紧密,就是地理学中的眼,清澈、明亮、迷人,彰显地理的魅力,更能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知识。“图”还是鲜活的地理语言,在地理复习课中需常运用“看图说话”。即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各种“图”,经过综合分析,并说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在复习课中,通过看图说话,抓住图,运用图,构建初中地理知识综合体系,丰富学生地理素养。
关键词
看图说话;初中地理;复习课;运用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景观图、示意图、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等内容丰富,种类颇多,简直就是一副副美丽的画卷。这些“图”与课文结合紧密,就是地理学中的眼,清澈、明亮、迷人,彰显地理的魅力,更能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知识。“图”还是鲜活的地理语言,在地理复习课中需常运用“看图说话”。即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各种“图”,经过综合分析,并说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采用看图说话,实现图文结合,以图为点,连成线,形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图构建地理综合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地理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运用景观图,说出地理中的美学
让学生欣赏“地球”远景图片: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承载着无数的生灵,围绕太阳不停的转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这个星球是谁?为什么是披着蓝色面纱?承载有哪些生灵?这些生灵渴望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她围绕太阳朝哪个方向不停的转动?欣赏“荷兰的风车”景观图:童话世界的扑朔迷离,旋转中曲线美,看似静止,却充满动感,可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融合,不由人遐想连篇,魅力与永恒…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荷兰风车当然离不开风,荷兰位于哪个洲?一年四季盛行吹什么风?这个国家是典型的什么气候?风车的作用是什么?运用景观图,让学生说出了美学中的地理学,感受地理学中的美学。运用景观图使“两学”交融,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二、运用示意图,说出地理规律
看“地形雨示意图”说话:地形雨是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被迫抬升时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形成降水的山坡正好是迎风的一面,所以叫什么?背风的一面,因气流下沉,温度逐渐升高,叫背风坡,雨还能形成么?由于地形雨对地形区两边坡的不同影响,导致对它的利用开发不尽相同,所以人文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试分析并说出东、西侧植被、天气、气候及人文景观的明显差异。看“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让学生找气流流向,地面气温变化曲线,说说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示意图直观形象,简单明了,突出了重点,忽略很多次要的细节,把抽象的地理知识,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三、运用政区图、地形图,说它们的分布,构建空间观念
地理学科是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特性,组成地理环境的政区、地形、植被、资源、交通、工农业、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地理图像来表现,更能清楚明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在认识地区方面,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因此,空间观念是地理学的核心观念,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这些基本空间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在复习课中要牢牢抓住世界政区图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和地形图,它们是构成初中地理知识体系的骨架,帮助学生建立世界和中国的政区及地形分布的空间观念。要求学生看世界地图上说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各有哪些大洲?它们的界线是什么?海陆位置关系呢?说出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气温、降水、主要气候类型、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并说出各要素的关联知识,形成综合知识体系。在中国地图上说我国的疆域、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主要地形的分布、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中国的四大区域情况等。让学生形成世界地图是个大筐,世界地理知识往里装;中国地图是个小筐,中国地理知识往里装。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形成空间观念。在地理复习课中充分利用图,使学生的感知空间分布,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来理解、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
四、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气候特点
气候这部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在复习课中就以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为抓手来突破难点。在复习某地气候特点时,要让学生看懂该地一年中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指导学生对照纵坐标,说一年中各月气温值和降水值;再看气温曲线图,说一年中各月的气温变化趋势。看降水柱状图,说一年中各月降水变化趋势。结合一年中不同季节,气温及降水的变化来说该地的气候特点。通过看图说话,可以突破地理复习课中的难点。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采用看图说话,实现图文结合,以图为点,连成线,形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图构建地理综合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地理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作者:杨胜银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南海初级中学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