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物理>

初二物理上册概念整理复习汇总

郑晓分享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就要来了,大家要准备多一点的心思放在学习上。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物理上册的概念整理复习汇总,供大家参考。

  初二物理上册概念整理复习汇总:(一)序言

  1.测量的目的:为了准确的进行定量的比较。测量后记录 数值 和 单位 。

  2.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一拳的宽度大约为10厘米,大拇指的宽度约为1厘米,一步大约长为1米。

  4.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符号为m。

  5.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属性。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克。中学生50千克。

  6.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7.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这时天平水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水平;(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示数。

  8.时间本身的符号为t。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1h= 60 min=3600 s.

  9.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

  初二物理上册概念整理复习汇总:(二)声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 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 、音调、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发声体的结构有关。(2)响度: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程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5.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初二物理上册概念整理复习汇总:(三)光

  1. 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等现象可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 最大,是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8。 8

  3.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特点:(1)(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5.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传播的方向。

  6.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7.凸透镜:中间它对光线有所以也叫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 作用。

  8. 光的色散:白光是一种__光,经过三棱镜会分散成_七种光的三原色为 红绿蓝 。

  9.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另外还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和 刻度尺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比较 像和物 的大小;还要分别测出 物到镜和像到镜 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归纳出实验结论。实验时,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的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比较物和像的大小 。

  10.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焦距 。

  (2)实验装置 光具座 ,光屏 , 点燃的蜡烛, 凸透镜 ;

  (3)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4)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

  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 光屏上的像 。

  (5)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 1倍焦距 、 2倍焦距 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初二物理上册概念整理复习汇总:(四)运动和力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_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果可能 不同 。

  4.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_和。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_(2)_运动的时间相等,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

  6.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7.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符号:__v _ 公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是: 千米/时 。

  8. 1米/秒/小时,1千米/时/秒。

  9. 自行车的速度为5米/秒表示的意义_ 。

  10. 图像法: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时间(s-t)图像是 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在s-t图像中 倾斜程度越大的直线 所表示的速度越大。

  11.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 力的单位是: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鸡蛋所用的力。

  13.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用效果 。

  14.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15.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测量前,轻轻来回拉动几下挂钩,防止弹簧指针卡在外壳上;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__零刻度处__,若未指则需要移动_面板__;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量程__和_最小分度值_;估计被测力的大小;(3)测量时,不要超过它的_量程__;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与被测力的方向_保持一致_;(4)待测力计指针_稳定_时读数,读数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_垂直__;若测力计使用时的方位发生变化,必须再次_调零_后才能使用。

  16. 力的图示法:用一根带__的线段把_表示出来。

  17.重力:_物体由于地球。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 几何中心 。

  18.重力与成,重力的计算公式: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3

  。g的含义 地球表面附近,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

  19.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1)思想方法:法。(2)合成原则:二力同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_两个分力之和__,方向__与两个力相同___;二力反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_较大力与较小力之差__,方向_与较大力相同__。


猜你感兴趣:

1.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初二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3.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总结

4.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5.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97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