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八课教案
教案是初二政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行为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八课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项作用。
⑵明确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力目标 ⑴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
⑵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⑵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教学时数:3课时,其中第一框2课时,第二框1课时。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4.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5.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在--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突破知识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设计“小鬼当家”的活动,虚拟了一个八年级学生李华,以他的消费经历为主线,借助他的消费体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认识到“上帝”即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理解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主要说明
导入大家都看过《小鬼当家》吧?一定还对小主人公麦考利机智勇敢的表现记忆犹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小鬼当家法律篇》。我们要随着身边的“小鬼”——李华一起来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消费者权益,即“上帝”的权利。设计意图:设计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需充满激情,以感染学生的情绪,精神饱满地进入新课学习。
情景一:快乐的“上帝”续表
重要的“上帝”设置情景:李华在超市买东西,明确李华在超市里的身份是消费者,即“上帝”。
活动一:分析讨论
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因此“上帝”的权利与我们息息相关。)分析时教师的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
“上帝”的权利情景二:倒霉的“上帝”
请学生欣赏小品《倒霉的上帝》,并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小品中的老板侵犯了李华的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品中的情景,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掌握“上帝”的九大基本权利。)
活动二:你说我说
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到“上帝”权利的存在。)
情景三:歌曲《天亮了》
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从反面提醒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激发对经营者不诚信行为的强烈谴责与愤慨,更好的落实情感觉悟目标,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而不是仅仅看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文明的“上帝”情景四:我是“上帝”我怕谁
请学生欣赏小品《我是“上帝”我怕谁》,思考:“上帝”是这样的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上帝”?)
活动三:自由论坛
消费者都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做?假如你是经营者,你希望消费者怎么做?
活动四:即兴表演
请学生即兴表演一段微型小品,展现经营者和消费者良好的关系。
表演结束,教师展示一幅对联:“经营者诚信为本规范经营 消费者依法维权文明消费”,横批为“携手共进”。
(设计意图:认识到法律保障“上帝”的合法权益,作为“上帝”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文明的“上帝”。)换位思考,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结束语(播放轻音乐《致爱丽丝》。)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希望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学法、用法,不仅做一名维护自身权益的“上帝”,而且做一个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上帝”。
(设计意图:提出希望,将法律和道德教育延伸到未来生活,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终极目标的实现。)
改革思品课堂教学要“求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新”对活跃儿童思维品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遵循“激趣引题,学文明理,育情导行,实践延伸”这条主线,还应在改革课堂教学“求新”上下工夫。
一、激趣引题要“求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怎样激发呢?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下列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巧讲故事。小学生大多爱听故事,如果能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学生就会高度集中思想,乐于学习。如教《勤劳节俭》一课时,教师先讲《“勤”和“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老大和老二为什么首先都断了粮,后来日子又慢慢好起来,这课将告诉我们答案。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新课上来,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2、实话实说。采用这一方法,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说话,敢说真话,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学《要有家庭责任感 》一课,先让学生谈谈:你是家庭的小主人吗?并举例说明。许多学生都畅所欲言,说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能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也有的学生谈到自己平常很少帮家里做事,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不要一味指责,而应适时引导,怎样做家庭的小主人。使学生敢说真话,敢说实话。
3、模仿表演。如教《诚实守信》一课,课前安排两名学生排练小品,(小品内容为:①学生甲和学生乙上午商定下午3:00在公园门口见,再一起去游乐场玩。②学生甲在公园门口等学生乙,学生乙却一人钓鱼去了。③学生甲表演等人的焦急状:来回走动,看表,一脸不高兴,口中念念有词。④老师见状,问学生甲,你在等谁?(学生甲叙述事情原委)天啦!现在都三点半了。)课上让学生表演,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
4、妙用警句。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欣赏能力。他们不时摘抄一些格言。教学前,适时、巧妙地运用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佳句,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为人善良》时,出示“善良是人性的根本,缺少善良就会缺少人性”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含义,很自然的就导入了新课。
激趣引题还可以运用情境陶冶法,启发谈话法,设置悬念法,游艺活动法,歌曲导入法等等。
二、学文明理要“求新”。思品课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揭示道德观点,讲明做人的道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并要求逐步转化为行为。所以讲清道理,让学生明确观点,应该成为思品课的主轴。教学设计时不但要重视教师教的设计,还要注重学生学的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力求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与活力,激发学生勤思,爱学,乐学的求知欲望,达到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明理,我在高年级思品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放手自学。到了高年级,教材中的观点,大都寓理于故事中,且有一定的规律,不外乎理解三个问题: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应该怎么做?学生喜欢读故事,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开放课堂。关键是如何指导,使学生自学更有效。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如教师揭示《孝敬父母》课题后,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做才算孝敬父母?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自学,理解内容,明白道理。
2、讨论交流。有的问题让学生议一议,交流交流,互相补充,答案才完整。如《积极进取》一课,学生对什么是积极进取,能基本弄懂,但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害处,许多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不积极进取,只会影响自己的前途。针对这一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使他们达到共识:如果不积极进取,不但不利自己的前途,也不利于国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适当点拨。自学中解决不了的、议论没有弄懂的问题,教师非帮助解惑不可。如十一册的《积极进取》、《为人正直》、《有家庭责任感》等几课,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教师要讲道理,摆事实,让学生明理。
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人的发展为本”,实实在在地实现学生生动、主动、自主学习,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的问题,决不暗示”,这样学生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学会了怎样学习,使之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辨析导行要“求新”。指明行为方向,提出行为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思品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学生明理的基础上,应导之以引,使学生知行统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辨析是非导行。教师出些是非题让学生判断,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认识,正确判断行为的正误,又可以为指导行为打下基础。教学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教学《诚实守信》一课,让学生围绕“什么时候都要讲真话”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2、联系实际导行。这是导行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讨论、评议,通过学生合作、师生合作,达到正确导行的目的,从而把明白的行为规范的道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如学习《孝敬父母》一文,组织学生开展家庭调查,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健康、愿望等方面的情况,下堂课时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谈怎样做孝敬父母的孩子的感受,深化认识,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又如教学《自立自强》一课,让学生自查:你在这方面做得怎样?今后有何打算?通过交流、讨论,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达到导行的目的。
当然,导行要根据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恰如其分地安排活动。
3、树立榜样导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对自己是一种鞭策,对学生则有了目标。我除号召学生向书本上介绍的英模学习外,更多是让学生学习他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如《做事认真负责》一课,针对班级实际,介绍了思品课代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典型事例,使学生有亲身体验,根据榜样的事迹和自己的实际,时时检查自己,不断进步。
四、总结延伸要“求新”。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的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思品教学的整体效益。如教学《助人为乐》一文后,发动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他人。在服务中,加深对“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的理解。体味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乐趣。使之把课堂教学效果延伸到家庭,扩展到社会。
此外,教学内容要“求新”。新的课程改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内容上作了很大的调整,主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故在使用老教材时,要结合新教材把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生活实践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引入课堂。
(此文获长沙市2002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
看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八课教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