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语文>

初二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

淑航分享

  对于初二语文的学习,做好每个阅读题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题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一)

  人说话的目的,大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与他人沟通,说的话就要使人理解。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故意制造语言差异,为沟通造成新的屏障。除了要瞒过圈外人的黑话、行话之外,这些话大多是为了表明其身份地位的“酸话”。

  什么叫“酸话”呢?大体上说是指不自然的话。自然的话属于五味调和一类,不自然的话矫揉造作,令人倒胃。试想,一位东北歌星,台下她还用大大咧咧的东北话"侃山",一到台上,马上换了一副娇滴滴的港台腔,装模作样地向观众致谢。您听了有什么感觉?非“酸”无以名之。歌星追逐港台腔是为了虚荣夸饰,标明其品位流行,流行则价格自高。读书人的身份标志就是“书”,在书生看来,“书”是“不可须臾离”的护身符。那些读书入魔者时时流露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派,令人望而皱眉。五代南唐有位叫彭利用的书生,即使与家人奴仆讲话也要引经据典,咬文嚼字。邻居失火,烈焰冲天,他还对仆人说:“煌煌然,赫赫然,不可向迩(不可逼近),自钻燧以降(燧人氏钻木取火以来),未有若斯(如此)之盛,其可扑灭乎?”像这样酷好“酸话”不考虑沟通的人,真是应该烧死了事。

  明朝赵南星撰的《笑赞》里有位秀才到市上买柴,叫道:“荷薪者过来!”卖柴人听不懂“荷薪”之类,但“过来”二字还是明白的,于是把柴禾挑到秀才面前。秀才问:“其价几何?”卖柴的只听懂了“价”字,便说了价钱。秀才翻了翻柴禾,摇头晃脑地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的只见他口中嘟囔,却一句也听不懂,便挑着柴走了。

  这位秀才是一个“酸话”爱好者,就是买柴这种普通小事,他也要通过“酸话”卖弄。未达到砍价的目的,反而把卖柴的气跑了。他竭力拉长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距离,其语言不仅成不了沟通的工具,反而成了一种屏障。赵南星在评论《秀才买柴》时说,这位秀才喜欢“咬文嚼字”。其实不然,秀才之所以要把书面语言用在日常口语之中,就是为了摆读书人的架子,因为会说这些“酸话”是他们身份地位的标志。

  这等坚持说“酸话”的读书人,其经济与社会地位已接近或不如平头百姓了,但他们又要与平头百姓“划清界限”,在不具备“划清界限”的物质手段的情况下,只好借助于把书面语搬入现实生活的做法,自己觉得高于平民百姓,从而得到一些心理补偿,即使妨碍沟通也在所不计。老百姓看惯了这种现象,称这类人“穷酸”,把这类行为叫“酸文假醋”。

  (选自《中国人的幽默》,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像彭利用那样酷好“酸话”、不考虑沟通的人,应该立法烧死。

  B.作者通过举例论证,认为坚持说“酸话”的全都是读书入魔的古代书生。

  C.作者认为老百姓对那些妨碍沟通的“酸文假醋”的行为早已见惯不怪了。

  D.从全文可以推断:当今现实生活中,喜欢说“酸话”的现象早已绝迹了。

  16.从全文看,有些人热衷说“酸话”的目的主要有哪些?(3分)

  17.对“秀才卖柴”的分析,作者和赵南星的观点一致吗?写出理由。(3分)

  初二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二)

  ①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③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13亿人的保障体系……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

  ④在这个意义上,“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⑤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1)“_____”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2)“______”,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⑥一切为了人民,梦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淮海战役战场上一望无际的手推车,见证了人民战争的伟力;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鲜红的手印,标注着人民改革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是创造历史不竭的源动力。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支持,尊重了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释放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开辟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复兴之路。

  ⑦历史证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最大程度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就能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就能在逐 梦之路上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始终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是从第⑤段抽出来的,请将其还原于原文。(在横线上填写句子序号)

  A. 小河有水大河满 B. 大河没水小河干

  3.用“每一个人的‘人生出彩’,是实现‘中国梦’的条件;所谓‘中国梦’,就是每一个人‘人生出彩’的总和”替代文中下面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

  B. “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

  C.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

  D. 一切为了人民,梦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

  4.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概括摆事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具体举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在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你将如何实现你的梦?试用精彩而流畅的语言谈一谈。

  初二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三)

  一个青年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请教,说他每天都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用在自己爱好的事业上,可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自己低能,还是成才之路太难走呢?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位立志献身科学的有为青年。”

  青年的答复却是:“我不只是热爱科学,还很喜欢文学,我还爱好音乐和美术。就是这么多的兴趣和爱好,占用了我的全部时间。”

  “噢,是这么回事。”法布尔找到了这个青年事倍功半的症结所在。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放大镜,给青年示范,说:“把他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去试试,就像这块透镜一样。”

  在人才学中,“聚焦成才”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它的含义是,要在认识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作重点突破。就像通过凸透镜把众多光束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人的智慧和 力量也可以在“聚集效应”作用下形成成才所需的必要能量。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吐温语)

  “聚焦”,这是治学的需要。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清代诗人曾世霖说:“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专力则必精,分途恐两失”。一些青年人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由于思想缺乏稳定性,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贪多旁骛,浅尝辄止,今天学习这个,明天钻研那个,造成注意力不断地转换,这是很难跨上成功的彼岸的。

  (A )古往今来,除了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可以在众多领域同时做出杰出的贡献以外,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常态,都要靠“聚焦效应”来取得一定的成果。有些人可能在几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才能,但并不等于在这些方面都能达到平均水准以上的高度,更不要说尖端水平了。目___标分散,四面出击,___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___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B)世路无穷,人生有限。每条事业与学问之路,又都是“漫漫其修远兮”,不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求,很难窥其堂奥。而任何人都不是千手千眼佛和掌握“分身法”的孙悟空,面对着千支万派的学问,只能尝其一脔。如果撒网太宽,胃口过大,硬要去一手抓十个跳蚤,最终可能一个也抓不到。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有一首《怜愚》诗,讲的正是这种情况,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当然,法布尔说的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并不意味着主攻方向之外绝不涉及其他事物。知识的偏枯,同样是治学的大忌。一切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不要目标分散,平均使用力量。专与博是相辅相成的。无博,专则孤立无依;无专,博则泛滥无归。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许多人的成才实践证明,在确定一项专业之后,再按照专业的需要去钻研与涉猎其他各种知识,这样,专中有博,博而能专,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填入文章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___目标分散,四面出击,___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___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A. 虽然 但是 不仅 B. 虽然 不但 就

  C. 由于 不仅 就 D. 由于 不但 而且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文章哪一处(A或B)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庄周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放在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怜愚》一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读了此诗,你有怎样的感想?

    47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