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地理>

八年级地理复习要点

陈哲凡分享

  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有: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八年级地理复习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复习要点(一)

  1.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公路 极灵活方便,门口到门口直达运输,运量较小(运输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

  航空 最快速,运量小,成本高(运输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的物品)

  铁路 比较快,运量大,成本低,适应性强(运输大宗笨重货物,且为远距离运输)

  水路 速度慢、运量大,成本低,受自然条件限制(运输大宗笨重货物,且为远距离运输)

  管道 运送液态或者气态物质,但初始成本极高

  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长江中下游平原,陆、海、空运输网发达),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的交通运输网将大大改善).

  铁路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主要有京哈线、京广线(习惯将京哈线和京广线并列,为南北最长铁路线)、京沪线、京九线、宝成—成昆线;东西铁路干线主要有陇海—兰新线(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此外还有京包(包头)—包兰(兰州)线,哈(哈尔滨)大(大连)线等.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从青海省的西宁至西藏的拉萨.北京、上海、广州是我国的国际航空中心.大连、上海和广州是我国的海运中心.

  由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为单次,驶向北京的列车编为双次.其他铁路路线始发站的列车,远离北京方向的编为单次,驶近北京方向的编为双次.

  根据自然条件、地形因素(如是否沿海,能否乘海路)等,考虑运费、货物情况、目的地、数量、世界这些因素,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有能力制作外地旅游计划.

  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主要生产部门.

  (1)东部(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农业生产的差异(以400毫米降水量线为界,是湿润地去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①西部: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河谷、平原和绿洲中.棉花种植分布在新疆棉区

  ②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种植业: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分布在东北(天然林)、西南(天然林)、东南(人工林)的山地和丘陵

  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棉花种植分布在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

  (2)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①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小麦 甜菜 花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②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水稻 甘蔗 油菜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松嫩平原(松花江—嫩江冲积平原)、三江平原、辽东平原总称“东北平原”.甜菜东北,花生华北.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①气候干旱、地形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宜粮则粮.

  ③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宜渔则渔.④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林则林.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有: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业生产要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八年级地理复习要点(二)

  一、青藏地区区域特征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x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3、高寒农牧业:

  (1)、青藏地区草原面积广大,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

  (2)、主要畜种有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二、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1、生态环境保护:

  (1)、问题: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使高原牧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问题突显;

  (2)、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桥带路、草皮移植等;

  2、资源开发:煤、铁、钾盐等,另外青藏地区还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

  八年级地理复习要点(三)

  一、众多的河湖

  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2、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主要有注入太平洋的: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注入印度洋的: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二、黄河的治理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程5363千米是。

  2、黄河流经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3、黄河流经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

  4、黄河冲击形成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并为三大平原提供灌溉水源。

  5、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孟津把黄河分为上、中、下游。

  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加是植被破坏严重,使得黄河在流经中游之后,泥沙含量大增。

  7、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8、治理黄河应标本兼治,治标的方法:加固堤坝;清理河道;兴修水利;分流。治本的方法: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恢复植被。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71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