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淑航分享

  把握每一个知识点,会让你在考试中如鱼得水。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中国的气候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因地制宜的农业

  1、农业与我们

  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⑵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⑷ 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别及原因。

  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②“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3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