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法官心得体会_合格法官工作总结与感悟(2)
做合格法官心得体会范文4:
依法治国,让法律凌驾于所有人之上,使法律成为调整和维持社会秩序最为重要的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为关键的任务。而在这个庞大宏伟的目标后面最为活跃的因素就是法官。因为法官是法律的裁决者,更因为法官执掌着当事人的利益得失。这个角色在众多的法律关系中被赋予了公平与正义的含义,社会公众对其也存在着极高的厚望。所以成为一名合格、经得起人民和历史考验的法官,具备极强的职业道德操守和良知是最为关键的要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总则)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基本要求是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首先要有一颗公正、廉洁、为民的心,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成为廉洁无私的倡导者,并始终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心,与群众紧密联系,才能将法律的真正意义付诸到法务实践中去。其次,合格的法官要忠诚于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根据《总则》第五条“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范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第八条“坚持和维护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客观公正审理案件,在审判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敢于坚持原则,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不受权势、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第十六条“严格遵守廉洁司法规定,不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违反规定与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不正当交往,不在执法办案中徇私舞弊。”法条中对法官职业操守的规定绝大部分程度上体现着时代及人民赋予法官的严格要求。再次,法官要做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谦虚谨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又要忠于职业操守。践行“公平与效率”的工作主题;严格约束自己,作为一名法官要抵得住诱惑,做到“慎行、慎言、慎独”,要做到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反面典型警示自己,教育自己。
那么,对于法官来讲,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呢?
首先,有职业操守的法官应该充分信仰法律,忠诚于法律。法律不仅使法官以身作则地遵守法律,更是对法官的一种内心约束,促使法官把维护公平和正义作为一种信念。作为“法律的保管人”的法官如果不遵守法律,甚至漠视法律,公平、正义司法就无从谈起。
其次,有职业操守的法官,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法官是个“高危群体”,在监督力度不强的情况下,容易使人性的贪婪滋长。例如曾被誉为“中国第一执行局长”的广东省高院执行局局长杨贤才在1996年至2008年间其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接受他人请托,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千万之余。其次还在工作期间还接受了大量律师的贿赂,数额极其庞大。于2010年落马,被判无期徒刑,没收全部财产。出现高层法官频频受贿,最大的原因在于司法 机制缺少外部监督及事后的有效救济。法官加强自身的抵抗诱惑能力尤为重要。
再次,有职业操守的法官,应具备较强的理性思维。法官与普通的司法人员有不同之处,他们担当仲裁者的角色,这个职业特征决定了其思考处理问题不能等同于其他人,不能凭个人喜怒憎恶去判断问题,更不能裹挟私欲。首先要具备普通人的理性思维,其后要有司法的意识。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对各种纷争进行符合法律逻辑的理性判断。
最后,一名有职业操守的法官,还具备良知和一颗恻隐之心。法律不外乎人情,施法的目的本来就是重点保护社会弱者。法官在裁判的过程中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不仅掌握公平,公正裁判,其思想和灵魂还有这强烈的人文情感的支撑,对普通民众保持一种朴素的情感,良知和道义的人文品质构建了法官职业道德的基石。
作为一名法官,只有做得正,才会心中无愧;只有行得正,才会胸怀坦荡;只有判得公,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彰显法律的威严。清清白白办案,堂堂正正做人,永远保持清正廉洁,坚守法官的职业道德操守是合格法官的立身之本。
做合格法官心得体会范文篇5
有人说,法官的天职就是服从法律,但单纯服从法律就能做一名称职的法官吗?回首十几年的审判历程,我逐渐体会到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要勤于学习,不要书生办案。要想做一名好法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因为法律在不断地更新,形势变化也很快,不学习就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一直很勤奋地学习,潜心钻研法律业务。刚开始办案的时候,认为自己只要照着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办好案,但后来发现很多案子照本宣科根本解决不了,即便是判了,效果也不好。后来,有一位老法官真诚地告诉我,多读书没错,但不能读死书,要学以致用,要活学活用。的确,法律不仅是条文,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官要学习的也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知识,还要了解国情和社情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矛盾纠纷。
要勇于实践,不要机械执法。法官这个职业更多地需要经验,而这个经验恰恰来源于实践,必须通过实践,通过历练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走向成熟。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凸显,很多纠纷都归结到法院来解决,因此,我们要广开思路去解决问题,通过多元手段,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去化解矛盾。
要善于思考,不要舍本逐末。有人说,司法权就是判断权。法官这个职业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没有经过思考的判决就像庸医在治病,弄不好就会治死人。因此,我们每判一个案子,都要认真分析,考虑每个案子的来龙去脉,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准确适用法律作出裁判。
但我们知道,实践中的确有些案子错综复杂,无从下手。这时,我们要抓住案件的主线,抓住主要矛盾,保证办案方向不偏离。
要富于同情,不要感情用事。做法官要有善心,要有同情心,我在从事信访的时候经常接访,尽管有些信访人情绪很激动,甚至无理缠访,出言不逊,但我还是尽量克制,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诉求,有理的尽量想办法解决,有困难的尽量给予救助。给他们讲真话,办实事,从不食言,从而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当然,有同情心不代表感情用事。我们审理的一个棚户区改造的案件,政府拆了1300多户,剩下的4户认为补偿低拒绝搬迁,起诉要求确认政府拆迁行为违法。诉讼中,我们发现政府拆迁行为合法,原告生活也确实有困难,但如果简单一判了之,势必会引起信访,影响当地的稳定和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通过其他渠道给予当事人合理的救助,让他们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同时,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通过讲情理、事理、法理,他们终于接受了法院的判决,保障了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
要敢于担当,不要意气用事。有人把法官比喻成刀剑上的舞者。的确,法官是个充满挑战的职业,在这场挑战中,我们要敢于担当,只有敢于担当,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司法。司法改革提出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就是这个道理。
要想真正担当起来,前提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精湛的法律技艺和成熟的政治头脑。我们曾审理一考生诉教育行政部门侵犯受教育权案件,该学生属于典型的高考移民,教育部门严格执行自治区出台的相关政策,不批准报考本科。当时,考生上网炒作,找媒体介入,引起社会关注。我们顶住巨大的压力,在保障学生考试权的前提下,将执行法律和执行政策做到了高度的统一,最后,该考生认识到了错误,按规定上了专科院校。教育部门对法院敢于担当的工作精神给予高度的评价。
在我看来,审判是一门哲学,是一门艺术,必须用心去经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猜你感兴趣:
1.法院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