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到乡村的心得体会3篇支教

刘丽分享

  到乡村支教是大学生最好的锤炼,也可感受不一样的感受。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下乡支教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到乡村的心得体会篇一:下乡支教心得

  虽然我自己以前也是就读于农村中学的,但是在支教了这么久,石滩一中的一切还是让我不免有些感悟。

  之前我也说过这间学校面积不大,但学生不少,而且他们的学习压力比我们以前大多了,课程紧密,作业也挺多的,因此他们都特别珍惜课外活动的时间。特别是下午放学后,我们有时也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和学生们打打篮球和乒乓球,借此了解一下他们并且拉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从中可以发现,他们都非常热爱运动,而且很多学生在打篮球的时候都是光着脚的,这让人看着都觉得痛,问过几个同学,他们说怕弄坏平时穿的鞋子,篮球鞋又太贵了,所以就干脆光着脚打了,打着打着就习惯了。作为农村出身孩子的我,听着不免让人叹息,不过稍稍有点安慰的是,他们都光着脚,就算互相踩到了也不会很痛吧。

  还有就是他们平时吃饭的问题,偶尔会有学生会和我说吃饭吃得不饱,当你看到他们饭堂的伙食就明白了。打了饭之后,很多学生会往饭盒里盛些热水,问了之后才知道,是那些饭太硬了,要泡着吃才容易入口。而菜一般都是一些没什么营养的肉丸、香肠之类的,这个问题也有老师向饭堂反映过,不过一顿3.5元的饭也实在不能要求太多,尤其是在这通货膨胀如此厉害的时期,提高价格加点饭菜可能有些学生的家庭又承受不了。现在就稍微好了点,饭堂每天都有一个窗口是让学生加菜的,即使不能每天吃,但偶尔吃几次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

  现在人们经常说90后00后都是娇生惯养的,没吃过苦,但我觉得这最多只能形容市区里的孩子。还是有很多学生像这里的一样,生活条件艰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多点的关爱,让他们在压力和艰苦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到乡村的心得体会篇二:下乡支教心得

  人为什么会感到幸福与快乐?是因为自己的那份内心的渴望被满足了吧,而我今天就感到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因为我被一群天使围绕着,看着他们的脸庞,我很难想象十几年前的我也是这个样子的,毕竟现在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童年已经成为了回忆,但是他们却又让我感受到了仿佛仍在眼前的童年。

  跟随“红粉笔”去农村的小学去支教了,我所教的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好活跃、好天真。自己站到了讲台上,忽然感觉自己有了一份责任,我向大家鞠了个躬,告诉他们我们是朋友,所以大家在我的课堂上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所讲的课程是通过游戏贯穿的,希望大家尽力配合,他们没有让我失望,因为他们在我的面前展示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该有的稚气与天真,没有造作,没有假象,他们把我当做他们的老师,他们也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他们会因为我需要一支铅笔来讲课而争先恐后地递给我铅笔,他们也会因为我的一句夸奖而无比的兴奋,他们也会为了得到我的夸奖而使劲地举手发言,所以课堂的秩序我一度控制不了,但是我无比地兴奋,因为我知道,这些孩子们是喜欢我的课堂而如此踊跃地发言,我不想去镇压他们,我不想维持纪律,因为我不认为我有资格去镇压孩子们的天性,我也没有什么资格对他们发火让他们必须安静,我的责任是,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尽情地去展示个人的才华与个性,因为我是一名“老师”,我要尊重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应有的天性。

  课堂休息时,和大家一块出去玩,要和大家一块照相,这个时候有好多的小女孩拉着我必须要站在我的旁边和我一块照相,但是那种场面自己真的无法控制,男孩女孩分成了两派,各自“打压”,争着抢着要先照相,我当时都无语了,但是我仍是很开心,尽力维持着秩序,让大家尽量安静,赶快照相,呵呵,真好啊。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孩子王似的,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自己仿佛又飞回了那个充满着喜怒哀乐的童年,记起了无忧无虑的自己当时是怎样单纯地看待这个世界的。

  人为什么会感到幸福与快乐,很简单,因为自己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做了有意义的事情,我通过这一次的义务支教活动感到了自己的社会存在价值,尤其是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听着他们银铃般的声音,感受着他们对自己的喜爱,内心充满了感动、激情······回校的途中,我回味着那短暂的两个小时的时光,嘴角不禁流露出浅浅的微笑,因为我又回想起了那40个孩子,回想起了和那40个孩子共度的美好时光······相信他们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相信自己最终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支教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让我学会了奉献。支教活动教会了我许多。支教更使我长大了,学会了吃苦耐劳;支教使我得到了锻炼,使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支教使我成熟了,让我懂得了责任。

  到乡村的心得体会篇三:下乡支教心得

  妻说天气预报说今天雨夹雪,我说雨夹雪就雨夹雪吧。我们不是老天爷,我们管不了天。

  人有若干无奈不管你愿不愿意,比如说妻子下乡支教这事儿。不惑之年的她早晨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动身下午五点半回家,颠簸、劳累、疲惫折腾得她够呛。朋友:“干嘛让老婆去乡下呀!”我无语。

  妻子任教于城区的一所小学,从家到单位不到十分钟的路程。那是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妻子是初中部的教师。初中部分离出去那年,我建议她留在小学她表示同意。小学相对初中还能轻松一些,妻子的体质不是很好。顾此失彼,妻子的职称成了大问题。从初中教师到小学教师说叫“改系列”,改系列的教师几年内不能晋升职称。于是乎,当妻子昔日的同学同事不少晋为中学高级的时候,她仍在原地打转,继续着原有的中学二级也就是小学一级职称。妻子工作很卖力,备课教改、参加优质课比赛、撰写论文,一刻都不敢放松自己。僧多肉少每年的晋级名额少得可怜,况似乎已成了惯例晋升职称时兴论资排辈,年龄大的关系广的排在前头,轮到妻子黄瓜菜都凉了。前年的一天,妻子说教育局有规定,下乡支教的晋升职称时加一分。我明白她的意思说想去就去吧,她在乡下的学校呆了十多年,再去住上一年也无妨。妻自告奋勇去报名,岂料人家说名额已满每个学校只准下去两个。

  看来与妻抱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人家捷足先登了。我劝解:“咱明年再下去。”妻是个有心人,今年下乡支教报名尚未开始就操持。峰回路转,承蒙有关人士开恩,妻总算争得一下乡支教的资格。妻那些日子有些兴奋,如同占了多大便宜似地快乐。对乡村学校的回忆对新的环境的期盼,我摸不准。我知道费心巴力地在小城里生活了十年,她对往日的生活已经有些陌生和淡漠。我让她到我家乡小镇上的小学支教,那里离我的老家一公里多点的距离。父母尚在老家居住,下雨阴天啥的可以回家住宿吃饭。妻想想也是就填报了那所小学。我特意咨询教育局人事科负责此事的同学,他说一般都根据教师的要求分配去向。

  开学前两天,妻得到消息说被安排在一个村里的小学。那是个偏僻的村庄,从原来的龙山乡驻地往西北还得出去四五公里。妻忧心忡忡,我有点上火:“不通车,上下班怎么办?”思来想去决定找人问问。现在的乡镇都有好几处小学,人员安排调整镇驻地小学的校长说得算。咱不提过分要求,咱了解过全市支教的女教师根本没有分到村里的小学的。我想到报社的朋友小张,她采访过校长给他写过一篇不短的稿子彼此应该熟悉。小张:“打个电话问问,又不是什么大事。”不长时间,小张回信:“人家说定好的事不能变了。”声音里夹带着沮丧。朋友老陆在城里的学校干校长:“怎么这样办事,把一个女人安排到那样的地方。”他们学校也有出去支教的教师,他提议我找找朋友H。如同抓到一个救命稻草,心里豁然开朗。H供职于一个挺管事的部门是各个学校的上级,H正好负责人事工作。H办事一贯低调:“我问问,恐怕不行。”事情就是那么奇怪,H说:“伙计,人家说晚了,将就着干几个月再给调整。”我哑言失笑,过几个月再给调整,骗鬼呀!有困难找组织,妻满心委屈地去找自己的校长。校长当着妻子的面给那校长打电话,说要对教师的安全负责不能去那个小学。对方一个劲强调理由,说张记者H局长都打过电话,但他们有困难定了的事不能改了。校长哭笑不得:“不给安排,大不了咱不去了。”妻有点小感动。

  妻最终去了镇驻地的小学。去家乡小镇支教的教师共两人,妻和厦门路小学的岳老师,岳老师是个男的。妻说自己遇到了好人,人家岳老师很痛快地答应跟她调换去了那所村里的小学。学校领导送妻和岳老师去报到,校长话里有话:“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呵呵,我总算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53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