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心得体会3篇
大走访活动是公安机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走访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走访心得篇一:
上海正成为国内外资养老机构最集中的地区。凯健,星堡、魅力花园等3家美国巨头已经在上海规划了4个项目,日本理爱公司和上海本土企业合资的养老机构也将在9月开业。5个项目3个为护理型养老机构,2个为会员制销售模式的老年地产。 2个位于郊区,1个位于城乡结合处,2个位于市区。
上海养老市场也和其它地区类似,郊区多为大型的老年社区项目,市区为中小型的护理养老机构。但从整体来看,市区内的中小型护理机构还是稀缺,收费在5000元左右的可以算为中档养老机构。在物价上上海要比北京贵10%左右,但在市区内,上海养老院的收费要比北京便宜5%-10%。如果位置处于市区内入住速度会比北京快20%左右。
上海高端养老机构(不包含老年地产)除了凯健以外,星堡也在提供CCRC式的全程化养老服务,不过高端养老机构的入住速度比不上北京,但中档养老院的入住需求却高于北京,上海的中档养老院收费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段,而在装修、设施和服务上根本和收费不匹配,和北京的养老机构相比真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这几家收费在4000-5000的养老机构中,感觉也就银康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比较高,具有服务意识,其它的几家都让人有些吃惊,难道这也叫服务吗?要是真的有老人,怎么会忍心安置在这里!简直和心目中想象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服务相差的十万八千里。上海的中高档养老院还有一个特征是暖气或地暖今后会成为必配的设备,目前银康和凯健都已经采用了。
上海的机构养老市场今年才算是全面爆发,据说规划的新项目比北京要多的多,相信通过新机构的开业宣传,能让更多的人选择机构养老这种方式,由此可能会造成上海机构养老市场的井喷。不过奇怪的是上海的物价和消费水平要比北京高一截,但养老机构的收费却比北京低一截,这种倒挂的现象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莫非上海的运营成本真的比北京要低所以导致他们的收费相对便宜? 或者说上海的养老机构对于自身的运营没有多少自信,害怕提升价格会带来大量的客户流失,所以一直不敢提升自己的收费?个人感觉北京的机构养老因为发展的早一点,竞争的重点已经放到了提升服务的层面上,上海的机构养老市场刚刚开始,所以重点还放在营销和流程梳理上,不过随着外资养老机构的进入和更多北京养老机构进驻上海,上海的养老市场相信很快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
走访心得篇二:
今天上午我们小组三人来到任蕾的家中对其进行助学走访,外面刚刚飘过一场大雪,我们冒着刺骨的寒风,脚下踩着白雪,半小时后到达任蕾小朋友加所在的繁荣小区。
虽然天气恶劣,但是我的心情却是激动的甚至有些紧张,脑海中不断构思着应该怎样与任蕾及其家长沟通,然而到了任蕾家中,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全家居住在一间十六平方米的房间中而且还是与其他两家合租的,屋内并没有进行装饰,还保留着刚建完的原貌,一张床、一张桌子,桌子上都是任蕾平时爱看的书,一个小橱柜上面还摆着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影像模糊不清,还可凑合着看一看节目。简单的家具都被挤进了这个小小的房间,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阿姨却是一个爱说爱笑的、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叔叔出去工作了,我们就和阿姨聊起了天。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快乐,有好的成绩,阿姨也是如此,每当提到任蕾考班级第一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欣慰的笑容。任蕾喜欢画画,墙上挂着一幅她画的“小公主”,色彩鲜艳,看得出她的用心。我们还看了她获得的奖状,有“三好学生”“小标兵”等等,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并没有获得什么奖状,不觉有些惭愧,从书桌上的书中了解到任蕾是个喜欢看书的小女孩,作文书、故事书、意林等等,我觉得看书对任蕾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从她阅读时候流露出的幸福就可以感觉到。我们还和她玩起了跳棋,看看她认真思考的样子,从心底涌出一股喜爱之情。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接近三个小时,告别的时候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她的家,可是一路上她可爱的笑脸和并不富裕却充满爱心的家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真的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能够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帮帮这个可爱的女孩,使她能够安心的学习,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与同学在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下去,越来越幸福与快乐。
走访心得篇三:
初见老彭,是在小区的门卫室里。居委的同志带我去找的时候,他去小区里巡逻了,又去别家走访了返回时,他特意在门卫室里等我们。老彭个子不高,人却挺结实,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出道道年轮,似乎比他的同龄人要多而且更深,右臂上戴着的治安巡逻红袖箍格外扎眼。
我们的谈话从拉家常开始,我们开始交谈的时候,看得出老彭还是有些拘束,大概还是和警察打交道太少的缘故,想来也是,与我们打交道多的那些混混,见到我们倒是要从容、油嘴滑舌得多。
我递给他一支烟,他说不抽,早戒了。我有些诧异,印象中老烟民戒烟就如同戒毒一般艰难。老彭却只是淡淡的说:条件不允许。从交谈中我得知,老彭今年52岁,老伴患有多种疾病,都是治不好,累不得的,要靠药物养着的病。家庭的重担便一直由老彭一肩挑着。这个巡逻的工作还是社区帮他联系的,每个月有600元收入。这便是家庭的全部收入。我问他老伴每个月药费要多少呢?这些钱够吗?老彭憨憨一笑:还好,药的价格降了,钱嘛,多有多的用法,少有少的用法。
谈着谈着,我看老彭也放松了,就问起他对我们工作的看法,请他给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老彭确也诚恳,说了很多,自打干上了治安巡逻的工作后,对公安民警的工作也更加地理解了。只是小区里入室盗窃的案件还是时有发生,他觉着原因在于这个小区的出入口太多,不便管理。希望我们民警能帮着协调,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走访结束之后,老彭的形象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若不是“大走访”,我想自己应仍身陷在办公室那琐碎繁杂之中,也不会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老彭这样普普通通的群众。若不是接触这些普普通通的群众,我又何来这深深的感动,他们的平凡朴实,坚强乐观,让我的心灵再次得到洗涤。大多数群众对我们的理解支持,让我感动,给予我们的无比信任,也让我倍感压力。我仿佛看到老彭他们信任且期盼的眼神在远远的凝视着我,一瞬间,帽上的警徽也闪亮了起来。
我无法忘记老彭初见我时的拘束,那最真切自然的举动彰显了我们之间的隔阂,警察与老百姓之间的隔阂。责不在民而在警。实践也告诉我,这层隔阂可以被打破。我们需要的只是沟通,还有时间。树高千尺,根在土壤,我们的事业,无论嫁接多少绚烂的鲜花,没有根,终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写到这的时候,我环顾四周,望着办公室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案卷和文书,突然感觉这空间狭小无比,虽然外面下着雨,还是决定再出去走走,因为那才是我们赖以生存、养育我们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