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

金兰分享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可以分为如何择友与如何待友两个方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供你参考!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篇1

  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

  再说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间也不能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话外音: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

  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

  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对好朋友呢?

  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是什么,我们友

  该如何平安度过呢?

  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如果你越过去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过了这个坎到了中年,及至中年,就是我们说的血气方刚。一个人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社会圈层、朋友,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本上到了稳定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与人争斗而谋求更好的空间。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个字,叫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的时候,最大的警界就是不要跟人争斗。这个时候与其与人争斗不如反观要求自己,印度的大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择最好的来选择我,他选的是一种等待的态度。其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也就是说你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如果你觉得说一个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职位、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你没有进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如果通过你的修炼让自己更好一点,那个机遇也许会选择你。所以戒之在斗的时候交朋友最当慎重,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一些朋友他老鼓动你,他会说你觉得谁谁谁就比你强啊,为什么他就有那个位子,你觉得谁谁谁是不是就是你最大的障碍啊,你现在就应该搬掉他,所以在中年的时候交朋友要交那种平常心的朋友。为什么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中年能够交到那种淡淡的而超乎功利的朋友,他永远都会是你身边的一个抚慰、一个栖息地,但是他不是鼓动你去争斗的人,这就已经是人之大性了。那么到晚年呢,晚年的时候按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人年老了,从你整个的生命体征,到你的心理状态都已经开始走向了平缓,象罗素所说的那种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到了入海的时候,表现出来一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还有所戒吗?孔子说还有一个子,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这里面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人这一生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要开始用减法生活,因为人在年青的时候你要收获友谊、收获情感、收获金钱、收获你的功勋,你收获了很多很多之后,如果我们不学会抛弃,就像是一个新家,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一样,你自己的心灵会被所得而堆满,最后会累于得。也就是说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都是什么呢,往往都是抱怨,抱怨的其实都是他们的所得。比如说怨儿女,说小的时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到现在你们都去忙了不孝顺,不回来看了,很伤心;再有就是抱怨说你看现在社会发展的多不合理啊,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我们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一去外企,她进去就是三四千块钱,你觉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如果老在说着这些东西的话,那么你的所得就变成你生命的一种隐痛,因为人有得就会患所失。人有得以后就会在得上有所抱怨。

  其实纵观下来,论语里面真正说到交友之道的言论并不多,但是他交给我们一种智慧,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圈层,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篇2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论语心得——交友之道”中曾经说过,交朋友分为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益者三友主要是指:友直,友谅和友多闻;即交朋友要结交一些正直坦荡,懂得宽容和体谅,见多识广的朋友。损者三友主要是指:友便辟,友善柔和友便佞;即交朋友不要结交一些性情暴躁、盲目激情,优柔寡断,心怀鬼胎的人。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交友能力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仁”(指爱人,爱他人)和“智”(知人,了解他人)。交朋友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交友的意愿和交友的能力。我们要多结交一些平和的,谦逊的、团结他人的朋友,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贫乐道的朋友。

  交往朋友三个心理原则:

  1.不要抢话说。(一定要考虑其他人是否愿意听)

  2.不要有话不说。(话说一半就不说了)

  3.不要闭眼瞎说。(看别人脸色说话,要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和避免别人的缺点)

  人生三大坎:

  1.少年戒之在色。(年轻时要把自己的情感问题处理好)

  2.中年戒之在斗。(中年时不要跟别人争斗,反而严格要求自己跟自己的能力斗;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结交一些平常心的朋友,谈谈的,避免鼓动心强的朋友)

  3.老年戒之在得。(人到老年要懂得放弃;舍得去,得的来)

  一个受用一生的字。“恕”解释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243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