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最新观看长征五号发射心得体会

映芳分享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现了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个大的进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长征五号发射心得体会。

  观看长征五号发射心得体会 篇【1】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长征五号为我国目前在研运载能力最大、尺寸最大的火箭,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长征五号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发射塔架共12层 高91.7米

  据报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塔架高91.7米,一共12层,距离海边850米,和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塔架相隔630米。整个塔架采用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强度足以抵挡台风和地震。塔架四周是四座高120米的避雷塔,可防雷电影响。

  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介绍:“我们也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就包括用盲板把它封堵,不让空气进入这些管壁的内部从内部进行腐蚀,还有我们这个连接的部位采用这个原子灰进行密封。”

  液氢用量是其他发射场十几倍

  据了解,此次发射任务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应用液氢作为火箭推进剂,对液氢的应用规模是我国现有其它航天发射场的十几倍。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液氢副主任设计师高旭表示:“为此我们从液氢的存储、输送、精确加注以及整个液氢系统的安全防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实现远程的控制,来确保加注过程的安全以及塔架上的人员设备的安全。”

  发射塔架内部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楼梯,便于工作人员到达任何一层平台。发射时塔架的三联回转平台将依次打开,而驱动回转平台这个庞然大物,依靠的是位于塔架顶部的液压油泵,它控制着回转平台的展开或合拢。

  外媒在对长征五号的报道指出,长征五号的试飞和投入应用,不仅填补了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空白,同时也为中国进一步研发超重型运载火箭打下了稳实的基础。现在一千吨推力的长征五号已经有了,三千吨推力的长征九号离开中国还会远吗?重要的是,在接下去的几年中,造好用好长征五号,在后续的大量发射中发现问题、改进技术、精益求精,把长征五号打造成世界重型运载火箭的金牌,并为长征九号的研发积累更多更宝贵的经验。

  观看长征五号发射心得体会 篇【2】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今天早晨7点30分28秒从大漠深处发射,7时49分,神舟十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继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之后,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 开启了我国时间最长的载人太空飞行旅程。

  在贺电中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这一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不但是科学上实质性的进步,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科技实力提升的体现。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号飞船,从“东方红”到“嫦娥”飞天,从无人飞行到太空驻留……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在不断腾飞和跨越。

  在今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1999年“神舟一号”绕地球14圈并安全重返地球,17年间航天人不懈奋斗、开拓创新, 2016年神舟十一号将2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中国航天史上立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航天精神代代传承,航天梦想越来越近,国人为之欢欣鼓舞。

  观看长征五号发射心得体会 篇【3】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31秒,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着长征二号FY11火箭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入轨后完成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在组合体中工作30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今天,中国最大重型火箭长征五号整装待发!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先后成功发射新的长征六号、十一号、七号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体系。

  每逢出现此类新闻,总会有人问,太空离我们那么远,值得我们花费那么多金钱,冒那么大风险去探索吗?航空航天技术又能为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特意撰文,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个问题,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集成的体系,如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余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所,总人数超过40万。

  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一大批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阿波罗计划产生了3000多种新技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繁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空航天活动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诞生、成长、推广和应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的形成、创新、开拓和发展。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179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