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重要性感悟(2)

俊梅分享

  1、2 音乐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智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通过声音的途径,借助生动、鲜明、具体、富于想象、充满激情的音乐形象来认识世界。音乐教育具有道德教育价值,它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觉察力、观察力、综合能力等能力的增长[2]90,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等,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总之,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热爱音乐,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音乐教学,启发学生远大的理想,培养优良品格,陶冶高尚情操和丰富情感;通过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

  2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2、1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音乐教育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从感情和理智两个方面使学生的各种品质因素得到全面发展。音乐教育通过声音的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发展端正的态度、积极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智技能,能起到教化自我、管理自我、强化自我,培养思维技巧和创造能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2、1、1 引导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审美活动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及审美的鉴别能力,世界上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还有艺术美。每个学生的审美的意识及鉴别能力都会不一样,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人在审美活动中,总是从感知审美对象的具体形象入手,进而达到情感理性化。学生审美体验的特点是情绪体验和意识体验的统一。音乐不是直接可见的实体形象,也不象雕塑那样是造型艺术,而是由声音的运动,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引起人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但可初步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和意境,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艺术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活动[2]90,音乐的声音艺术对学生来说始终是富有吸引力和具有外部刺激的。通过音乐教育的各项教学活动,如音乐欣赏、歌唱和音乐游戏等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听懂音乐,想象音乐情态,进入音乐的意境,领会音乐的美。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对音乐美有了充分的内心体验,进而去追求和向往这种美的境界,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2、1、2 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启迪和培养

  音乐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音乐可以通过生动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以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在歌唱教学中,以健康的歌词和积极的音乐形象,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好的歌词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心灵,使音乐教育互相渗透、融会贯通,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音乐欣赏教育中,不仅可使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开拓艺术视野;还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有声的音乐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于是,思想境界得以升华,感人的旋律与学生的心灵完全融为一体,相互产生强烈的共鸣。音乐教育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外,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音乐的特殊功能,让学生体验音乐形象所展示的崇高思想,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高尚的情操。

  2、1、3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自觉地去克服困难,不断地调节、支配个人行动的心理过程。音乐有利于锻炼意志、毅力和耐心。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音乐教育,尤其是学习乐器,既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也是艰苦的体力劳动,需要坚强的意志、毅力及持久的耐心。乐器的演奏技术是辛勤的汗水浇灌起来的,要掌握好乐器的演奏技巧、技能,就得花大力气、下苦工夫,就得脚踏实地地勤学苦练,并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这个过程,极其有利于培养儿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和不急不躁的持久耐心。学生要正确的学习歌唱,只有集中全部注意力听清楚每一个音的确切音高、音质、音色、力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才能准确地模仿唱出来。通过这种对音乐的不断追求,可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让她们从音乐学习中体会到用辛勤的汗水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享受。

  2、1、4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学生时代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各种心理结构不断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的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地发展起来,同时各种心理活动结合成整体,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倾向性。这个时期学生独立活动能力逐渐增强,生活的经验和学习的知识不断增加,是学生个性性格奠定基础的阶段,因此应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良好性格,这将对学生们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音乐具有极其强烈的情绪性,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乐观、向上的情绪,诸如欢乐、愉悦、活跃、崇高等,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促使他们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音乐教育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音乐流淌着智慧和人格,学生的心灵亦可从中经受到音乐的冲击,其灵魂也逐步得到升华,因而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变得更富有智慧。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而逐步养成。一些性格有问题的学生,在音乐形象和同学积极活动的影响下,会得到一种满足,会感到一种欢乐,继而逐渐地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一些妄自尊大、急燥、好冲动的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既能充分发挥大胆的形象,大胆地创造,亦会慢慢地克制自己的惯性,伴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动,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

  在《小学音乐课程纲要》中就规定音乐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唱平易的歌曲,能

  识简单的乐谱,并发展快乐活泼的天性,和涵养和爱群的情感[3]。因此,音乐教育对

  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很重要。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它培养、扶植、

  激发、鼓励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那学生们就会受益菲浅。

  2、2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智能培养

  2、2、1开发右脑潜力

  不少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学生的大脑左半球比右半球要发达的多。因为学生的所有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全部是左脑的功能。左脑的功能包括:记忆、计算、逻辑思维、推理等。右脑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功能较少运用。这就影响了大脑右半球潜能的发挥,影响了整个大脑的平衡发展。音乐教育艺术是依靠听觉来感知流动的音响的特殊艺术,它是非语义性的,需通过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2]5。它具有开发右脑潜能,调节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如音乐教育中的乐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眼、耳、口、手、脚等器官的协调并用,锻炼了注意力的分配,使大脑与手指等器官更灵敏,促进了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综合发展,从而大大地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展。另外学生在琴上的即兴演奏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其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乐器奏出的旋律不仅能激发大脑右半球的的机能,而且双手的活动还能协调左右脑有规律有节奏地运动,促进大脑两半球的积极思维充分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大脑功能,使大脑两半球得到均衡发展。

  2、2、2 提高、发展想象力和联想力

  想象是指依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建立新形象的过程。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不仅可以开发智力,发展思维能力,而且对很多发明创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象在学习活动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品德的形成、以致创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和联想,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就无法展现,更没有科学和文化的繁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是一种丰富想象力的产物,它虽不象语言文字那样能够表达明确的感念和阐述具体的思想,但它却能够通过其塑造生动的形象和联想,使人们的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是自由的艺术,为人们提供最广阔的创造空间,使人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在音乐的欣赏、创造中,人们的想象、联想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以其声音作用于人的感知觉,极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2、3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

  社会在迅速发展,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学生如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交往能力,就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学生是知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充分抓住这个时期,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自我表达、理解他人和自我的社会性方面重视不够。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较多,一般缺乏与同伴的交往,使得有些学生形成孤僻、压抑、自卑、胆怯、多疑等不良性格,不善于与别人相处,在行为上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体会共享的快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音乐具有极其强烈的情绪性,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乐观、向上的情绪,诸如欢乐、愉悦、活跃、崇高等,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促使他们发展积极的心态。音乐教育的各项活动如舞蹈,音乐游戏等,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促使学生学会共享欢乐、互相合作、平等竞争等,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交往的技能,具有竞争、独立、主动、乐群、自制、遵从等多种复合能力。对学生的社会化、个性与品德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社会性需求得到满足,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3重视音乐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音乐是以感情宣泄见长的艺术,它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有效地发挥道德教育作用,学生在音乐教育的长期陶冶下,可以逐步地形成一种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的积极心理定势。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情感交融、想象力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音乐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于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

  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可以通过生动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以净化和升华。另外音乐教育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提高思维能力及其性情、气质的形成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发展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是通向逻辑思维认识能力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音乐教育中音乐艺术活动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唱歌、演奏乐器、欣赏、律动、舞蹈、音乐游戏以及打击节奏等,音乐虽然只有七个音符,但它可以变化无穷的组合方式,编织出一支支优美动听的乐曲,使人心旷神怡,引发深藏于身心的内在潜能,音乐教育活动实践可以促进人在德、智、体、美个方面的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能从多方面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功能。


猜你感兴趣:

1.观音乐讲座心得分享

2.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3.关于音乐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4.有关音乐教育重要性的感悟(2)

5.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1476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