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书信作文>写给某某的信>

幼教老师给家长的一封信

笑梅分享

  当送孩子上幼儿园时,父母总有不舍,但孩子总有离开父母去上学的一天,下面看看幼教老师给家长的一封信。

  幼教老师给家长的一封信一:

  亲爱的家长伙伴们,你们好:

  七月离情依依的送走了旧生,这个月教师团队们全力以赴准备迎接你们陆续进园,虽然学校已经刻意压低暑假期间的人数,以便老师可以好好陪伴这群青涩的孩子,但耳里听到孩子们此起彼落的哭声;眼中看到爸妈或是爷爷、奶奶们的不舍甚至是焦虑,好多话想要和你们分享。

  这群宝贝们很幸运的,都带着家中满满的爱进到学校来,从他们的穿著、用品的准备与爸妈们在幼生资料上的留言,都可以感受到的到爸妈殷切的期待与关爱,但孩子的哭声与分离时的挣扎似乎没有因此而减少,也有妈妈担心的问我:“怎么会这样呢?翩翩园长,他早上总哭闹着不肯出门,不是已经两个星期了吗?”答案其实都在老师们的心底,待我娓娓道来。

  在零到三岁的黄金时期,身为父母的我们该为孩子们准备的不只是生理发展,像是大小便训练的完成、均衡健康饮食的习惯,更是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

  同样一批三岁的孩子进来,有些可以落落大方的和妈妈说再见,转身大步踏进学校,妈妈还在后面追着说:“啊~怎么这么快啊,第一天上学好歹也让妈妈照张相嘛!”因着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团体生活对他来说是期待更是乐趣;有些亲子却是一再上演着骨肉分离的剧目,妈妈对于孩子负面的情绪无法处理,也许是出于宠爱、也许是出于弥补又或者是反射自己童年的缺憾,但这些却都成为孩子前进的阻碍,老师看着妈妈眼角的泪水伴着复杂的情绪甚至是求助的眼神,在多日的等待与陪伴无效后,也只能扮演刽子手才能斩断这千丝万缕的脐带啊~

  而这真的是分离焦虑吗?不,这不是分离焦虑,因为这群孩子说“想妈妈、不想来上学”的时间点,全都出现在团体生活受挫、老师对他有所要求之后,像是请他自己拉碗袋上的拉链(我不会,我想我妈妈)、自己练习吃饭(我要我妈妈来接我)、严重偏食老师要求练习吃一根青菜(我不要、我想回家)……对于学校的大人(老师)不再如家中百依百顺;对于自己必须拿起汤匙自己吃饭;对于想玩的玩具不再能独占;不想吃的食物需要开始练习接受……等等情形出现的反抗与无助的情绪,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试想已经习惯在家中早餐都是奶奶拿到床上喂食;晚餐是爷爷站在旁边拿着剪刀一块块帮忙剪小才送入爱孙口中;一开口或哭闹大人就唯唯诺诺的跟随着不敢或是不知道怎么拒绝;看到别人鞋子放错在自己位子上就拿起来乱丢,妈妈像个小媳妇般赶紧过去捡回来放……,这群孩子怎么会喜欢上学呢?

  我感谢许多的家庭愿意毫不藏私的和我们分享许许多多正在每个家庭上演的故事,但更忧心这群孩子接下来可能要面临的挑战是否每个家庭都能陪着他们承受与改变,当然也始终抱着信心只要大人愿意放手并放下莫名的焦虑,对孩子与我们而言一切都还早,都还来得及。

  而自始至终需要改变的,从来都不是孩子,孩子无辜,他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丧失了许多能力与发展的机会,现在我们会陪着你们加倍帮孩子补回来。

  我最重要的家长伙伴们,我们需要的除了你们的信任外,还有具体的行动:规律的作息(不要再说是小孩都不去睡觉没有办法,那是大人的责任与坚持度的展现)、均衡的饮食(你怎么能允许他永远只吃白饭、白面拒绝所有有颜色的食物;甚至无法咀嚼吞咽小块的肉?!请配合老师的进度,坚持下去!)动手做的习惯(不要再服侍你的孩子了,那只会侵蚀他的意志,削弱他生存的能力,给他多一点的时间和机会,忍着不要出手好吗?)不要总急着帮孩子找借口或理由,他有他需要面对的挑战、克服的困难,不要用“好面子”替他挡掉所有他该承担的责任。

  亲爱的家长伙伴们,人家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虽然我们几乎是从孩子的哭声开始的,但不代表我们不会成功,因为一切都取决于你们,再好的学校教育都取代不了家庭,我们有缘能陪着你们这几年,但愿能给予你们与孩子最温暖的能量与最坚定的勇气,一起加油!!

  幼教老师给家长的一封信二:

尊敬的各位新生家长:

  托班孩子刚入园,从家中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换了一个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感到比较陌生,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向家长分析刚上幼儿园孩子的特点及家长可以这样配合:

  ●帮助孩子克服依恋情绪,坚持持之以恒地天天送孩子入园.当你们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上时,就应该以信托的心态和孩子说再见.

  ●小班阶段我们要掌握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家长现在开始要多放手,跟家里的其他成员达成共识(爷爷奶奶)一起培养,孩子能自己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来,以便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家长在家千万不要用“你不乖,老师要骂的”之类的话吓唬孩子,也不要用物质去哄骗孩子.这样无疑会把幼儿园的生活说得更加可怕,令孩子更不喜欢幼儿园.应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老师会带你们做游戏,还有很多的小伙伴,鼓励幼儿高兴开心上幼儿园,这样可以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我们老师也会努力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以积极鼓励的正面教育为主.首要是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和教室环境,以玩玩具、讲故事、做游戏为主,尽早地稳定幼儿的情绪.我们希望从他进幼儿园开始,家长配合我们幼儿园尽量让幼儿自己吃饭.

  ●若有特殊情况(病假、事假等)不能来园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委托其他人接的要电话相告或便条带信相告,或者发短信通知老师.

  ●其次,做好孩子的安全工作.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因此把安全工作强调一下.天天来幼儿园要检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让孩子带有危险的工具(弹子,刀片,纽扣,硬币等藐小物品)防止吞掉,不要给孩子带耳环及项链、戒指等贵重物品,以免遗掉.天天早上送孩子入幼儿园必然要把孩子亲手交到老师的手中,不要只送孩子到大门口自己进教室。

  如果你的孩子要吃药品,请在家用纸包好或者使用药盒装好,写明姓名、服药时间、剂量,早上入园后把药亲自交到班主任手中再嘱咐一遍.喜欢咬衣服、工具的孩子要纠正,不卫生也不利于整齐牙齿的生长. 说到安全问题,应该提到是孩子在入园的日子,往往会发生攻击性举动.或是为了一点小事就用手去抓人、打人、咬人的现象.有的孩子脸被抓破、或是手被咬,别说家长看了心疼,我们也很心疼,但是孩子用手打人抓人,我们就算在旁边,也是来不及去制止.这一点想必家长也有体会.有时看着孩子摔交,可是却来不及去扶一下.如何来制止孩子的攻击举动,虽则我们在发现这样的情况后,采纳了批评说理教育,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习惯性的脱手伤人.因此需要家长在家配合我们共同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举动习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有好吃的都是给孩子吃,有好玩的就买给孩子,因此孩子就认为好玩的好吃的都是自己的,就不懂得与人分享.他们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遇到大家一起玩的时候,你要这个,我也要这个,谁也不肯让步,就出现攻击举动.因此请家长在家有意识地教您的孩子学会分享,.教育孩子说道理,利用各种时机教育孩子养成通情达理的思维习惯,幼儿发生攻击性举动的首要原因有四种,

  1是要导致别人的注意,方法不对;

  2是自我节制能力差;

  3是家庭教育的因素.家长要做好教育工作和协调工作,千万不要说:“别人打你你就去打还”之类的话.请家长每周给孩子剪指甲,防止病从口入,防止挖伤.

  ●家园协作.请家长及时开通校讯通,我们会将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情况以短信方式告知各位家长。

  孩子是联系幼儿园与家长的桥梁与纽带,因此,我们应该有一致的概念与态度. .我们会准备一本家园联系手册,将每周所学的内容,幼儿园里教的一些通例知识与技能写在上面,家长在家应增强练习,以到达强化的效果.,还有请家长务必填写家园联系册上的相关内容,便于我们之间的联系,到时请家长有什么需要或疑难也可随时提出来,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探讨.

    38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