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书信作文>写给某某的信>

阿里巴巴致新员工的第一封信(3)

玉风分享

  致新员工的第一封信三:

  公司现在很多新近毕业的年轻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充满了激情和梦想,憧憬着自己在骄傲的学子生涯之后接上骄傲的职业生涯,那么究竟如何完成从学生到雇员的转变?如何续接学生时代的辉煌呢?目前可能有部分同事会(即将)遇到困惑,就个人的一些感受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工作与个人职业发展,抛砖引玉,欢迎辩论

  一.当梦想遇到现实

  先对号入座一下,看自己是否有下列情形:

  1. 怀揣梦想而来,发现现实很残酷

  原本以为挥别辉煌的学生生涯,既可迎来辉煌的职业生涯,学习了几十年,终于可以实操了,终于可以指点江山、驰骋战场了。上岗后发现并非如此,公司管理不规范,问题一大把,危机重重,自己能力无处施展,满腹雄才大略无用武之地,眼见燃烧着烈烈熊焰的激情被为无情的浇灭。

  2. 要么无法与人沟通,要么不想与人沟通

  对于不懂的事情,羞于表达,一是怕别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二是觉得请教别人不好意思;

  认为别人不会比自己强,自己不懂的,人家肯定也不懂,犯不着请假;

  对于别人的请教,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冷嘲热讽。

  3.触目之处皆是问题

  想象的公司就想Google、微软一样,领导是李开复、李彦宏、马云、史玉柱之类的偶像实力派,公司架构清晰、制度规范、标准化管理,无边界交流与沟通,大家各司一职,有着宽阔的平台供自己施展才华。

  然而到了公司,发现不是这样,与梦想相去甚远。目光所及,一堆问题,于是犹如抱怨大学一样,开始抱怨。

  4.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眼高手低、破绽百出

  对工作没有耐心,总觉得在做一些没有增值的工作,与自己的成长没有关系,但事实却是常常犯错。

  5. 个人职业发展迷失了方向

  到了晚上,安静的时候,想想自己的职业发展,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感觉自己就想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

  还有很多情形,不一一列举了,要说的是我们从学校出来,就碰到这些问题,要怎么去应对和处理?

  二. 把现实变成梦想

  1. 卸下光环,从零开始

  从学校走向社会,有一个质的变化,学生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以不要别人教、可以不向别人学,可以冷眼旁观,可以特立独行,可以扮酷耍个性,可以玩学问,可以玩高端,可以幻想,可以理想。上述这些都是可以的,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求知,为什么?因为大家从小学开始,到大学都是10多年的学习经验,只要自己总结过往的经验和教训,既可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辉煌的学业。

  如果你想恢复到学生时代的风采,那么也等10多年的工作经验之后再说吧。现在一旦走向社会,我们必须毫无条件的接受和承认:我们的工作经验是零,对于工作我们都是无知的人群。旧时繁华转头空,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一切成就与辉煌已经散去。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你不就是多几年工作经验吗?话说诸葛亮出山时也没有工作经验呢,我有你这么大的年纪时,肯定比你强多了。”这话说的无可挑剔,也无需反驳,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但我们不能把这句话当做固步自封、不去进步和努力的借口,不能借此慰藉自己工作上面的缺陷和不足。很多事情,其实我们现在就可以做到,为什么非得等到若干年后再去醒悟?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有我这么大的时候才比我强,而不是更早?

  有句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先把自己摆在最低的位置,犹如百米赛跑一样,起跑时的下蹲是为冲刺蓄积能量,怀“空杯、海绵”心态,贪婪的向周围吸收养分,广纳众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要剥掉虚荣的外壳,卸下防范的装甲,把学生时代的辉煌和光荣完全忘掉,一切从头开始。如果现在固步自封,独守一隅,那么你会看着人群呼呼的串上去,你逐渐被人遗忘而习惯平庸了。现在没有工作经验,不懂是事实,多问是正常,多学是应该,没有不好意思,不需脸红。只有我们把自己归零,把自己放低,调整好心态,做好蘑菇,凡事多学、多问、多思、多沟通、多交流,才能把自己超人一等的智商发挥作用,才有希望打造自己职业生涯的辉煌。

  2. 脚踏实地,磨练心性

  大家刚从学校出来,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在黑板上讲的东西,自己都能听懂,觉得很简单,考试时却未必知道解答。道理大多相通,知易行难,工作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人人都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人人都想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然而你想过没有,凭什么你从学校一出来,就要坐镇重关要位?

  领导让你做小事,你不愿意,你怎么办,能够改变领导的决定,直接给你一个重要岗位吗?如果不能,那你觉得你应该怎么样?是自暴自弃,抱怨、怠工吗?如果这样,你的下场会如何,自己应该很清楚了。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唯一的出路是把小事做好,只有把小事做好了,你才有获得进一步做事的可能。

  把小事做好,不管是对应届生还是其他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话大家觉得空,但是能把琐碎的事情踏踏实实的完成,不是对自己心性的一种锻炼吗?工作大多是需要耐心和经历的,能够静下心来去完成琐碎的小事,说明你有足够的耐心,你从小事开始做,从基层往上发展,你会对公司运作全面了解,了然于胸,这对于以后管理公司起着很重要的积累和沉淀的作用。

  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老板交代一件事情,你完成了;老板又交代一件事情,你又完成了。能力和实力,在做小事的时候也是能够体现的,如果你是老板,你一样最讨厌那种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成天唠唠叨叨的人,就是作为员工,你喜欢这样的同事吗?只有不断地把小事做好,在做小事的过程中磨练心性,锻炼能力,厚积而薄发,我们才能更快的胜任更高的岗位。

  3. 坚持不懈与团队精神

  张瑞敏、柳传志、马云、史玉柱、牛根生、张耀阳、丁磊、李开复、李彦宏、王石、任正非等,这些人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榜样、标杆。不排除假以时日,我们之中很多人有可能比他们还辉煌和风光,然而现实中,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如果认为他们遇上了好时机,好运气,说明不了解他们,去网上或者书店看看他们的发展历程吧。了解他们的人一定知道,他们没有一个人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是历尽千辛万苦、尝尽人情冷暖、克服艰难险阻,义无反顾的偏执的坚持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每一个成功者一定是偏执狂,因为成功之路困难重重,处处布满危机和挑战,不偏执是无法克服那些障碍,无法忍受那些折磨的。

  不说我们现在也要去找寻他们那样的凤凰涅槃的机会,不是说我们要经历他们的大起大伏的风浪以便成长,这就太形式主义了。我们要学的是把他们那种坚持到底、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不要一遇到困难我们就犹豫、徘徊、退却,我们要硬着头皮,迎着困难而上。遇到了问题,我们把以前用来抱怨的时间和精力用去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就上了一个台阶,就又超越了以前的自己。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完成自己人生的飞跃。按稻盛和夫在《活法》里面说的,我们要努力到上帝出手相救的那一刻。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回顾我们的每一次工作失误,我们敢说已经想了一切办法,做了所有的努力了吗?

  有句话说:我们不是要尽力而为,而是要竭尽全力。

  同时,我们要把自己定义为普通人(如果你非常人,也不妨把自己看成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没有一人力挽狂澜、救危厦之将倾的能力,我们不是救世主,概率对我们是灵验的,我们不会明天买彩票就中500万,不会一夜暴富,不会一觉醒来变成超人,不会不经过努力轻而易举的获取成功。我们只是普通人的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要把目标定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要脚踏实地,把自己融入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群策群力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会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和成长。

  有人会说,这个团队的人都比我差,我和他们讲团队精神,我不是亏了?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如果你真是最强的,你可以极力帮助团队成员,让他们尽快成长和发展,团队成员强大了,团队也就强大了,只有强大的团队,才能抵御外界的竞争和挑战。而你在带领别人的同时,自己会有多事务更深层次的体会,这种教授和思考的过程会让你进步,同时团队成员会对你心存感激,你会成为团队的核心和组织者,甚至成为领导者,何乐而不为?就算没有能成为团队的领导者,帮助别人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不就是对自己付出的一种回报吗?而且自己也不可能只是去原地踏步,不再学习和进步了吧。

  如果你不帮助他们,他们是否就无法开展工作呢?如果你高处不胜寒,不屑与常人为伍,那么那些你眼中的常人,自会抱团,他们自己会团结起来,会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共同承担,在相互帮助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十足的进步。而你,会逐渐变成看客,会发现团队之中的成员逐渐和你相差无几,甚至更强,你一个人慢慢的变得什么也不是。

  不说空话,大家都是为了发展和进步,都希望若干年后回首,看到的是自己不断上升的曲线。在一个组织里面,如果大家都不合作,不配合,各自为政,互相内讧、内斗、内耗,那么人在居中,可能为其争斗而其乐无穷,但是站在局外,其实你们干的都是内作用力,对外不起作用的,只是乐得别人看笑话。

  打个比方,你和你同学毕业时进入两个规模相当的公司,他所在的公司大家团结一心,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去面对挑战和机遇,而你所在的公司大家喜欢内耗,乐此不疲。我们把眼光提到 10年之后,看看你和他所在的公司,哪个公司会发展的好,那个个人发展的好?答案显而易见。

  所以完美的个人发展,一定是以优秀的组织和团队为载体,只有团队发展了,壮大了,自己才有可能发展壮大。

  然而有人说,团队成员之间意见不合怎么办,其实很好办。大家都静下心来,把这些问题摆出来,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团队的讨论和协商,找到一个最适合最实用的选择。有一个原则很重要:在会议室,没有决策之前,什么话都可以说,可以吵,可以骂。但是一旦决策,走出了会议室,那就应该闭上自己的嘴巴,全力执行。

  优秀的团队,并不是不吵架的团队,但是一切争吵都是从事出发,对事不对人。优秀的团队,一定是团队成员思维活跃,经常会产生激烈碰撞的团队。

  优秀的团队就是能够组织、激励一群普通人去完成不普通的事情,卓有成效是衡量团队的唯一标准。

  4. 个人与企业

  前面讲坚持不懈时说:不要尽力而为,而要竭尽全力。有人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竭尽全力,非得把自己搞的那么累?先给他推荐一本书《活法》(作者:稻盛和夫),看完了会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出来工作,最终的目的还是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吧,这也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

  如何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如何最快的实现个人价值?如何最大的实现个人价值?一般来说有两条路径:一是自我创业,一是职业经理人。这两条路都无可厚非,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大量的成功人士值得我们学习。

  这里仅仅探讨职业经理人如何最快、最大的实现自我价值。

  其实可以一句话总结职业经理人的发展之道:“像老板一样的思考和工作。”这是职业经理人成功之道,任何其他的办法都会走弯路。我们每做一件事、每做一项决策之前,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我是老板,我会怎么做。

  老板看问题的角度,肯定是从公司的全局出发,从公司的发展出发,不会据一己之私。老板做事只会不遗余力,不会留一手,老板遇到了问题不会退缩(因为没地方可退),只会迎难而上。关于休息、放松、玩耍、享受、吃喝等话题,你们自己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其实,犹如通过自己努力奋战取得好成绩时的愉悦一样,人生最厚重的享受就是成就感。当自己忘我的工作,看着困难逐一被克服,看着团队成长,看着公司发展,这个过程才是最值得最有价值的。我们现在还没有体会到,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积累,我们的资历还不够。但是,如果工作没有完成,你去玩肯定是不会尽兴的,但大家一定记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男主角正式被录用后的那种喜悦吧,那是你去喝酒、蹦迪、跳舞、打游戏、购物逛街能够得到的吗?

  做职业经理人,就意味着你把自己交给企业,水涨船才高,你只有顺应企业大势,送企业之船愈行愈高,你的个人价值、自我身价也才会高。所以,要想尽快尽早尽大的实现自我,那就得一心一意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尽兴思考和工作。

  5.兴趣与选择

  有句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很有道理,如果没有好的选择,或者做了错误的选择,只会延缓自己的职业发展。然而我们怎么识别最好的选择?有一个关于选择的小故事:有个一公里长的苹果树林,人们径直从里面穿过,可以选一个最大的苹果作为果林主人的礼物,但行人只准选择一次,也不许回头。实际情形是,很多人空手而归,到最后也没有找到那个苹果。

  “选择你所喜欢的”,要做好选择,你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而现实是往往一大把年纪的人,也没想清楚这个问题,又怎么能强迫年轻人这么快想出来呢?所以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喜欢你所选择的”,而下半句比上半句要实用、也应用广泛的多。

  选择你所喜欢的,是理想主义;喜欢我们所选择的,是现实主义。我们站在现实主义的肩膀上去追寻理想,然而往往理想没那么容易实现,偶尔能实现也发现理想其实并不理想。当我们不知道、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不能停下来去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前进,必须做出选择,在有限条件下做出的优化判断之后,我们就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当我们彻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全心全力的投入时,不知不觉你就会发现,什么时候已经喜欢上了自己的选择。

  说这么多选择与兴趣,就是说当自己的兴趣与工作安排有冲突时,不妨换个角度,把安排的工作做下去,在工作的工程中去发现它本身的价值和乐趣。与其在兴趣与选择不断地摇摆,倒不如认准一条路,赶紧抓紧时间走下去。

  6. 公司与个人发展

  应届生找工作有两个方向,一是跨国大公司,管理规范、培训体系完善、流程清晰、分工明确。一是小企业,公司处于前期发展阶段,管理相对混乱,分工也没那么明确,往往是什么工作都要干。

  这两个选择各有其特点,在跨国公司里,因为分工很明确,你只要尽心尽力把你分内工作做好,其它不用操心,充分发挥你的螺丝钉精神就行了,会让人觉得很规范、标准,没有很多束缚和牵绊,工作容易上手。在本土小企业里,由于高速发展,往往工作繁多,一个人常常需要干几个人的活。

  如果我们仔细比较这两种选择,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来看,如果你真有能力、敢打敢拼,后者无疑更有助于个人早日取得重大成就。小企业里,企业高速发展,人才需求大,只要你有能力,忠诚度高,一般都会给足你平台让你施展,而且任命和升迁没有严格的流程限制,只要能力被认可,担任重要岗位是很快的事情。

  有人说,管理混乱,有碍于个人发展。说这话的人,要么是没思想,要么是没能力。

  混乱,不才给你机会吗,一切都规范了、标准了,还要你干嘛?不顺的地方,你去把他理顺,不通,你去把它疏通,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而然的也就上去了。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把工作当做你的事业,全力以赴,竭尽全力,一直努力到上帝出手相助的那一刻。

  7.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公司管理不规范,不标准,混乱,所以问题就会很多。那么,面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善于发现问题没错,不过这件事往往是评论家干的事,我们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当问题出现,我们的第一反应要不是回避、退却、而是主动迎上,寻求解决办法。关于问题分析,常用5W1H的方法,也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我们要明确一个道理,最了解公司,最知道公司有多少问题,有多麻烦的是老板,不要以为只有我们自己看到了问题,然后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你不可能比老板更了解公司。企业需要的是那种解决问题的员工,有了问题,立马主动出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企业想要的员工。

  那怎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没有秘诀,必须在实战中锻炼,自己要有去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不是一遇到问题便转而求救,就想做数学题一样,遇到难题不会了,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但要真正开窍,一定要是自己思考得来的。

  万一事情紧急、重要,不能耽搁怎么办,记得有个比个人力量更大的,那就是团队。把问题放在团队中去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一般效果比一个人去思考要好得多。

  8. 重要与紧急

  事情一般包含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有很多书籍和资料阐述如何根据“重要和紧急”决定做事的次序。重要性是事情的固有特性,而紧急性则是临时状态,也就是说事情本来只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而由于做事方法不当则会导致紧急状态的出现。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在做紧急的事情,都是由于缺乏计划,没有执行力、拖延或者其他不当原因而造成的。

  因为我们工作的方法和习惯,我们常常是不做重要的事情,而不得不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工作计划的强力执行是重要的事,工作延迟后很紧急,因为不执行工作计划,就会常常加班赶工作。煤的质量很重要,因为质量问题出了事挺紧急,不做好质量管控,我们就常常要紧急的处理各种后事,并承担风险。权限分工很重要,互相推诿、扯皮令人着急,如果不做好分工,就会经常扯皮。

  实际上,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从理论上来讲,所有的紧急的事情出现,都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情况是所有的事情都按部就班,秩序井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如下图所示,在初级阶段做事情应该遵循“重要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的次序。我们现在做了工作台账,也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赋权,如果我们能够善加利用,工作台账可以变成计划管理的有力工具,通过它的强有力的管控,让我们达到工作井然有序、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最终消灭紧急事件,避免救火状态。

  9. 执行力

  这是一个恒久的话题,每个人都知道执行力的作用。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太多的强调关于执行力的书本和视频,网上一搜一大把,关于执行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再懒惰,勤奋刻苦,专注。另一方面是服从,对于组织和上级的任何指示和命令,丝毫不打折扣的去执行。前者是一种习惯,后者是一种态度,当优秀的习惯遇到正确的态度,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它会带着你直达成功的巅峰。

  关于个人与团队、员工与企业、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要细说还有很多,一时间难以理清,大家肯定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则是莫大的荣幸。

103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