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书信作文>写给孩子的信>

对孩子的信任表现在哪里

冰璇分享

  真正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信任孩子,那么,对孩子的信任表现在哪里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对孩子的信任表现在哪里范文,供您参考!

  对孩子的信任表现在哪里范文一

  一般家长对小孩子做事不放心,无论购物、外出,还是遇到其他事情,多是自己代劳,让孩子享受成果。而有的爸爸却反其道而行之,只要孩子能做的事,他们绝不代劳,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孩子自己能拿的主意让他自己去拿主意。当孩子举棋不定或没有主见时,爸爸就会在一边当参谋,给孩子讲明道理,而后仍然让孩子自己决定。

  赵先生在女儿3岁的时候便开始放权,试着让她自己拿主意。

  平时看电视,他让女儿选择想看的节目;去超市买东西,他会对女儿说:“你想买什么,自己做决定吧,不过只能买10元钱以内的商品。”送女儿上学时,他会对女儿说:“你想我骑自行车送你去上学,还是希望我开车送你,或者坐公交去学校?”

  对于爸爸的放权,女儿是很赞同的。渐渐地,她开始习惯自己拿主意。每天晚上听完天气预报后,她便准备明天的衣物;班上的小朋友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只要合理,赵先生一般都对她的主意给予支持。

  有一天,女儿从学校里回来,跟爸爸讲了一件事:“老师想让我参加朗诵比赛。”

  爸爸说:“这是一件好事,你去报名了吗?”

  女说:“还没有。”

  “为什么?是不是没有想好?”爸爸问。

  女儿说:“听同学们说朗诵比赛只是一个形式,并不能真正锻炼人。有的同学说到时候现场会有很多人,在台上会很紧张的。我有点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女儿很想参加,毕竟老师对她寄予厚望,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集体性的竞赛活动。

  “如果能参加竞赛,肯定可以锻炼锻炼自己,不过这件事应该由你自己决定,我只是告诉你我的想法,但是我希望你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影响。”爸爸鼓励道。

  后来,女儿参加了这次全校的朗诵比赛,并且克服了比赛时的紧张,表现得很好。

  让孩子自己拿主意,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孩子尽早独立。如果爸爸们没有这种意识,什么事情都为孩子拿主意,孩子就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和主见性,别人说什么他都觉得有道理,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面对事情时没有自己的想法。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准备盖房子,一个邻居说要把房子盖成方的,他就盖成方的;刚盖好时,有一个邻居说要把房子盖成圆的,于是他把房子拆了盖成圆的;接着,有一个邻居说应该把房子盖成方的,他又再次拆掉房子,盖成方的。结果把材料全弄坏了,最后什么也没盖起来。

  可见,没有主见是可怕的,没有主见就会活在别人的意见中,在不同的意见之间徘徊、犹豫,这不但让人心力交瘁,关键是无法当机立断地把事情做好。因此,爸爸不能太让孩子依赖自己,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孩子从小学会做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允许孩子发表意见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允许孩子发表意见,无论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怎么样,你都要耐心听他讲完,同时给予适当的反馈意见。如果孩子的意见很有道理,你应该表扬孩子,如果孩子的意见没道理,你也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对。

  方法二:让孩子做主

  “小事”由孩子自己安排,如过生日请哪些小朋友,到商店买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玩具等。“大事”虽然孩子不能做主,但是也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如房间的布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可行,则尽量采纳其建议。

  方法三:教会孩子说“不”

  要使孩子有主见,必须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的游戏,爸爸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比如,爸爸说:“床头柜、桌子、椅子、香皂都是可以用的东西,都是家具。”孩子说:“不对,香皂是可以用的东西,但不是家具。”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出错的时候。当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轻易盲从别人,模仿别人了。

  方法四: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游戏

  爸爸可以给孩子出一个难题,让孩子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小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颗枯井里,该怎么办呀?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口渴?引发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父亲手记:

  爸爸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是信任孩子的表现,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勇气,会使孩子变得有主见。当然,这并不妨碍为孩子提出建议,使孩子的决定更科学合理。

  对孩子的信任表现在哪里范文二

  “儿子上初中,沉迷于游戏,不学习,甚至打算辍学,我很担心他。我要怎么祈祷才能让他好好上学,成为学习好、体育好且听话的好孩子呢?”

  曾经有妈妈这样问过我。从提问中便可以看出妈妈的贪婪,就是这种贪婪,把孩子紧紧地束缚住了。妈妈的这些想法,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甚至让孩子很想逃避。如果妈妈不愿放弃自己的欲望,孩子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为了孩子,应该像这样祈祷:“只要孩子继续上学就可以了”,“仅仅玩游戏已经是万幸了”。

  如果不是玩游戏,而是在外面游手好闲、偷鸡摸狗,这就出大事了。孩子只是在家打打游戏,没有出去惹是生非已经是万幸。父母应该相信子女,这位妈妈最需要的就是对孩子的信任,并不断地鼓励孩子。如果妈妈给孩子设置很多要求、画地为牢,想把孩子限制在某个狭小的范围内,是很不现实的。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随心所欲的年纪,妈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孩子就会开始逃避。沉迷于游戏也是逃避、抵触的一种表现。孩子试图与妈妈解释沟通,却不被接受,才会沉迷于游戏。

  这位妈妈不信任儿子,却对儿子空有很高的期望。孩子若不能如其所愿,妈妈便会表现得很失望。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失望后,便开始逃避现实,并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通常,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就会这样祈祷:“请让我的孩子变好吧”,潜台词便是自己的孩子现在不够好。把孩子的错误作为祈祷的前提,因为不好才希望孩子变好。妈妈无意间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孩子,那就不要试图希望别人相信自己的孩子。妈妈若这样祈祷,最终都会自食其果。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为孩子祈祷呢?

  “我的孩子很好,不会出问题的,谢谢佛祖保佑。”要以这样积极的心态去祈祷。 孩子跌倒了,只要能重新站起来就是好事;失败了,只要能够重新振作,也是好事。如果这样祈祷,父母会产生对孩子的信任,有了父母的信任,孩子也会鼓起勇气去克服困难。 在困难面前,妈妈要充分相信孩子,并鼓励他“没关系,你一定可以的”,“你很棒!妈妈相信你”。

  相信孩子,并不是纵容孩子的错误!

  对孩子的信任表现在哪里范文三

  21世纪幼儿教育新的目标是尊重儿童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育关键的幼儿教师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培育者,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教师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理解幼儿、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各方面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用幼儿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尊重幼儿——幼儿教育的“前提”

  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只有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教育才可能按规律水到渠成。对幼儿而言,尊重意味着对幼儿的信任、鼓励和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决定了活动成功的重要性。《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是表现为教师和幼儿间的互动,没有互动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教师对幼儿的信任度是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常规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教师充分建立自己和幼儿的信任是势在必行的。首先,教师做到以身作则。在活动中教师不妨让自己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不要高高在上,让孩子在你面前唯唯诺诺,不敢有所表现。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和良好的师幼关系中,幼儿才能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使幼儿对教师有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在这样的基础上,幼儿才能够自然有所表露,对教师信任才能显然而至。

  鼓励幼儿就是为孩子提供机会,最有效的鼓励是传达给孩子信任的信息:我相信你,我爱你,在我们鼓励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我们成年人自己也同样是需要鼓励的,当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犯了某种错误,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时,不要灰心,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及表现自己的能力,向自己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教师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人文关怀,人们往往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忽视了对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至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了培养幼儿能够达到什么标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关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对不同孩子提出不同的个性化目标,给予充足材料和多样化的展示机会,给予孩子肯定性的评价。

  二、理解幼儿——幼儿教育的“保证”

  理解幼儿,是幼儿教育的基础,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又制约着教育。教育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是教师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理解幼儿年龄特征,每一个孩子,因各种家庭、社会教育条件特殊性,存在的平均发展水平的提前和延迟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必须经常地客观地观察每个儿童年龄特征的具体体现,既要偏向全体幼儿,注意他们的共同年龄特点,又要看到他们个别差异,根据每个幼儿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了解幼儿——幼儿教育的“关键”

  了解幼儿,是幼儿教育的“关键”,《规程》中指处:“创设与教育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再次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必须了解的教育对象,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和受教育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家访、谈话和幼儿共同的活动等方式对幼儿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知识经验、认识能力,情感意志、行为方式等个性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总有一些幼儿通过行为表露情感,这时,教师就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新的环境中的行为。例如: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路时,有时幼儿会紧紧地抓住我们的手指,这说明幼儿情绪非常紧张需要帮助,有时会把手轻轻地放在我们手中,这说明幼儿表示热情,有时幼儿对人热情,教师紧握幼儿的手,幼儿也紧握教师的手,这表明幼儿喜欢与人亲近,但并不依恋人。幼儿的这些点滴行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

  作为幼儿发展过程中负有教书育人的特定伙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真正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教育经验,熟练的教育技能,这看似简单,然而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但这也是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开端,让我们为了孩子健康和谐发展,真正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264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