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舞蹈《黑猫警长》视频
儿童舞蹈课堂是学前教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舞蹈学习对于锻炼儿童身体、陶冶学前期而儿童情操。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稳定的兴趣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儿童舞蹈《黑猫警长》视频,供大家参考!
激发少儿舞蹈能动力的方法
一、从内容方面,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少儿舞蹈教学机构中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少儿对舞蹈的喜好也是他们对美的渴求。少儿舞蹈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少儿舞蹈教学机构教材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成人化。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老师在教学员舞蹈时,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理解舞蹈的内容,从而使他们跳起舞来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态。
在教少儿新舞蹈时,首先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并遵循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将组合分解成单一动作;较难的部分分解成局部动作,然后经过局部练习、单一练习,再进行组合练习。在练习中,运动量和动作幅度要符合少儿的生理特点,不能只图快而一下子教很多,因为他们一旦曲解了教学内容,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在少儿舞蹈教学活动时,运用编排法。如:在教民舞《侗歌向着北京唱》时,先启发和引导少儿根据歌词内容配合音乐,自己动脑筋编排舞蹈动作,然后对他们的动作进行一定的修改。这样,大大提高了少儿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将自己所学到、看到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并把它组合成为舞蹈。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少儿学习舞蹈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二、在方法上,激发少儿学习能动力
少儿舞蹈教学一般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即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老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少儿必须记住它的律动、流动路线、节拍、内在情感等。这种方式学习效率较低,时常需要老师采用其他手段来维护少儿的注意力,以保证其参与行为的延续。就此,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少儿互动学习,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让少儿对老师提出问题,老师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身体表现出来。其次,启发式教学。少儿在舞蹈学习中会积极表现完成舞蹈动作,当他们不能表现或表现的不充分时,教师则用生活的经验对他们进行启发,少儿根据老师的启发再进行联想、回忆、理解,最后用形体表现出来。如我们去年获国家文联小荷风采大奖的侗族舞蹈《呀罗也》,教师描述手形和步法后,让他们自己按现在的旋律、节奏、情绪探索出特定的动作。这样,经过每个人的努力表现出来的一个个“新”动作,“新”舞蹈,满足了少儿对探究的需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位少儿经过个体的努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自我提高的内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对获得知识本身的认识内趋力在教学中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舞蹈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舞蹈教学变得更有魅力、有内涵,从而提高了少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三、创建情景教学,激发少儿学习的领悟力
良好的舞蹈教学组织体系,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环。由于每位少儿的个性特点、已有经验、兴趣爱好、感受方式、领悟力等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件作品,他们的接受能力往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少儿舞蹈教学活动时,尽量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尊重每个少儿的真实想法和接受能力,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悟力。同时,老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组织教学,引导少儿把已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之中,鼓励幼儿不简单地重复别人。如在表演舞蹈《咯罗打打》时,许多少儿会在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就情不自禁地对音乐节奏手舞足蹈,对此,老师就及时捕捉少儿这一兴奋点为教学契入点,启发少儿回忆自己在侗族乡参观时的快乐心情,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和方式表达对侗族地区的感受,从而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动机。
四、在表现形式上,激发少儿学习创造的力
舞蹈的表现形式可谓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我们不能形式而形式,看见形式用形式,要有把握对舞蹈教学形式的主动权,尤其针对我们侗族地区,要抓住适应侗族地区的舞蹈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发展。少儿在舞蹈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就是学习动机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完美统一,是少儿学习舞蹈活动积极化的重要表征。
少儿时期是创造性萌芽的最佳时期,而且舞蹈活动的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表现和创造。教师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少儿创造性地学习舞蹈,根据少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教材中可创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创编与动作来表现舞蹈。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少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每一位少儿的创造给予肯定,用多种形式来帮助较弱的少儿获得成功,让他们感受自我表达和自我创造的乐趣。少儿的创造毕竟是幼稚的,教师要保护好这些创造的最初火花,从而更好地激发少儿创造性地表现舞蹈的欲望。
少儿舞蹈表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