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家长教育的心得:成功源于每个细节

晓晴分享

  每每想到女儿被北大录取,总会有一种小窃喜,无数次扪心自问——是上天的恩赐?还是必然的结果?高考分数出来后,尽管有经验的老师、朋友都告诉我们,进北大稳稳当当,但心里能真真正正踏实下来的还是接到北大寄来的大红信封那一天。北大曾经是女儿的梦想,是家人的狂想,如今梦想成真!回顾女儿的成长,其实一路上她也给了我们不少惊喜,让我每次都如燃烧岁月,充满激情。

  平中出奇小小精灵

  女儿是光棍节来到这个世界,不过那会儿还没光棍节这一说。女儿说话发育较早,同事的儿子比她大三个月,女儿却早他三个月会说话,10个月左右就能说很多双音节词,不知跟我怀她时正在读自考书本有关没,至今没有考究过。蹒跚学步时,每天中午十二点,一听到体育频道开播的曲子《超越梦想》,她都兴奋地手舞足蹈。唱古诗是她一周岁后每晚我和她必玩的家家;幼儿园前,每晚听卡带的故事或是我声情并茂讲故事是她最开心的时刻。女儿的聪慧可爱抹掉了家族重男轻女的阴霾,让为母的我能挺身站立,也让我对女儿有了小小的奢望——初中一定要考进厦门岛内著名的外国语中学。

  幼儿园第一个月,几乎没识过字的女儿,在全园500多位师生及家长前,完美地打响第一炮。她绘声绘色地将一篇500多字的故事——《母鸡下黑蛋》完整地讲下来,获得这次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女儿的第一次比赛,可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开始”。中班时,因为女儿名声在外,大班老师上市级公开课,借用女儿去“挡箭”。课上,老师拿了个大盆子,说是唐僧要过河,要小朋友根据提供的诸多物品,帮唐僧解决难题。女儿当起大哥哥大姐姐的组长,动手设计了巨大模型,最后试验环节,只有女儿制作的“小船”顺利过“河”。事后听老师激动描述女儿上课的优异表现,甚是惊讶,或许这和我平时常跟女儿玩积木拼图,找“神秘大道”有关吧。还有为了准备画画比赛,连续四个小时专心画画。小小年纪如此耐心,定力如此强大,让我坚信这个孩子的学习一定错不了。大班的初始,常常听央视音乐频道交响乐团演奏的女儿,告诉我小提琴的声音最好听,她想学拉小提琴。于是,女儿开辟了本区学小提琴的先河,小学六年级就通过了小提琴十级考试。

  女儿的小学是在小镇的中心小学上的,表现平中出奇。二年级,有一次大课间学校门卫开了后门一小缝,女儿听说外面在卖“娃娃鱼”,便溜了出去,也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没带一分钱的她竟然从老板手中要了一瓶“娃娃鱼”,可回头时门已关上。谁知她竟然能七绕八绕,绕回学校大门,这时一节课已经过了一半多。后来我知道了,没有骂她,只是笑笑说:“还会讨东西,厉害啊!没走丢就好!”直到现在,女儿想起这事还挺自豪的。那天我没有批评她,心里默默赞许她,我知道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不能受太多制约,很多时候因为我们一句批评的话语就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许因为我信守这样的准则,女儿学习的兴趣一直积极向上,敢闯敢拼,随时萌生小创意。小学毕业前,女儿几乎拿走了本区语文习作竞赛与演讲、英语阅读与演讲、奥数竞赛及书法的所有一等奖,英语阅读能力比赛和语文演讲还得了全市第一名。

  上了初中第一周,没学过版面设计、书法及绘画的女儿,为班级设计的1.6米*1.2米的军训报道展板获得全校初中部、高中部总评第一名,第一次月考轻松拿到年段第一。这样的态势在初中一直保持着。初三最后一次全市中考模拟,女儿取得全市前20名,这样的成绩岛内任一所高中都想挖走。只是女儿肠胃不好,为母的我担心无法到岛内随行照顾,只得忍痛放弃了全市最好的三所高中,选择留在排名老四的本校高中部。

  高一,因为物理的障碍,成绩起伏不定。因为偏爱文科,高二分科时选择了文科。而本校高中是传统理科强校,选择读文科又一次像惊雷一样震撼了关注女儿的所有人。值得庆幸的是,尽管高二女儿一直忙于科技创新大赛,但成绩仍像蓝筹股一路走红。暑假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比赛现场,女儿大大方方迎上前来视察的李源潮副主席,在多位领导们和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前,与李源潮副主席足足互动交流了5分钟。这一次,确实让所有人、包括我们家长对她刮目相看,对女儿上个较好的985大学有了充分的自信。这也应该是“厚积薄发”的最好诠释。因为女儿从小主持过大小型节目上百场,比赛过无数场,参加过国内外诸多营团考察交流活动。上海站比赛结束后,女儿直接单飞到北京大学,参加暑期学堂的考试。由于一直忙于准备科技创新比赛,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告诉她“舍得舍得,凡事有舍才有得”,这次北大之行权当开拓视野。但就是这次“开拓视野”之行,让女儿结交了很多优秀的同学,高考前交流频繁,女儿习得了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重燃女儿冲击北大的信心,对最后考取北大可谓是功不可没。

  用心培养良好习惯

  每个孩子个体不一样,走的路也不同,每个家庭具体教育方式也自然不一样,但优秀的孩子必定有共同的好习惯。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家长用心观察,针对孩子特点,巧施小计,多加引导,逐步养成。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遇到点困难就垂头丧气。我深知“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不否认女儿的聪明,但我更清楚要进入好大学应该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我在培养好习惯方面着实花了不少心思。这些都一直伴随着女儿的成长,也是女儿成功的法宝。

  第一:塑造良好习惯。良好习惯分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家长认为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习,忽略生活习惯的养成,这是错误的。这两个习惯要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生活习惯包括吃饭、整理物品、使用零花钱、出行、运动等。小学一年级前,女儿和我两人一顿午餐需要40分钟以上,我觉得太磨蹭了。于是,我开始了缩短用餐时间的策略。先是跟女儿说来个用餐奖励,我知道女儿对奖励品要求不高,要么书要么贴贴纸,果然她要的是一整排贴贴纸,贴贴纸廉价。其次,我设计表格,跟她一起商定奖励标准,以记星的方式,最好为10颗星,一周累计奖励星,累计30颗星就能奖励一整排贴贴纸。比如一餐用30分钟,奖励5颗星,一餐用餐20分钟奖励8颗星,15分钟的奖励10颗星……如果还是40分钟或是超过40分钟,这周就不能买书。第三,撤掉专属餐桌。我在观察中发现,女儿用餐慢,主要原因是大人担心她个子小,大餐桌够不着,特地在大厅电视机前设置小餐桌,每次用餐都是边看电视边吃饭,用餐不专注,自然磨蹭了。认识到这点,我摆菜改放置于大餐桌,大人要守规矩,吃完饭才能到大厅看电视。我针对习惯养成的21天法则、90天定律,坚持了一两个月,女儿的用餐时间达到我预设要求。这个习惯养成后直接受益的是她写作业专注,速度提快很多。看到这里,你能说用餐与学习没关系吗?

  生活习惯还有一个较大的项目就是运动,这点应该与学习习惯也有关系。女儿小学是在我身边就读。每次我们开会,她就在学校写作业,写完后就去操场跑步,直到我们会议结束一起回家。周末,我要求她必须在周日上午前完成各项作业,每周日下午我都叫上她,远的去市区玩,近的在城区逛公园逛书店,玩滑板,玩溜冰……刚开始,她有时也会拖拉,直到周日下午还有一些没完成的作业,或者想赖在家里看书不出去,我总是跟她讲7+1大于8的道理,讲“身体健康是学习工作的资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能领悟那个公式蕴含的哲理。即使高考前几天,她也雷打不动,每周日下午独自到大公园慢跑30分钟,中间的周二、周四下午也坚持在学校操场慢跑个1000米。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她非常阳光,精力格外充沛,学习兴趣点一直保持较好的状态。他爸爸是铁杆足球迷,受他的影响,女儿现在也是铁杆球迷。高一放假约了同学,自行前往广州观看广州恒大队的比赛,世界足坛的大小事也是她每天必关注的事。高考前,有人问她准备冲击哪所大学,她总是笑着说:“肯定首选经常承办足球联赛的城市。”高三学业重,她爸总是帮她收集各大联赛的信息,以便第一时间汇报,但女儿每次都已未卜先知。你看,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专注学习,学习效率才会高,才有时间为自己多补充拓展课外知识。

  至于整理物品、出行等,也是从小灌输提前做准备的意识,让她自己会分类,自己收拾,自己买票,自己搭车去市区,自己做旅行攻略,她也从不带手机到学校,用的手机也是200多元的老人机……因此,她现在到北大我们很放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好学会学,是培养好习惯的终极目标,正如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教”。

  首先,培养女儿主动学习的习惯。上一年级,那时飞信、微信及校讯通都还没有流行,大部分孩子的家长进入教室帮忙抄回作业。尽管女儿识字不多,我也是让她自己抄作业,即使忘了抄忘了写让老师批评,我也没管她。她倒不会觉得累,每天都开心地抄回来,还会炫耀自己认识新的字。每次,我都不吝啬表扬她。从此,她养成了寒暑假提前预习,多充电,多拓展,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学习习惯。一个暑假,她能做几套奥数书,能自学一级英语……为我省下的不仅是家教钱,更省下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她也觉得学习是最开心最单纯的美好,是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阳光大道。

  其次,培养女儿爱阅读习作的习惯。自小,女儿识字不多,我与她的小学老师配合,每次在学校有进步老师就送书,在家里有进步就可以呆在书店一个下午。每次去书店一个下午,她能阅读一本书,省下买书钱,我也总夸女儿“这么小就能帮妈妈赚钱”。因为爱看书的缘故,高二她决定选读文科,说是读理科要勤于刷题,没时间看书。读文科,多看书天经地义,幸运的是在初中高中,她遇到很多老师都很支持她的课外阅读,不间断送她好书,或是把家里镇宅藏书拿来借给女儿或是送她,因此女儿的眼界才能很开阔。

  第三,培养她专注的学习态度。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创造安静的环境才能保证孩子安心学习。在我们家只要孩子在家里学习,她都必须在书房,大厅电视要小到房间听不到。高三阶段,除了女儿晚自习不回家用晚餐,否则所有的应酬都不参加,我们非常珍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的美好时光……家人的不缺席让孩子有安全感,保障她内心不焦灼,能静心学习,我们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第四,养成模拟实战的习惯。高中有一阵子,女儿跟我说,考试时她每题想的时间太长,下笔慢,写的仓促,来不及检查。我悄悄观察女儿做作业的习惯,发现她个别科目,做一题对一题答案。于是,我找到合适的机会,让女儿想一想她是不是经常边做题边对答案。然后,我分析:边做题边对答案的缺点——其一,做题想着答案会是怎么写的,不专注于题目的推导,而是专注于答案。其二,这样缺少做题的连贯性。我又翻出她很早崇拜的《哈弗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确定要做到“做作业如考试”,一份作业完成做下来,再休息再校对。后来她都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能腾出较多时间,拓展自己爱探究的领域,或者利用周末看场电影。专注的学习,让女儿学习、运动、娱乐兼顾,学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带劲,成绩自然一路上升。

  第五,养成整理错题本的习惯。初中阶段,女儿数学错题本就整理得不错,但有时我要帮她剪剪贴贴。进入高中,女儿发现那样的错题本耗时又不实用,认为笔记不能停留在“记录”层面,应该多些“梳理、提炼与总结”。为此,女儿每周用心整理自己一周学习的缺失,及时梳理总结出来。这样既拥有好习惯,又善于总结经验,对她的学习很有帮助。虽然高一因为物理成绩起伏较大,但自从上了高二,女儿的成绩稳定在年段前两名。高三虽然首次模拟考失误较大,但第二次模考马上恢复元气,数学更是取得厦门市第一名。年段长打电话来,除了祝贺,还有鼓励,说能在不到一个月时间恢复到这种水平的,都是牛人!面对失败也好,褒奖也罢,女儿均淡然一笑。因为她台灯下的座右铭“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时刻在提醒着她。

  第六,养成锐意进取的习惯。随着女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家长的事业也一点一点进步。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只是做好后勤保障,外加“经纪人”。有了过剩的时间,我曾一度回家“葛优躺”,女儿懊恼道:“老妈,你再这样悠闲,都快成村姑了,很快你会得老年痴呆症。”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认为我不能在女儿努力的时候放松自己,自甘堕落。于是,我和女儿共阅读、赛阅读、谈阅读,我们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多,女儿的心扉总向我们打开,甚至男女生的小秘密,我们都无话不谈。要是家长不与时俱进,和孩子产生沟通障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女儿读初中后,我工作上的几次调整都跟女儿关系很大。2011年,因工作需要申请下乡一年,这一年,我感觉乡下工作轻松很多,本想继续留下,方便照顾女儿。第二年征求女儿意见,她觉得轻松不能体现个人价值,没有意义。于是,我回到工作压力大的城镇。女儿读初中的那几年,我几乎泡在单位,有时还要外出培训大半个月,也会担心她的学习。但令我欣慰的是她不仅学习更自觉,连洗衣做饭的事也包揽,成绩不但不降,反而稳定名列前茅。在家偶尔还要提醒她做的事,她不仅坚持做,还做得多做得好。像原来奥数一周写一点,变成天天做,日记一周一篇变成天天写,小提琴一天拉半小时,变成一天1小时左右,还会自己骑车去泳池游泳。慢慢地,我发现我越努力,孩子也越努力,我们母女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体现着自我价值,我们都不断在向对方证明:我一直在努力着。北大刚入学,她有时会问“妈妈最近在忙什么?”我说正在整理材料,准备写点东西。她在遥远的北方回复:“妈妈,赶紧忙去!一起加油!”“一起加油”是我们默契的约定,特别是从高二将“我要考取北京大学”几个大字悬挂在台灯前那时起,我们彼此在心底里发出的加油声就从未停止过。

  自招助力圆梦北大

  自从决定留在本校高中部就读,女儿就很清楚全区尖子生都在市区三所重点高中,本校缺乏尖子生“比·赶·超”的学习氛围,想要考上清北这样的名校似乎要比别人艰难得多。

  基于这样的认识,女儿认为要考进清北,一定要多些保障。据学校介绍,要想加分,必须获得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比赛全国二等奖及以上;或者年级排名保持在1%,有机会参加北大博雅计划、清华领军计划的考试。学校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老师多次动员女儿和我,让女儿参加他们的竞赛,他们有信心指导女儿取得国赛大奖。我和女儿分析得出:由于初中阶段,所在的市没有举行任何学科竞赛,女儿学得太安逸,高中才开始准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竞赛,要获得国赛大奖需要付出很多课外时间,牺牲课内学习,有点冒险。而且女儿喜欢文科多一点,参加数理化与信息技术等学科竞赛几乎不可能,所以只能将综合成绩保持年级排名前二,再努力将总分最大化,争取参加博雅或领军考试。女儿就读的高中科技创新比赛成绩很不错,被国家科协授予“十佳科技创新学校”。多次聆听讲座后,会观察爱思考的女儿,养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所见之物,所遇之事,总能联想到如何改进创新。终于在偶然的一次机会想到一个项目,经过查新与指导老师论证,女儿的初步设计方案被认可。就这样,走上了为期将近两年的科技创新之路,最后取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为参加自主招生创造了条件。

  自主招生审核通过是5月份,女儿的全部精力都在冲刺高考,根本没时间准备,也无从下手。高考后,女儿深知自己的语文、文综发挥很不好,如果想上清北必须要在博雅或自招中取得加分。根据她的了解,想加分真的是很难的,女儿很沮丧也很紧张。在女儿灰心丧气时,我只能不断鼓励她,告诉她再困难也抵不过高考,再沮丧也要好好珍惜这次的面试机会,让自己的人生不后悔。她也及时振作起来,根据日程安排,一场一场做好准备。

  6月11日和6月13日,女儿参加了博雅计划笔试和面试。考完之后,女儿显得异常冷静,立刻着手准备14日下午的自主招生面试。我和她认真分析与推断北大自主招生选拔人才的意向,总结一下应该是以下几点:考察学生综合素养,是否具备较高的格局?是否具备广阔的视野?是否具备机智的反应能力?这几点女儿很有信心,她从小主持多场活动,参加校内外国内外双语社会实践较多,练就了较高的综合素养。面试的第一环节是论文答辩,女儿经历过科技创新大赛的层层答辩,有点经验。她站在大学教授的角度看论文、修改论文,装订注重大方美观,我只负责跑腿。10-15分钟的PPT汇报,女儿不是简单地把论文拷贝,而是关注与论文相关的小细节,整合再整合。我帮忙辅导演讲,让女儿根据PPT,一次次试讲,讲到通、顺、清、脱。最后,较真地模拟问辩。女儿做汇报,我认真听、记,发现她没讲明白、我没听懂、猜测评委比较感兴趣的细节,我问,女儿辩论。女儿好几次被我问得很生气,我告诉她“妈妈毒舌点,面试你会轻松点。”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面试那天进场时,我微笑示意,没有多余的语言。女儿也满怀信心,从容面对答辩。我能想象得到女儿场上从容应对12个评委问辩的画面。或许是准备充分,或许是知识储备较广,或许是心态放松,女儿微笑着走出了考场。鉴于女儿专业知识过硬,视野广阔,能通古论今,旁征博引,答辩灵活机智,最终自主招生获得加分,博雅计划也获得10分加分,女儿终于如愿被北大录取。

  笔行至此,我还是想说,家长,特别是母亲一定不要仅做家庭主妇,应该与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个细节,不做孩子成长的拖油瓶、唠叨婆、专职保姆……

  如今,女儿已在北大求学。我相信,那些年养成的好习惯、爱思考及迎风破浪的品质,应该会继续伴随她,在北大学得潇洒,重塑自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本文作者: 苏婕妈妈(微信公众号:元培家长经验谈)】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1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