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旧时回忆文章:勤工俭学那些事

晓晴分享

  又到麦收季,又自然想起上小学时拾麦穗的往事,想起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老词儿∽勤工俭学。

  还是先让度娘告诉年轻人什么是勤工俭学吧: 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

  从百度的词条解释看,类似于现在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中小学生参与的已经较少了,极少有人听过这个词语,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相对多些,他们利用寒暑假打打工,一方面可以挣点钱贴补一下学费或生活费,另一方可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

  我上小学一年级正是“”刚结束,教育百废待兴,对文化课学习开始比较重视,已经不存在上“半日”的学习形式,据大人们讲,过去上学叫上“半日”,就是半天上文化课,半天参加生产劳动,我们上学时,全天上课,学校根据农时变化,安排学生穿插上不同的勤工俭学项目。

  1拾麦穗

  大包干之前,每逢麦收季节,学校都会安排学生参与到这热火朝天的生产劳动中去,一来,可以减轻社员们的一点负担,二来,可以培养学生颗粒归仓的勤俭节约意识,体会农民的辛苦。割麦子是大人们的活,小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跟在大人们后边捡拾麦穗了。干活那天,挎上从家里带来的小柳条筐,跟在大人们身后,边子细捡着,边把麦穗放在筐里,唯恐漏下一个麦穗,最后集中起来,送到生产队的打麦场,生产队会记工分,记在学校账户上。有时学校与生产队打好交道,直接上交到学校,学校打了麦子,换成钱,换点办公用品,还可以给三好学生买点诸如铅笔、橡皮啥的奖品。拾麦穗活动结束后,带队老师会郑重其事地做个总结报告,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口头表扬,那几个贪玩的调皮学生也少不了挨老师的一通批评。

  2拿棉蛉虫

  老家曾是产棉区,过去,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还没研究出无棉蛉虫的棉花品种,一种农药反复打几遍,虫子就有了一定耐药性,生命力极顽强,轻易不肯咽气。这时,生产队负责人就想起启用一支灭虫部队,那就是我们这些小学生。根据班主任老师部署,每位同学从家里带个小小的空药瓶,到了棉花地,我们每人顺着一行棉花,细细寻找祸害棉花的小精灵,像侦探一般,根据虫子粪便的新鲜程度,有针对性地展开搜寻,直到把它们捉拿归案,小心翼翼地投在大牢∽小瓶子里。现在想想,不知道今天的小女生们能否胜任此活,是不是会被虫子吓得哇哇大哭呢?活动结束,老师会通报同学们的战斗成果,当然,捉虫儿多的就成了“战斗英雄”,生产队根据捉虫的数量来发放工分作为奖励。

  3拾鸡屎

  小时候,没有化肥,庄稼吃的是有机肥料,一是动物粪便,二是人工沤的绿肥,沤绿肥,就是把植物的叶子、麦糠、杂草、人粪尿、牲畜圈粪、土、水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匀,或者堆放在一个沟里、坑里,或者培成一个土堆,然后用泥把它们墁起来,使之分解发酵,最后成为上好的肥料。我们学生也有义务为庄稼觅食吃,不能让庄稼饿得哭鼻子吧,沤绿肥程序繁杂,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我们难以胜任,只好去捡拾动物粪便了。那时,早起农民伯伯,身上背着粪篓,走街串巷地捡拾着牛粪、狗屎等,所以,这些大动物的粪便是指望不上的,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拾鸡屎。于是,

  大街小巷上,多了一些拿看自制筷子,端着瓢的小学生,他们仔细搜索着鸡屎头儿的踪影,每一次发现,都会顿觉眼前一亮,兴奋程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参加工作后,朱解初中的校园里有少量农田,同学们利用劳动课整饬田地,锄草,打黄豆,秋天,我和同事带领同学们去卢山摘松球,领略祖国无限风光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劳动最美,向劳动者致敬,为勤工俭学者点赞!

【本文作者: 刘景森(微信公众号:景森原创)】

    380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