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精神的文章
吃货精神永不言饱。他们不是为了生而吃,他们只是为了吃而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吃货精神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吃货精神的文章1: 戏说“吃”
作者:超级幺娃子
人这一生,从无到有,从强到弱,从小到大,从有到无,恰巧是一个对称的轮回,如若不信,请君细细看来。
最初,人是没有的,我是指任何一个个体。
后来,阴阳交合,元气初现,此时为1+1=1,这时的“人”是不知道吃这件事情,因此可谓无知阶段,此阶段一直要持续到幼儿呱呱坠地。
新生儿的最大的本事就是立即学会吸吮,这连目前最高级的科学家也无法用理论证实到底是为什么?人生中的第一次“吃”开始了,此时吃的只有母亲的乳汁,并且,幼儿此时无权选择吃什么?当然,此时也只能吃些乳汁、奶粉之类的流食。
三个月后,幼儿开始吃一些绵软的其它食物,此时虽然不知道要求吃什么,但知道不好吃的东西可以不吃了。
能走路以前,虽然还不太会说话,但是,此时对食物开始挑剔,只要能吃的东西,凡是够得到的,都会毫不犹豫的放到嘴里,甚至自己的大便也不例外。
开始会走路以后,人的食品一下扩展开来,因为此时在饭桌上,只要能够得到的自己喜欢吃的或引起自己注意的东西,都要吃一点,好吃会毫不犹豫的吃饱,不好吃就再也不理了。
从此,人生正式进入“吃货”的黄金时间。
参加工作以前,因为所有的经济开支必须通过父母来约束,自己是无权支配生活费用的,因此,在吃的时候,稍微有所节制,因为,毕竟不能拿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来开玩笑。所以,此时的人身材保持相对较好,吃的东西一般以充饥为主。
工作后,结婚前,人好不容易自己掌握自己的“吃”相了,此时,酒肉朋友遍地,吃的那叫一个欢啊!有什么吃什么,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没吃过吃什么,反正此时,只要是自己愿意想吃什么可以吃什么。鉴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因素,此时的吃主要是大众基础,高档的东西还是接触较少。
结婚后,此时工作也进入了相对平稳的状态,经济基础比较牢固,甚至在工作上封官进爵,开始涉足大的高档场合,此时的吃变成了社交,变成了地位品牌,这时人不再追求吃的数量和口味,开始变成品质、形式、体现了。并且此时的人因为发福,已经开始有所注意了,油腻、肥肥、高脂肪的东西不再引起注意,甚至引起反感了,要知道,如果在学生时代,饭碗里有几块肥肉的话,会高兴好几天啊!
四十岁,人生进入黄金阶段,但是,此时的吃程开始步入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段。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三高这样的富贵病随之而来。此时的人有经济实力,有社会关系,有自己的思想,有对人生的感悟,唯独没有可以尝遍一切的魄力,身体条件不再允许,此时的境遇是有所顾忌,不敢乱吃。
五十岁,知天命之年,此时经过各种富贵病的侵袭,基本形成了新的生活规律,此时对吃的东西是敬而远之,不能乱吃。
六十岁,老之将至,吃已经不是存在的要求,几近成了一种负担。这时的人不仅不敢、不能,甚至不得不有意识的避开一些吃的东西。
七十岁,吃什么一个样了;
八十岁,吃不吃一个样了。
关于吃货精神的文章2:吃货
糖醋里脊,红烧茄子,拔丝土豆,清炒西葫 芦四菜一汤桌上一摆色香俱全。单从视觉和嗅觉就把人的胃口吊起来了,口里谗涎已流满肚拿起双筷品尝,美食直接击溃你的内心,让人顿时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妙笑嘻嘻热爱人生的每一点了
吃货吃货会吃必须会做,只有自己做出的菜 ,可口的味道那就是最好的享受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烟火,饮食男女,这些都是人生之最质朴的东西去也是最能磨平棱角,最埙耗才华和灵气的东西, 不能每天生活在这些世俗繁务之中,朋友告诫我说。
我却因每天频繁变换菜的品种而忙的不亦乐乎。民以食为天,老子说,食者民之本也,让我们随心所欲地享受食物带来的真乐趣吧。
四菜一汤每顿具备一直坚持好多年了,女儿小升初时早放一节课,缘由必做功课为家长做菜,必须四菜一汤小康水准,看着女儿稚嫩的小手倔强地弄好……
我们一家吃得很幸福,由衷的感谢老师和女儿,每每女儿在家便为我们准备四菜一汤而且手艺越来越好并且教会了小儿子做一些像西红柿炒鸡蛋之类的普通菜肴了。
一友人要好的朋友,每每喝多了便来我们家不知嫉妒还是咋着,对我们四菜一汤品头论足指手画脚,说我们热了吃,吃了热,三次还吃岂不知我们少而精,食欲增。自夸他做的蛋炒饭多麽的好吃,妻子儿子吃个精光,对我的菜尝了一筷又一筷,轰也轰不走,正如心上,印记难消。
胖嘟嘟的脸蛋,圆滚滚的身子加上 笑嘻嘻的容颜别说我这吃货可爱,刚柔如风永是我不可望及的天上月 ,可我依然享受吃带给我的乐趣,为了口腹之福必须牺牲自己的一些曲线 ,我要把儿女培养成像我这样的吃货,快快乐乐享受世间美味。
关于吃货精神的文章3:吃货的春天
一场春雨气势汹汹的来了,却被春风吹得东倒西歪,醉了一样,呢呢喃喃的下了几天。大自然在春雨的滋润下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河边的柳树穿上了绿裙扭起婀娜的腰肢;杨树冒出紫红的芽泡好奇的打量着一切;樱桃花树下飘起了樱花雨;油菜花一片金黄……
蠢蠢欲动的春天就是这样的撩拨人心,而对于吃货来说,这些美景只是过眼云烟,那些春日里特有的美味才是春姑娘最好的馈赠。
地菜皮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那一大片荒地还没有变绿,枯草依然蓬松的覆盖着。不经意间,在枯草根旁发现一坨一坨绿色的苔藓一样的东西。拾起来仔细看,像发开的木耳一样胶状透明,它们匍匐在地上是那么不起眼,不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地菜皮,在平坦的山坡上,在河边的草地上,路边的草坪里,下过雨之后,地菜皮就悄悄地长出来了。那时候吃够了菜园里那几样一成不变的蔬菜,采点地菜皮,炒鸡蛋也算改善生活了。
没想到在这钢筋混凝土主宰的世界里,在这块暂时还没开发的草地上,居然发现了长在山野河谷的野菜,太令人惊喜了。在这无人问津的地方,它长的那么恣肆,一簇簇的鼓成了堆,轻轻一抓就是一小把,很轻松地就拾了一方便袋。
回家后,用清水漂洗,轻轻地抖掉上面的泥沙和草末,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地菜皮就脱胎换骨了。按传统的做法先炸两个鸡蛋,再把地菜皮放到里面翻炒,最后加入葱姜蒜调味。金黄的鸡蛋,墨绿的地菜皮,翠绿的葱蒜,搭配的恰到好处。口感比木耳软一些,比紫菜又脆一点,伴着焦香绵软的鸡蛋,味道格外鲜美。
蒲公英
地菜皮的旁边就长着一棵棵锯齿状细长叶子的植物。地上其他的植物才开始冒芽,蒲公英已经长了好几片叶子,而且在叶片中间的地方冒出了几个小小的花蕾,或许第二天它就会撑起了黄色的小花伞。要是吃的话,当然不能等它开花。那些长在土壤肥沃,枯草丛中的瘦长的纤细的蒲公英是最嫩的。轻轻从土里拔出来,白色的叶柄和紫色的根茎连在一起,带着泥土的气息。
洗好的蒲公英有点像小一些的油麦菜,卷起的叶片油光发亮。百度了蒲公英的做法,还是选择了用鸡蛋炒。打了两个鸡蛋,在锅里摊成鸡蛋皮,然后切成丝,和蒲公英一起翻炒。炒到叶片变软,颜色变深出锅,一盆黄绿相间的鸡蛋皮炒蒲公英就做好了。清香爽口,略带苦味儿的蒲公英还是清热下火的良药呢!
榆钱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对中学时学的那篇课文《榆钱饭》印象深刻。仿佛自己也和作者一起吃过了那令人难忘的榆钱饭,其实这些年来,我并不曾吃过。现在读那篇课文才明白作者其实是通过榆钱饭在写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可我只记得那榆钱饭的诱人的味道。偶然抬头看见榆树上又串起了一串串鞭炮一样的榆钱,便想尝尝榆钱的味道,看看是否像刘绍堂写的那样好吃。
现在不像那饥荒的年代,榆钱刚长出来就被一抢而光,这里的榆钱基本无人问津。或许人们早已忘记榆钱在饥荒年代救人的功劳,或者根本不曾知道这是一种美味。很轻松的就捋了一袋子,只是择起来太麻烦,把每个榆钱上蒂拔掉,只留下圆圆的榆钱。
虽然网上有榆钱饭的做法,我还是选择了用万能的鸡蛋炒。把葱蒜切成和榆钱大小的碎末和榆钱一起,放到锅里迅速翻炒,炒到颜色变深,把鸡蛋铺到榆钱上,等鸡蛋长好就出锅了。
儿子好奇的先尝了一口,大呼好吃。榆钱甜甜的,像刚长荚的豌豆角,又像春天里第一刀韭菜。
吃货的春天就是这样美好,也许还会有更多的美食等我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