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有关马的历史小短文

克浩分享

  也许,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与马没有太多的交集,并觉得马是非常特别的交通工具。人类是如何与马有了联系的,又是如何开始与马发生故事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马的历史小短文,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马的历史小短文1:《千金买骨》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

  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

  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

  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

  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现在,河北易县和定兴搭界处,有一个金台陈村。据说这个村就是当年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地方。

  关于马的历史小短文2:《九方皋相马》

  伯乐年纪大了,需要退休了,秦穆公找他,说您老年纪大了,不能亲自去相马,我现在需要一匹千里马,您子孙中有没有可以堪当此任者?

  伯乐回答说:天下之马,有良马和千里马之别,良马者,可凭外表体型和筋骨来鉴别,但千里马不在其形而在其神,它的精气神在若有若无,似明似灭之间,这样的马,才能风驰电掣,足不沾尘土,车不留辙印。我的子孙都是一般人才,可以给您识别良马,但识别不了千里马。

  伯乐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借机举荐自己的儿女,而是说他们不行,这话至诚而可信。见秦穆公犯愁,伯乐又说:能相千里马的人也不是没有,有一个平时和我一起担柴种菜的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请陛下见见他。

  穆公大喜,接见了这个人,并命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风尘仆仆地回来,报告说:“已发现一匹千里马,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大喜,急忙问:“那马什么模样?”他回答:“一匹黄色的母马。”待派人去看,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就不高兴了。

  他召见伯乐,跟他说:“出错了,你介绍的人连马是黄是黑、是公是母都搞错了,又怎能识别千里马呢?”

  伯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九方皋竟然达到了这种境界?陛下不知道,这正是他比我高明不止千倍万倍之处啊!”

  面对诧异的穆公,他接着说:“九方皋所能看到的,可以说是天机。他能深入到马的内在精粹而忽略其细枝末节,洞察到马的实质而忘记其表面现象。他只看他应当看到的,而不去看细枝末节;只注意他应当注意的本质之处,而遗弃那些表面现象。”激动不已的伯乐,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像九方皋这样高明的相马术,其宝贵之处,绝不仅仅在于相马!”

  马送到了,果然是一匹千里马。

  关于马的历史小短文3:《王亥驯马》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

  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

  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

  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

  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

  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

  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

  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

  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

  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22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