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白落梅描写莲花文章

克浩分享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散文名家,其作品常见于《读者》等杂志。喜好与描写莲花,她描绘出的莲花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白落梅描写莲花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白落梅描写莲花文章1:《西风多少恨 吹不散眉弯》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座有了年岁的城墙,用无数个青翠的日月堆砌而成。日子是一砖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城墙里,因为生活,因为情感,而充盈丰满。人生是什么?是在三月的早春,看一群燕子,于古老的庭院衔泥筑巢;是在清凉的夏季,看满池莲荷,寂寞地在水中生长;是在风起的深秋,看一枚落叶,安静地赶赴美丽的死亡;是在落雪的冬夜,看一尾白狐,遁迹在荒寒的山林。

  无论时光走得有多远,来时的路,去时的路,还是一如既往,不会因为朝代的迁徙而变更。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许多生命都微小如沙砾,我们可以记住的,真的不多。王谢堂前燕犹在,帝王将相已作古,沧桑世事,谁主浮沉?俯瞰烟火人间,万物遵循自然规律,在属于自己的界限里,安稳地成长。人的生命,与万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尘。

  可我们还是应当记住一个名字,一个叫纳兰容若的名字,记住他的《饮水词》。伫立在光阴的路口,随历史的风,倒向流淌,去寻找一段三百年前的青梅旧事,打捞一场深沉如海的清朝遗梦。他生在王公贵胄之家,高贵的血液铸就了此生无上尊荣。本是烈火烹油、繁花著锦,可他偏思冰雪天地、三秋落叶。他拥有富贵奢华,却渴慕布衣清欢;他处红墙绿瓦,却思竹篱茅舍;他食海味山珍,却思粗茶淡饭。

  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他自诩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他用三十岁的年华,陪伴在永远十九岁的爱妻身边。草木黄尘下,他们拥有一间用感情垒砌的幸福小巢。不是很宽敞,却很舒适;不是很明亮,却很清幽;不是很华丽,却很安逸。不需要多少装饰,只要一壶佳酿和一卷《饮水词》,因为那位风流才子,纵是归入尘土,也不忘诗酒敬红颜。尘世的暖,可以透过黄土的凉,传递给他们一缕清风、一米阳光、一剪月色。还有整个秋天的红叶,足够捂热他们的寒冷,重新点燃曾经那段薄浅的缘分。他深情若许,又终究辜负了,梦里江南的另一位绝代佳人。

  岁月无边,人生有涯。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拥有自己可以拥有的,珍惜自己能够珍惜的。不要让似水年华,匆匆擦肩,不要辜负,这仅有的一次人生。纳兰容若的《饮水词》,还被万千世人搁在枕边,伴随月亮一起吟诵。纳兰容若喜欢的莲荷,还长在渌水亭畔,那满池的荷花应该有三百岁了。三百年,一生一死,一起一灭,看过凡尘荣辱,知晓世情风霜。就让我们静静地听它讲述,曾经有一个叫纳兰容若的才子,一段若只如初见的开始,还有秋风悲画扇的结局。

  清秋时节,披一件黄昏的云裳,游江南园林,见池中莲荷,落尽最后花朵。新月孤舟,残荷枯梗,有如一段老去的爱情,老去的故事。想起李义山之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此间诗韵,让凉薄的心,迟来的梦,亦有了一种无言的美丽。繁华关在门外,独我品尝这一剪,清净时光。念及纳兰词《临江仙·寒柳》,低眉提笔,和韵一阕《临江仙·秋荷》,聊以为寄。

  绿阔千红无处觅,缘何只遇凋残。一声诗韵锁窗寒。由来舟不系,因果总相关。

  本是云台清净客,相逢怎在秋山。来时容易去时难。任凭风做主,长伴月儿弯。

  白落梅

  2010年清秋于太湖

  关于白落梅描写莲花文章2

  一念心清净

  莲花处处开

  一花一净土

  一土一如来

  三月春天,麦禾青青,细雨霏霏,行至广袤,让心化泪,心生悲慈。

  六月初夏,麦穗金黄,天蓝云朵,坐于田间,让泪化爱,心生喜乐。

  一季流转,随麦田拔节生长,看孩童朴民丰收,灿烂清风,美好如画。

  相渡轮回,获得圆满,皆此梵音相伴,湛空。默稔,感恩。

  不知从何时起,日子开始呈现出一种荒凉。影册中的照片随着年代的久远已经泛黄,书本间夹集的花叶回归了生命最凝重的色调,雕花的古窗因着岁月的沉寂而积满拭不去的尘埃。

  还有庭院幽深处的那口古井,也在沉浮的人世间里不经意地被风枯了。我是一个从遥远的前世里,踩着深浅不一的足迹,才缓缓地走到今生的女子。如果还会有什么是我错过的,那也只是一些如莲子般细碎的故事。

  窗外,那一弯清净的月光,能否慰我经年如水的牵怀?

  那一池沉婉的莲荷,又能否允我一生悠长的等待?

  其实,不是所有的一切都会老去。有如,我心中的这个你,便是荒凉背后的一个美丽。我曾经走在藤花疏落的青石径上,看深沉的暮色装点着黄昏里消瘦却懒散的心情。

  多年后,我带着一颗隔世的心来到这地方。我不知这些年还有谁来过?又有谁拾拣到我遗失的灵魂?只是池中那开合的莲,像极了我穿旗袍的模样儿,清宁,寡淡,素然……

  我知道我在下沉,随着岁月在夕阳下一同浅浅地翻飞。有的时候,我宁愿忘记,来过与离去同样的怅然又迷离夜幕只给了我一种颜色,叫苍凉。你看路边那棵老树,是走过了许多古老的日子而留下满目疮痍的旧痕。不知还有谁的心情会如此的厚重?

  天空绣上了清淡的光晕,缓缓地投下一个微蒙的背影。这个夜晚没有人,或者只有人。

  不知是哪天睡着的,醒来时,竟是许多年以后。点燃了烛灯,才知辗转到了一个有清荷的夜。窗台,那朵欲开未开的茉莉,一如我前世的那个你。青藤的椅子上蒙了一层灰尘,在烛光下飘忽着曾经流逝的倒影。

  桌几上有着一本我没读完的书,泛着时间的味道。一幅没有画完的画,随着淡淡的微风漫溢古墨的沉香。我没有过多去回忆什么。人生,是一盘未下完却又禅寂的棋。今夜,我拨动了已锈蚀的琴弦,寻找一份许久未有的潮湿的感动。世间所有的感动,都给了那些有心的人。

  待我推开窗时,才知这个夜晚没有月亮。远近的房檐垂吊着昏黄的路灯,又还有多少人会打这儿走过? 我猜想着,为了守侯时的酸楚。其实,若干年后,谁还会记得,有一种心痛是清醒的,寂寞时,会说话。

  选择在今夜白底镶素华的旗袍,是为了有更多的想起。茶的味道有些冷涩,将我消融在某个美丽的片段里。往事会将你唤醒。而那茎瘦如灯花的莲,是我阅尽红尘后,唯一生存的支柱。我把心给了莲,是想它不要无缘由地张开,也不要无缘由的脱落。季节不会将你追赶,因为它早已习惯了人生际遇里的相逢与别离。

  这样一路走过,不去和脚下的泥土计较什么。当哪一天岁月需要浅短歇息时,只要你还会记得!有一个女子,总是在模糊的黑夜里,用文字唱歌……时光堆积的青苔,几棵歪斜的梧桐树一夜之间显得有些清瘦。那伶仃的叶,还能遮掩多少人的心事?很多时候,我也只是被某个季节遗落的一抹背影。拖着一颗带了梦的心,往返于每条有灵魂的石板路上。

  我看着窗外那条向晚的古巷,有一个穿花衣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撑着一把荷叶做的伞,在凹凸的石子路上行走。

  单薄的身影,仿佛多年前也有过。只是那个黄昏下的背影,早已湮没在岁月的流程中了。

  直到有一天,我发觉自己老了。日子越过越窄,不再去深味浮世的悲哀。而喜欢坐在藤椅上看窗外的人群,看流散的尘土与烟光的倒影。回首今生,又有多少人与你擦肩而过?

  当华年老去,美丽不再重现时,是谁,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于前世?当我不再是你唯一的心痛时,谁又会知晓?我如莲的今生,开出来的竟是纸一样的花朵……

  关于白落梅描写莲花文章3:情缘如幻梦,唯有妙莲花

  偶然得见一个小莲花形状的香炉,花梨木的材质,十分精致细巧。想象着若点一炉檀香,在一个慵懒的午后读书品茗,或是静坐冥想参点禅意,也算是人生的一种清宁境界。也许只有在清净时,才可以忘记那个纷扰又深邃的世界,暂时地遗忘一切疲惫的感觉。人生是一本需要眉批的书,除了情感不可以装帧,名利以及一切都可以变卖。等到有一天弃笔埋名,在月光下卷袖煮茶,看一朵莲花随意开放,便是此生最浪漫的事了。

  友发了一句王安石富有禅意的诗:“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当时心中诧异,这位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几时搁下他的公文,翻读起佛经了?再一细想,古来功名,无不是在刀光剑影中黯淡隐去的。当一个人在官场上策马扬鞭太久了,也需要有歇息的时候。放马南山,闲钓白云,和三五知己在棋盘上对弈,将帅相逢,不见鲜血,却乐趣无穷。在一个微风细雨的午后,穿戴上蓑衣斗笠,摘上几颗青梅,携一壶好酒,借故去深山访僧。都说上了年岁,就是一个被时光遗弃的人,任由你闲散在风尘中,光陰都对你不闻不问。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父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任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等地方官二十多年,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下许多有益之事。王安石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他从小就随父宦游南北各地,由此增加了社会阅历,目睹人民生活的艰辛,对积弱的宋王朝有了一定的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这个志向影响了他一生。后来入朝为官,矢志改革,受宋神宗赏识,升任宰相。他的变法受到大官僚以及一些皇亲国戚的反对,被两次罢相,从此才退隐闲居。

  一个看惯了繁华,经历过起落的人,对人生会有更深刻的感想。他曾写“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有的繁华都已是往昔,到如今,只能凭高漫谈荣辱。直到他老时,还感叹过:“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搁。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可见王安石虽一生被名利捆缚,心中却依旧难忘年少时的一段秦楼之约。只是当他觉出悔意时,一切都已太迟。他将最好的年华,都交付给了名利,忽略了人间情爱。忙碌了一辈子,老的时候才知道,有些时光是用来挥霍的。当他想要挥霍之时,光陰已经所剩无几了。

  再读那首禅意的诗,才知道是王安石和诗赠给自己女儿的。书中记载,王安石有女,颇有才情,出嫁后因思念远方亲人,便寄一首诗给父亲,其中有一句:“极目江山千里恨,依前和泪看黄花。”可见她每日在高楼上远眺故乡,一段心伤,堪与黄花瘦。王安石收到爱女的诗,不知如何相劝,便给她寄去一本《楞严新释》,勉励她好好学佛。为此可以在精神上得以解脱,心情可以在禅佛的境界中悠闲淡定。之后便和了这首诗:“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可见王安石心中亦有禅佛,只是他被碌碌功名所缚,总是不得解脱。他懂得人生之苦,多出自精神上,就连他在政治上的改革变法,亦是如此。心有牵挂,才会被捆绑,时间久了,铁栅门也生了锈。王安石的女儿心念家乡亲人,于感情上受到煎熬,在不能改变的现实中,王安石只能劝她读《楞严经》,让佛教会她平宁安静。之所以让女儿学佛读经,定是王安石在佛经中领悟到难以言说的妙处。

  “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人间所有的得失,所有的聚散,其实都是一场梦幻,而我们明知道是梦,却依旧在梦里沉迷,不肯醒转。这就是做人的无奈,自己将生命过到不可挽回的境地,似乎说什么都是多余。在不能拯救的命运里,只能在莲花的清境里寻找平和。只有佛,不需要你为过往的时光反悔,他不会计较你的过错,不会将你独自冷落在红尘的旷野。所以才会有莲花彼岸之说,只有彻底走过此岸的人,才能扬帆远行,看似千山万水的距离,其实不过一朝一夕。

  王安石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沉迷在人间情爱中,哪怕是亲情,亦希望她可以淡然相待。因为在注定的别离里,在不可知的相聚中,任何的痴心都将是无果的幻梦。她对故乡的思念,意味着走向长年的迷途,在迷失的驿站,只有禅才可以给她启发,只有妙莲才可以将她解救。王安石相信,在经卷的清凉中,女儿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清心。他在勉励女儿的同时,其实也在勉励自己,希望自己可以从宦海中走出来,捧一本经书,在山清水秀处,结庐而居。

  一入官场,起落不能由己,如果人生可以似行云流水,不缓不急,收放自如,行止随意,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奈和遗憾。王安石不明白自己碌碌一生,奔忙一生,到最后,到底得到些什么,又成就了些什么?一生改革变法,辗转到最后又回到最初,一切都不曾改变。而他赔上了青春,赔上了情感,赔上了心血,心被掏空,却没有换到预想的结局。这一生,就有如导演了一出戏,做了几场主角,又做了几场配角。戏曲一落幕,故事一结束,锣鼓一收场,说散去就散去,说没了就没了。

  记得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多么放达不羁的思想,仿佛看到一个吐纳烟云的智者,望眼漫漫山河,有种从容不迫的气势。浮云已远去,逝水亦如斯,我相信,当王安石写下“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的时候,已经将自己从苦海中解救而出,化烦恼为菩提了。

    209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