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关于白露养生的文章

克浩分享

  养身是我们中国人都比较关注的事情之一。白露国后天气逐渐变凉,但是冷热还是变化无常。因此这个节气一定要注重养生方面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关于白露养生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关于白露养生的文章1

  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5个节气,进入白露节气,天气转凉,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尽管天气逐渐凉下来,但专家提醒,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特别是早晚更添几分凉意,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此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与朋友进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郁。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白露节气养生方法。

  当心“秋燥”伤人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中医认为,这是肺气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的缘故。因此,从饮食上看,应注意滋阴,此时养生应“顺四时”。秋季对应的是肺,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

  “秋冻”应有度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养生专家称白露实际上是表明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但在清远地区,这时候天气还是炎热,不少市民晚上睡觉还会开空调,或洗冷水澡,但专家建议,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露体,不要洗冷水澡,以免着凉。

  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多喝粥水慎重药补

  白露时节,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

  关于关于白露养生的文章2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讲的就是进入白露节气以后,气温下降的速度加快。那么,白露时节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白露话养生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养生重点是加强锻炼

  随着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乏力等症状,从中医上来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养生专家提醒,这时不少体虚的市民应及时添衣,避免生病。

  其实,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因为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因此,养生专家不建议过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冻也要有个度。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

  虽然秋天比较适合户外运动,但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市民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两大传染病威胁幼儿

  白露过后,昼夜温差大,加上气候干燥,脆弱的孩子很容易出现一些季节性疾病,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腹泻这两大传染疾病,家长需要特别注意。

  区疾控中心提醒:这个季节,防蚊、灭蚊,是预防和控制流行传染的一项根本措施,居民在家中可使用蚊帐、蚊香、驱虫剂防蚊。易感人群应在每年7月之前接种乙脑疫苗,此疫苗接种一次即可。

  其次,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最多见。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多由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不成熟,轮状病毒感染,温差大等原因所致。

  医生提醒:因为与感冒并存很容易误认为是感冒。所以一旦宝宝发烧并出现腹泻,就不能当成是普通的感冒对待,对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家长应预防其脱水,合理用药,重症患儿应送到医院治疗。

  孩子保持三分饥和寒

  这个季节,小孩又该如何养生?对此,医生建议家长要让孩子保持“三分饥和寒”。

  饮食方面,“三分饥饿”是说家长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有些家长觉得入秋了,就填鸭式地灌给孩子大量的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孩子吃得过多,在这个季节就容易引起腹泻。家长应当要粗细搭配,均衡营养膳食。

  入秋之后,肠炎、腹泻、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增多,孩子的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地吃一些水分比较多的食物,例如麦冬、菊花水、冰糖蒸梨、白萝卜和荸荠。

  同时,在这个时节,患有慢性咳嗽的孩子也容易加重咳嗽,最好的预防措施除了食补之外,就是要避免过敏性的接触,避免接触花粉之类的过敏原。

  在生活护理方面,“三分寒”是指早晚要让孩子多穿一点,但中午活动量大的时候要把衣服减下来,不要捂得太多使孩子出汗,以免引发感冒。

  补充营养调理身体

  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以后,我们应该怎样补充营养,全面调理身体呢?

  粮谷

  粮谷类食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一半以上来自粮谷类食物。此外,它还提供了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秋天这种秋燥的时节,多喝各种各样的粥,对于防秋凉,抗秋燥,都有很好的效果。杂粮粥、红枣粥、紫薯粥、莲子银耳粥、瘦肉粥等,都是不错的营养粥。

  营养师提示:白露以后,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蔬菜

  蔬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还富含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可以称为“通腑佳素”。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如果多吃一些深色蔬菜,对保护视力有很好的作用。给大家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莲藕、菠菜、萝卜等。

  营养师提示:白露以后,天气转凉,吃蔬菜尽量避免生食,以免损坏我们的脾胃。

  水果

  水果中除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秋季多吃一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感觉清爽舒适。如:煮梨汤有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的功能。甘蔗有滋补清热,用甘蔗煮水服用对于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秋季应季的水果还有香蕉、桔子、山楂、苹果等。

  营养师提示:白露过后,天气渐凉,虽然吃梨和甘蔗可缓解“秋燥”症状。但是,对于脾胃虚寒者一定要将其煮熟后食用。

  肉类

  肉类可分为畜、禽、鱼三大类。肉类的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维生素B族和VA含量丰富,在禽肉中还含有较多的VE。矿物质含量以铁最为丰富,动物肉中的铁主要是以血红素铁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钙虽然含量不高,但利用率高。

  营养师提示:秋季来临,我们应适当的补充些优质蛋白,养护好我们的脾胃,这样才能为冬藏做好准备。范永松 综合整理

  锻炼做到“六防”

  1.防秋寒:要注重运动锻炼,也要讲究耐寒锻炼。

  2.防感冒:要注意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3.防肠胃病:立秋之后,要慎食一些瓜类、水果之类的东西。

  4.防乱补:可以吃一点乌骨鸡汤、蜂蜜、芝麻、花生之类的。

  5.防肥胖:秋天天气转凉了,胃口也好了,食欲大增,往往饮食过多。

  6.防伤害:秋令时节还是要坚持锻炼,运动时要防受凉感冒、运动损伤和运动过度。

  关于关于白露养生的文章3

  每年的阳历9月7至9日为白露。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此时太阳黄经为165度,由于天气已凉,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鸟类也开始做过冬准备。《礼记·月令》篇记载这个节气的景象“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同为白露节气,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说法。白露节气还有忌风雨的说法,如“白露日东北风,十个铃子(棉桃)九个脓;白露日西北风,十个铃子九个空,”等等,在这条条谚语中,不难看出农民朋友们对节气的重视。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在此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内,哮喘的发病率是与食盐的销售量而成正比,这说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在食物的属性中,不同的饮食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

  饮食作为保健措施首先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而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保健预防措施。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人体的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如《内经》所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即人体正气旺盛时,邪气就没有机会侵袭肌体,自然也就会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体内缺少某些营养成分,就会导致疾病。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缺少就会引起肝功能障碍;缺少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夜盲症、脚气病、口腔炎、坏血病、软骨病等;若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缺少钙质会引起佝偻病,缺少磷脂会引起神经衰弱,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和钼会引起身体发育不良等。只有通过食物的全面搭配,或有针对性地增加上述食物成分才能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前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的记载。

  在秋季养生中特别是节气的变更时,我们不但要体现饮食的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用来预防疾病,还应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治疗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白萝卜、鲜橄榄煎汁可预防白喉;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红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当我们国人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时候,国际医学界也越来越重视食物对疾病的预防作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并证实了很多食物都能预防和协助治疗各种疾病。如发现苦瓜、芦笋、马齿苋等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另外,饮食习惯和饮食方法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

  《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薰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这是两千年前古人对饮食营养作用的评述。可见饮食的滋养不但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当食物中的营养素(中医称之为“水谷精微”)转化为人体的组织和能量时,更是满足生命运动的物质保证。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安身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强调了食物属性是因人而异。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秋季的气候特点——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我们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

    209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