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写曹操的文章精选

淑贤分享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人物,曹操。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曹操的文章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写曹操的文章精选:我眼中的曹操

  没有诸葛亮正襟危坐,羽扇纶巾的风流倜傥,没有关云长横刀立马,美鬤飘扬的雄壮英姿,没有孙仲谋弯弓射虎,驭驹提箭的豪情万丈。曹操,在《三国演义》的斜晖阡陌中,只是一棵背阳的古松。但在我的眼中,他却在苍劲中袒露着一颗琥珀般坚强且伤痕累累,老而弥坚的心。

  我认为曹操是智慧的。聪明不是智慧,而仅仅是智慧的构成体系之一。真正的智慧是一种凌越本能的超拔能力:对人心的洞察力,对自我的约束力,对权力的掌控力,对贤才的包容力,对价值的认知力:

  官渡之战始时,曹操是处于劣势的,而转折点便是袁绍军的粮草辎重基地——乌巢被曹操突袭,致使袁军粮草不济而溃败。也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是许攸给曹操传递的这番消息,他和曹操的这次有趣会晤才是决定性的。我初读此处时还年幼,常常忍俊不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细细想来,曹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曹操起身迎接许攸时,连鞋都没有脱。那是多么的真诚呀!有人质疑曹操的动机是故意给许攸看,其实我也认为诚如是,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不仅体现出了曹操并不是一个以私人感情为主的傻瓜(对于君主来说,以私人感情为主就是傻瓜),而且为自己以后招揽贤才打出了一张优秀的名片(对于真正的贤才来说,他们知道曹操的用意)。一个人有作秀的动机,看得到作秀之后的累累硕果而不去作秀,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换言之:一个人有做一件世俗公认的坏事的动机,也看得到做这件事之后的世俗公认的有意义累累硕果而不去做这件事,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曹操做了,做成功了!或许,这就是酿成人们看待曹操性格很复杂的原因吧。再说这二人之间的对话,首先曹操知道许攸的身份,他才会百般搪塞,这完全是正确的做法。设想:如果罗贯中把许攸设置去曹营的目的改为去侦察曹营的粮草情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为曹操的守口如瓶,不以私人感情为主的做法而庆幸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小说里的陈述铺展而左右了人物的性格。这段对话中,我认为,曹操显示出了最基本的君主才能——俗语云“厚脸皮”。我们可以拿曹操和刘备比较一下,二人皆为雄主,各称霸一方,是不是这种才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对许攸的狂傲十分厌恶,但很显然,他绝对不会亲自动手破坏自己的形象,故暗示许褚杀之。这也看出曹操的基本政治手段的运用之深之多。当然,曹操杀许攸更重要的原因是许攸过于狂傲,以至于凌驾到自己的绝对权威之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宽厚仁慈,更要有驾驭人才的能力与唯我独尊的气概——这是君王独有的尊严!所以,曹操间接的杀许攸,杀祢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嫉贤妒能,而是“君王有所为”中的必然选择。

  曹操是智慧的,但如果有这么完美的话,那曹操在我眼中只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某某家”了!我眼中的曹操是不凡人在的凡人,凡人中的不凡人。——这是我最崇敬曹操的原因。咱先不拿历史的真实情况来说,就算是尊刘抑曹的《三国演义》中的那句诟病曹操自私自利奸猾狡诈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我眼中也颇值得玩味。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内心是否闪过类似与此话的想法?我大言不惭:只要有思想的人,凡人还是不凡人,都会!只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轻重缓急不同罢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嘛!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民不聊生,诸侯们哪个不是不择手段扩充地盘,哪个不是自吹自擂向脸上贴金,哪个不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与其为伪君子,不如当真小人!说此言,虽蒙受舆论谴责,却可招引真正的贤士;说此言,虽被伪君子口诛笔伐,却可叫真小人问心无愧!很多时候,政治手段的成功也是以牺牲道德为代价的。这是不凡人中的凡人。

  曹操经常都是强势的,但也失败过——任何人都有失败,连《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不例外:赤壁一役,折戟沉沙;汉中争夺,溃败斜谷……但曹操懂得克制,懂得坚持,懂得将优秀品质去打压左右理智的欲望,懂得何时何地去发泄这些欲望……这是凡人中的不凡人。

  以上所述,是我眼中的曹操在展现他军事家,政治家的素质,是抽丝剥茧的微观;从大处看,曹操不会被历史遗忘不在于他的个人素质,而是在于他对江山社稷,芸芸众生的不朽贡献——使北方人民得到了长久的安定生活(这是历史无法磨灭的功绩,是横槊赋诗,慷慨高吟的底气)!

  还记的吗?还记得沧海吗?还记得沧海的波澜吗?还记得沧海的波澜在放歌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的,我记得。有一颗星星,横亘在宇宙里,若隐若现,隐时天宇凛冽,惨白凄清;现时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那就是我眼中的曹操,其实他一直在历史不同的角度中发光哩!他在等待我们拭净双眸,观看他吞吐河岳日星,接纳光风霁月的豪迈情怀。那仿佛是他的心脏,砰砰的跳动着,好像深情且不羁的呐喊:“我一直都在……都在……都在……在……在……在……!”

  写曹操的文章精选:曹操的理想

  时将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而勿依,必归曹操。——题记

  穿越了时空,穿过了檐廊,将生命的绝唱留在了时间的某个地方;看过了沧桑,经历了悲凉,只愿今生的错,别再造就后世的果。“乱世出英雄”而曹操便出生于东汉末年宦官当政的一个乱世,他的父亲曹嵩官居太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曹操的少年时代一直是过着一种飞鹰走狗的生活,充其量也就是个“混混”,可成年后的他却摇身变成一位拥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项头衔的伟大历史人物。我想,不仅是曹操改变了乱世,这乱世同时也成就了曹操。

  “曹操”这个名字,似乎是注定要和这纷飞的乱世结合在一起的。再说理想,每个成功的人都一定拥有过理想,追求过理想。而少年曹操整天不务正业的样子又怎会有理想?但是在曹操的生活中有幸遇到了几位对他给予很大肯定的人物:桥玄,何颙与李赞,其实少年时代的我们都需要良师的鼓励与点拨,这样才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而那时的曹操也是这样,在别人的指点和自身的磨炼中,他拥有了人生的第一个理想——做一位称职的地方大官。拥有了理想便要去实现。曹操在三十岁时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理想,当上了地方大官。可当时的东汉政府早已腐败不堪,曹操因为正直经常遭到一些宦官的打击,无奈之下他只得以身体不佳为由而返乡,理想破灭了……,可有理想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永远消沉下去,这个在很多现代人看起来都无法接受的打击,曹操却没有消沉,在隐居的时期他接到了朝廷的召唤,重返军界。实现理想的过程是艰难的,而真正的理想也是随着现实和自身经历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条路走不通,便就应当试着另一条路,在这点上曹操是非常聪明的,他拥有了第二个理想“立君为民,天下太平”。而当时的董卓凭借着他那“无人能敌”的凉州军,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时的曹操已逐渐成熟,他明白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与董卓对抗的,实现理想需要实力。

  于是,他离开了京师洛阳,积攒兵马,投靠袁绍……这些为他后来的事业也打下了基础。曹操的忍耐与理想,注定了他要成为一位影响历史的人物,曹操轰轰烈烈的事业便正式开始了……从一个小混混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这个改变值得人们去思考:是什么使曹操拥有这么大的改变?是理想,正是因为拥有理想才使曹操这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而处在当今社会的我们,就更要拥有自己的理想,在心里播下理想的种子,并为之奋斗。理想并不一定要多么伟大,有时也可以分为阶段性的,一个一个去慢慢实现,像曹操那样懂得取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必将成功!你还记得吗?还记得曹操那首气势磅礴的《观沧海》吗?是的,我记得,有一颗星,横亘在宇宙中,若隐若现,拥有吞吐河岳日星,接纳光风霁日的豪迈情怀,而那便是曹操!

  写曹操的文章精选:曹操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枭雄、贤臣、兵家。这就是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策马定乾坤。在政治方面,其熟读《诸子百家》;在军事方面,其可背诵《孙子兵法》并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他是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诗人。这个人就是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公园155年生于沛国谯县,公园220年卒于洛阳。先为魏公,后为魏王,最后被追为魏国武皇帝,魏高祖。曹操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纵横65个春秋,观其一生,从举孝廉踏上仕途开始,挟天子以令诸候,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弃汉中。功高盖世,为后来曹丕称帝以及晋王朝的统一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而其在政治方面也为后世奠定了基础:当时,中原地区由于多年混战而出现了“有地无人种,白骨蔽中原”的悲惨景象,但因曹操在北方积极屯田,兴修水利,而解决了百姓无粮的局面,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而他所着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

  在经济方面,曹操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在文学方面,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还请蔡邕之女蔡文姬讲其藏书之事,蔡文姬书送之,文无遗误”。由于他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

  而他在人才方面,拥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被提拔成了大将、谋士。所以曹操手下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情况。

  其虽遭赤壁战败,定军山战败,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备尚有夷陵战败。

  有人曾言“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曹操的江山是打下来的”就足以证明曹操远胜刘备和孙权。

  
看过“写曹操的文章精选”的人还看了:

1.曹操说过的励志名言

2.曹操成语故事

3.曹操的成功故事

4.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5.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

    11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