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文学习指要_语文学习方法

万蕊2分享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文学习指要_语文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文学习指要

  又有一批新同学将进入高中。在高考数理化降低难度的大背景下,语文在未来高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甚至对尖端学生有一点“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味道。所以,有一些同学和家长在后台询问高中语文该怎么学。今天对语文学习这一老话题做一点明确梳理——其实都是老生常谈——发出来,算是给读者一个交代。

  总原则:多读,多背,多写。此不赘述,积累由此而来。下面且说具体操作。

  1.重视输入

  (1)坚持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开阔眼界,锤炼思维。

  高中阶段的写作,比较看重你的思维品质。而思维的深度与视野的宽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会分析事物的一般世界观和基础方法论,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通过阅读尽量拓宽自己的视野范围。而打开视野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

  比如王小波有一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这样两段文字: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得目的,这就是失败。

  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鱼来咬他的钩,于是他常常失败。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以上文字探讨失败这一话题,对我们思考“失败”的性质、原因和价值都有启发意义。

  只要同学们坚持大量阅读,就能逐渐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并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高中阶段主要练习议论文,对思辨能力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如果要写出好作文,深刻独到的立意还是必要的。

  更何况,我们逐渐长大,也应该慢慢学会独立思考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或固执己见。阅读,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步跨越。

  (2)注意观察生活,用眼耳鼻舌声意等官能捕捉细节,放慢生活节奏。

  语文学习需要感性、理性兼备。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这两方面都要兼顾。

  面对生活,需要观察,也需要思考。但思考的前提是观察、发现,而“发现”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比如史铁生《我与地坛》第一张有这样几行文字: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视觉、听觉、想象,综合运用,笔下就出现了一个一般人不会注意到的世界,文字就有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那什么叫放慢生活节奏呢?简言之,就是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画面进行“慢镜头”似的回忆,让自己相对清晰地看到发生的过程。这样您笔下呈现出的世界就是细致的了,也就逃出了“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魔咒。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伫立在花店门口,我犹豫着,到底买不买,我不知道,我想靠它结束“冷战”,可倔强的脾气使我始终没肯体谅妈妈,说实话,我还在生她的气。当时看来,要对她说声“节日快乐!”似乎就代表“屈服”,我不愿意。最终,我用一枚硬币作出了决定,正面买,反面走。硬币从指尖弹了出去,跃上半空,又旋转着落地,就这么一刹那,我突然希望它是正面,突然渴望妈妈的笑脸,突然很想送她康乃馨,哪怕只有一朵。没有原因,只是有某种感觉强烈震撼着我——可惜,硬币稳稳当当停在了反面。

  一枚硬币腾空、落地,顶多也就两秒钟,但作者准确写出了硬币从弹出到跃起到落地的全过程,而且在这过程中加入了心理描写,让这一场景成为了作文中很有吸引力的一段重头戏。这就是所谓的“放慢”。我们是怎么去行动的,表情如何,肢体语言如何,心理状态如何,都是需要去细化的。这就是观察和发现。

  2.训练输出

  针对上面输入的两个方面,我建议做好两件输出的工作。

  一是读书笔记,针对阅读。用黑色笔做摘抄或复述,用蓝色笔完成感悟、品评或仿写。

  什么样的内容用摘抄?你特别喜欢的段落或文章。吸引你的可能是观点,可能是内容,也可能是语言,无论是被什么吸引,你有要反复阅读、咀嚼的欲望,就应该去抄下来。然后放在那里,隔一段时间重新读一遍。

  什么样的内容用概括?叙事性很强的文章,比如大段大段的故事,比如长篇小说等。提炼出“谁做了什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就可以了。初中时我们学记叙文概括,提醒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你也可以借过来运用。然后再辅以对精彩段落的直接摘抄,内容掌握就有点有面了。

  “感悟”是原文内容对自己产生的启发,主要是眼界、思维、观点上的提升,相当于是自己和作者对话,文字不拘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断。因为你愿意抄这一部分,一定是因为有触动的,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就是感悟。

  “品评”是对原文内容的评价。我们语文老师评价一篇学生作文的时候,通常是考虑立意、内容、结构、语言四个方面,我们同学们读自己的摘抄的内容时,也可以考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主要是发现优点,发现值得学习借鉴的点。你想想,如果对文章没感觉,你抄它干什么呢?既然是有感觉的文字,发现其优点,以后自己有意识地去模仿借鉴,多好。

  “仿写”则是应试目的最强的语言训练方式了。之前拙作《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曾作介绍,这里不再赘述。要强调的是,凡事都需坚持,每周一段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那些语言表达不太好的同学。写作风格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汪曾祺先生就曾在《谈风格》一文里明确说过:

  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模仿;二、摆脱;三、自成一家。初学写作者,几乎无一例外,要经过摩仿的阶段。我年轻时写作学沈先生,连他的文白杂糅的语言也学。我的《复仇》就有摹仿西方现代派的方法的痕迹。

  我们见到的好的作品都不是空中楼阁。

  写感悟,写品评,仿写,都是很好的输出形式,望大家坚持。

  学生读书笔记样例

  二是记日记或周记,针对观察生活。尽量写日记,坚持不了,一周两三篇文字亦可。

  光靠每学期教学安排里的五六篇作文训练,是肯定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凡事要提升水准,都有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大家耳熟能详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由量变到质变”等话语,都是这个意思。所以,你必须坚持每周都写东西。不可能平时“不着一字”,到考场上居然能“尽得风流”。

  如果老师有要求每周写随笔或周记、札记,你最好也另做准备一个日记本,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每天用晚自习之前或睡觉前的二十分钟,坐在桌前,回忆一下当天的生活,对自己是不错的正视和校正机会。人都需要面对自己,日记是个很不错的方式。

  而且,日记是对自己生命历程的记录,这份意义就更重大了。我们都是会遗忘过去的,将来的某天,翻开日记,发现自己年青时的一些傻念头,一些好想法,一些或温情或愤慨的情感,对未来的自己,都是很有价值的吧。

  以上输入、输出这两件事大家坚持两年多,阅读和写作能力一定有大幅提升。有了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学习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最后再多说一句:这世上没有什么必读书、必去的二十个地方、必看的一百部电影……培养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从能让孩子拿起书本起步,最好了。

    239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