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体育资讯>

体育健康小知识三篇

肖阳分享

  体育锻炼必须讲究科学,不能违背科学的原则,那样反而有损健康。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体育健康小知识,供你参考。

  体育健康小知识一

  运动后营养的补充与恢复

  运动员经常是每天都要训练,接近比赛时甚至一天训练两次,参加比赛也经常需要一天连续出赛两三次,包括预赛、准决赛、和决赛,例如田径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数天中每天连续出赛,例如篮球,这时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下次练习的成效或是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对运动员而言,运动后的恢复不应该是顺其自然,而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补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和营养,为紧接而来的比赛或训练做好准备。

  运动后的营养补充着重于三方面:

  1.补充因流汗而损失的水份和电解质

  2.补充运动中消耗的肝醣(glycogen)

  3.修复受伤的肌肉和组织

  一电解质的补充

  汗液中主要的电解质是钠和氯离子,还有少量的钾和钙。除了非常长时间的运动,例如铁人三项,或是在酷热的天气下连续剧烈运动数小时以上,大部分的运动员只会流失体内非常小部份的电解质,体内储存的电解质会自动的释放到血液中,维持电解质的恒定。因此在运动后不需要特别补充电解质。对于前述的例外情形,可以在运动后以稀释的盐水,或是运动饮料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或是常在酷热天气下运动的人,汗液中的电解质含量会变得比较少,因为身体有自动适应的机能,倾向于保存电解质,所以即使流汗的量和平常人一样多,但是流失的电解质比较少。

  二水分的补充

  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大量的水份经由汗水流失,脱水会影响运动的表现,即使流失体重1%的水份,体温会变得更高,比较容易疲劳。而损失体重3%的水份,就会显著的影响运动的表现。即使在运动中就已经补充水份,但是通常都少于流失的量,因此在运动后,绝大部分的运动员都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水状态,需要积极的补充水份,为接踵而来的比赛做好准备。

  想要知道到底在运动中流失了多少水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计算运动前和运动后的体重差别,每减少一公斤的体重,就表示至少需要补充一公升的水,甚至于更多,因为在运动后仍然会持续的流汗和排尿。比赛后可能无法很方便的测量体重,可以在练习时仿真比赛的情形,然后测量体重的减少,做为比赛后补充水份的依据。

  若是不方便测量体重,也可以根据口渴的感觉喝水。但是人类的口渴感觉并不灵敏,即使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仍然不会觉得口渴,或是虽然喝进去的水并不足以完全补充流失的水份,但是已经足以纾解口渴。所以即使已经不觉得口渴,至少还需要再喝2~3杯的水,才能补充足够的水份。

  另一个明显的指针是排尿的情形,如果在运动后1~2小时中,排尿量很少或是完全没有,而尿液的颜色很深,表示身体仍然处于缺水的状态,需要赶快补充水份,直到排尿量恢复正常,而且尿液颜色变成很淡或是无色,这才表示身体已经有了足够的水份。

  三醣类的补充

  肝醣是运动时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肌肉中的肝醣只能供给肌肉细胞所用,而肝脏中的肝醣可以以葡萄糖的形式释放到血液中,供给肌肉以及身体其它器官所需。体内肝醣存量不足以应付运动所需是造成疲劳、运动表现降低、无法持续运动的原因之一,运动后体内的肝醣存量显著的降低,若是没有积极的补充,下次运动时的表现就会受到肝醣不足的影响而降低。

  研究显示,在运动后的两小时内,身体合成肝醣的效率最高,两小时后则恢复到平常的水准,因此如果在运动后迅速补充醣类,就可以利用这段自然的高效率时段,迅速的补充体内消耗的肝醣。如果下次训练或比赛是在10-12小时之内,这段高效率期间特别重要,因为如果错过这个时段,即使在后续的时间吃进了足够的醣类,身体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补充消耗的肝醣,使得体内的肝醣存量一次比一次降低,越来越容易感觉疲劳。若是下一次运动在24-48小时之后,即使错过这段时间,接下来只要着重于高醣类的食物,仍然有足够的时间补充所有消耗掉的肝醣。

  一般的建议是在运动后15-30分钟之内吃进50-100克的醣类(大约是每公斤体重需要补充一克醣类),然后每两小时再吃50-100克醣类,直到该运动员有时间吃正餐为止。正餐以及其它运动期间的饮食也应该以富含醣类的食物为主。

  肌肉和组织的修复

  即使是没有身体接触的运动也会造成肌肉纤维和结缔组织的伤害,运动后的酸痛部份是来自于受伤的肌肉组织,身体接触性的运动,例如篮球、足球、橄榄球,会造成更多的肌肉损伤。运动后迅速的补充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伤的肌肉和组织,受伤的肌肉合成和储存肝醣的效率也会降低,因此参予身体接触性运动,或是比赛后受伤的运动员,需要补充更多的醣类,也更需要把握运动后两小时的那段高效率期间,有效的补充体内消耗掉的肝醣。

  体育健康小知识二

  煅炼与膳食平衡

  平衡膳食系由多种食物构成的营养食品,它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满足运动训练消耗的补充,而且还能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数量的平衡,以利于组织器官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我们知道,食物中三大主要营养素(糖、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比例是4:0.8:1。近年来美、英、法、日、瑞士等国,根据本国民众特点生产一些特殊成分的食品。日本还规定食品中蛋白质多用植物蛋白。这些食品行业的改革的目的在于增进国民健康。

  食物中的糖多半是多糖或双糖。多糖或双糖必须经过人体消化道的分解成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单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成为血糖;它们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到肝脏后,一部分被肝脏合成肝糖元,一部分随血液运送到肌肉合成肌糖贮存起来,再一部分被组织器官直接氧化而利用。

  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内进行消化,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小部分变成微小的指肪微粒。吸收后的脂肪有四种归宿:1.以储存性脂肪形式存储。2.参与构成人体组织;3.再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直接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或者转化为肝糖元;4.被各种腺体利用生成特殊的分泌物,如外分汔腺所分泌的乳汁,皮脂与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各种固醇,激素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最终变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氨基酸进入体内主要作用是合成人体组织蛋白,为组织的建造和修补提供原料,另一部分养化分释放出能量,并还可转化成糖和脂肪。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不经消化而被小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参与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生化活动。水分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后,转入血液,经肾小球过滤很快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观念的改变,人们在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更重视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某些疾病如肥胖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等,它们多与我们日常饮食有密切关系。所以对膳食质量的评价既要建立在各类人群生理需求的科学基础上,又要避免因不合理地滥用营养食品而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日益庞大的肥胖、豆芽群体,以探求合理而平衡的膳食。为了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人们首先要求膳食能全面地提供各种比例合适的营养。古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以保健为目的的保健膳食,以医疗为目的的药物膳食;以儿童为对象的种种营养补剂,以老年人为对象各种养生补品;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日常所供给的平衡膳食,主要包括七大类食物,即谷类、食用脂肪类、肉类(肉、鱼,蛋等)、根茎薯类、水果类、蔬菜类。各类食物的数量及质量应根据消耗情况合理搭配,在塔配过程中必需注意食物的多样化,特别注意某些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的补给,任何偏食,禁食或者少食的方式都是不足取的。

  “合理营养”和“科学营养”并不是指摄取高蛋白、高脂肪、高热卡的食品,这显然不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一方面人体在生长发育、饮食起居中需要大量的、合理的营养素,然而另一方面却因为所需营养素的摄入过多或者过少的或者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失调,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导致一些基本营养素的缺乏。因此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正确地去看待市场上热销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热卡食品,各尽所需,合理选择,不要被某些商品广告的宣传所误导,而造成消费上的偏差。如果把营养药物当作营养品长期服用这是有害于身体健康的。一些材料证明,风靡于市的人参蜂皇浆,对身体无虚弱证状的人来说,服之则弊多利少。

  营养食品一般含有丰富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又称矿物质)和水六种营养素。

  一般讲,体育锻炼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利用和消耗,反过来也促进了人体对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需求。这种供需转换关系以及代谢速度要比正常人快得多。

  体育健康小知识三

  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一、 擦伤 ---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 肌肉拉伤 ---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 挫伤 ---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四、 扭伤 ---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多发生在踝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1、 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2、 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五、 脱臼 --- 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

  六、 骨折 ---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猜你喜欢

1.运动健康知识资料

2.体育健康小知识

3.小学生体育健康小知识

4.小学生体育小知识大全

5.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3篇

6.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

7.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3篇

    319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