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上好幼儿园体育课
幼儿体育课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科学地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协调,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一节好的幼儿园体育课要注意哪些方面?让学习啦小编来告诉你吧。
一、 突出幼儿在体育课的主体和地位。
在任何一种教学活动中,幼儿都是活动参与的主体。体育课的教育过程主要是幼儿通过自身从事各项身体动作的练习来发展各种动作技能。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把幼儿身体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这一根本目标作为每节体育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我平时观察到班上幼儿平衡力发展不协调,于是我就设计了玩“过独木桥”,“过浮桥”等活动,加强幼儿对平衡力的锻炼。第二,在体育课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身体练习的机会和条件,保证幼儿运动的时间要充分,次数要恰当,教师讲解、示范应简明,避免过多的排队,克服因体育器材少,活动内容贫乏或分组太少而导致等待时间过长的毛病。
二、 在体育课中有目的地增强幼儿运动的密度。
幼儿运动的密度是指幼儿参与实际运动的时间与总课时的百分比,据研究资料显示,幼儿在体育课中合理的运动密度要求是:大班: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中班: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根据这个要求,增加幼儿运动的密度:
(一)、持教师精讲、幼儿多练的教育原则。
体育课中如果是上新的内容,教师要先详细示范讲解一到三次,紧接着马上安排幼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观察了解幼儿的练习情况,发现问题引导幼儿及时纠正。如果是复习的内容,教师要减少讲课,有针对性地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做重点讲解示范一次,并让个别幼儿示范,以使幼儿纠正,讲解示范时要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进行,对于小班的幼儿,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于大班的幼儿,讲解可以多一些。
(二)、灵活地运用个人、小组、集体等组织形式有效地增加幼儿的运动密度。 在一节体育课中,灵活开展集体、小组、个人等组织形式,能让幼儿充分练习,充分运动,达到恰当的运动量。例如:在教师传授新动作、新技能,介绍新的游戏时,必须采用集体教学形式。幼儿练习时,应设法增加幼儿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园活动场地的实际和器材数量等因素,合理选择以下练习的形式:1、个人分散练习,2、分组练习,3、集体集中练习,4、多人合作练习。
三、精心设计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体育课中有准备运动、队列队形练习、基本动作练习、游戏、放松运动等环节。教师在设计各个环节的时候,应考虑各环节需多长时间,重点、难点在哪里,应示范多少次,什么时候示范,需多长时间等。体育课各个环节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前面的环节应是后面环节的铺垫。例如:在做“小白兔拔萝卜”这个游戏时,准备动作重点加强幼儿全身活动,做原地跑、双脚跳、等全身运动。为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进行游戏时,要有多名教师专门辅导和保护。在游戏结束时重点做好身体的放松运动,此外,要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保证体育课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如:画好场地、准备好头饰、活动器材等,在开展游戏活动前检查器材数量、卫生、安全。
四、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有趣味的适合幼儿水平的体育活动,能激发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采用以下方法:
1、 以游戏为主。
例如:当幼儿做游戏“小白兔拔萝卜”时,我让幼儿扮成小白兔、跳过障碍物、走过小桥,钻过山洞去帮妈妈拔萝卜回家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
2、 运用有趣味的道具和器材。
如:给每组幼儿贴上数字代号卡、12个幼儿组成的山洞、小路,尽量使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提高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4、 活动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
5、 借助音乐、唱节奏鲜明、感染力强、幼儿喜欢的音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总之,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有效地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协调,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