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运动常识>

晨练运动必知小常识

杭威分享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运动养生的功效,很多人选择在早上进行晨练,但是晨练也不可盲目乱来,晨练也有很多的方法和窍门,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告诉你晨练运动必知小常识。

  晨练必知小常识:

  第一,晨练不是“上班”,不要有过强的竞争心理。如果把晨练当成“上班”,就易像对待工作一样一丝不苟,从而使一起晨练的伙伴间互相竞争,对运动技术的学习速度进行攀比,这都对生理及心理不利。

  第二,晨练的频度如果和上班一样,也就是每周5~6次,从运动医学的角度看,此种运动频率对于是过多的。合理的锻炼的运动频率,应该是每周3~5次。当然,如果你能够坚持并且喜好天天去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一周中达到有效运动量的只要有3~5天就足够了,其他的时间可以休闲化、小运动量,主要是起到保持良好心情的作用。

  第三,喜爱晨练的老年人中,有一些高文化结构、智商较高的老年人,年轻时在工作上追求完美,现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于是将晨练当成了“上班”,甚至成为心理上的一种替代,也是追求完美。这种心态导致了不良后果,例如为了短时间达到效果导致运动负荷过量,为了练成一个运动套路,反复单一重复一个动作导致肌肉拉伤。

  晨练的最主要优点:

  第一,晨练能促使神经细胞由抑制转入兴奋,成为一天开始的良好过渡。

  第二,晨练能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与负离子,改善大脑工作状态。

  第三,晨练明显改善人的情绪。

  第四,晨练增强心肺机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延续衰老。

  科学晨练要做到四点:

  第一,时间要求。

  每周锻炼的次数应为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如果身体情况好,时间允许,所从事身体锻炼的项目活动量不大,可以适当延长一些。

  第二,活动量要求。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不同,因此就不能规定一个统一的活动量的标准。但总的原则是活动量和活动强度不宜过大,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宜进行强烈的体育比赛。晨练的活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爱好、特长选择,但要适量,应轻松缓和地进行活动,而且使身体处于持续不断的活动状态。

  活动强度以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掌握,老年人以“170一年龄”的有氧代谢活动量为宜。掌握身体活动中不喘大气,及时调整运动与呼吸的协调。

  第三,环境要求。

  主要是选择空气新鲜和没有噪音的地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晨练的效果。

  第四,内容安排原则。

  内容安排顺序是:活动量和强度要由小到大,由缓和到快速,由大肌肉群活动到小肌肉群活动,由全身性的活动到局部身体部位活动。一般开始要做一些走、慢跑的活动,使全身发热后再做一些柔韧练习、灵活性和力量性练习。结束前也是逐渐减低活动量,让身体有个过渡,做好整理活动。
  晨练特别注意:

  第一,老年人,尤其是心脏功能异常和患高血压病的老年人,不宜清晨运动,最佳运动时间是下午或傍晚。

  第二,晨练不宜过早。凌晨三四点钟就爬起来锻炼,然后再回去睡个“回笼觉”,这不但易受空气污染,还会使生物钟错乱,导致疲劳、早衰。

  第三,雨雾天气不宜晨练。现在的“雾”与过去的“水雾”不同,由于污染严重,现在多为“污染雾”,细小的雾滴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和致病菌。

  第四,气温过低不宜晨练。冬季早晨若气温过低,或气温突降不宜晨练,尤其是老人、体弱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受冷易病,老年人还应注意御寒。

看过晨练运动必知小常识的人会看:
 
 
 
    121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