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史话之“锤”
锤作为中国古代重型打击冷兵器的代表,是一种带有球状打击部,砸击力甚大的复杂型棍棒。由于其顶端打击部类似人的拳头紧握后的状态,而引申自握拳“锤”打之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冷兵器史话之“锤”。
冷兵器史话之“锤”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篱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白居易《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锤作为中国古代重型打击冷兵器的代表,是一种带有球状打击部,砸击力甚大的复杂型棍棒。由于其顶端打击部类似人的拳头紧握后的状态,而引申自握拳“锤”打之意。又因锤的头部酷似瓜形或蒺藜球,早期也将“锤”称为“瓜”、“骨朵”。依锤头部分安装的形态不同,又将瓜分为立瓜与卧瓜两类。其中,卧瓜的样式更像我们今天使用的榔头、斧头一类,故古也有“槌”之字意。由于早期的锤柄都是用木料制成,作为打击部分的锤头,则是铜、铁所制,早期是用青铜,后期则是铜、铁并用。这类用金属制成的锤又称为“金瓜”,而并非真的用黄金打造的。当然,有些作为礼器出现的锤子,真在铜金属外又鎏金、错银,甚至包金的,在今天考古中也偶有发现。
作为古战争中冷兵器主力,锤大体有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也有分为硬锤、软锤的。长柄锤多单用,长锤连杆有近2米,短的有10厘米多的袖锤140厘米左右的普通手锤,标准制式大多在50-70厘米间,依不同的时代背景、实战功用而历代不同。长锤一般是双手持用,短锤则为单手兵器,作为骑战中的辅助兵器使用。甶于锤的特点各一,使用方法也大不一样。短柄锤多沉重,使用时硬砸实架,其用法有涮、拽、挂、碰、架、云、盖等。软锤多走悠势,讲究巧劲。在明清以后,配合步兵作战,又在战争中出现了双手锤。由于锤头全部为重金属,在战斗中利用杠杆原理,在惯性作用下可以产生数倍于锤头本身的打击力。身穿厚重铠甲的敌人并不惧怕刀剑等轻型兵器的砍砸,于是这类重头器就可以给予他们致命打击,这较之青铜时代的车马战主战武器“殳”在技巧与实用方面有了质的飞跃,锤的出现是古代战争进步的表现。
冷兵器史话之“锤”的历史
作为古老的杂兵器,锤自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只不过早期的出现形式是作为仪仗性兵器使用的,往往是在祭祀大典时,把锤头包上各种丝织品高持用作装饰场面,这在早期的墓葬壁画中时有体现。汉代以后,特别是五代十国至宋,由于装曱骑兵的出现和不断进步,锤的功用在战争中不断的凸显出来。
我们在宋代著名的《武经总要》中可以看到记载了两种使用最多的锤(骨朵)。当时在西北部的游牧民族非常乐于使用这种兵器,直到后来灭掉宋朝的蒙古族更是把锤作为近战应用的主兵器来对待。辽锤所示的这杆辽宋时期蒺藜头锤(骨朵)就具有上述鲜明的时代特征:50厘米标准尺寸,原包浆木杆上贯铜蒺藜头,尤其珍稀的是披麻大漆保存几乎完美,杆上漆片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已经碳化,由底侧杆与铜箍结合部露出来的白麻缠裏木胎风化明显。东北地区是历史上许多古代少数民族的发祥地,在这些民族上层贵族的墓葬中蒺藜头骨朵实物常有所见。如1984年咍尔滨新香坊金墓中出土了两件蒺藜头骨朵。再如,在辽宁阜新辽墓中也发现过类似的铁质蒺藜头骨朵。辽墓壁画中也多有描述。这种锤具有浓厚的北方民族文化特色,学术界根据唐宋以来史籍记载将此类锤称为“骨朵”,其顶端的蒺藜球则被称为骨朵头或棍棒头,这也是早期石棍棒头的延续。
辽宋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进步,锤在明代禁卫军中已成掌中宝,皆因为明代皇宫所有大殿之上都禁止动用刃器,故而锤无论是在造型设计还是装饰艺术方面较前代都又有突破,除原有的骨朵、蒺藜等造型仍有沿用,蒜头、多面体等锤头也纷纷出现,造型各异。
标准长度为55厘米,配重精良,顶部多棱铜锤头錾刻有明代典型纹饰了其下有三环箍式兽面变形龙吞,柄部吞口也是同样风格的龙吞与首端遥相呼应,尾攥处则是简洁的铜盖帽,铜质精纯,盘玩得锃亮如筒炉。明代塑型注重写意,形神之间更重神似。这两个兽吞寥寥几下,就把明代铁兵器的艺术特色勾画得淋漓尽致。至清代,在《皇朝武备图志》中,双锤已经作为绿营军队的常规兵器来正式配备使用了,锤的艺术性逐渐开始弱化。
审视历代的锤兵,我们不难发现,“适用”才是冷兵器的至高境界,当器物在实用之外还能表达精神功能,“美感”才会充分体现并成为兵器造型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冷兵器史话之“锤”的特点
1,锤比较重,舞动比较困难。即使是有大力士和马也难禁得住。
2,锤短.只能近战,比起枪、长刀等其实并不占便宜。
3,锤只能钝击,远不如枪、长刀等造或的创伤更加致命。
名锤
方铁锤:锤头呈方形,锤身、锤柄皆为精铁铸成,重四十八斤,较短铁锤为大,为巨力者所喜用。
乌铁锤:乌铁铸就,锤身沉重,约五十余斤,锤长三尺余,始于战国时期,多用于个人防身和突袭。在史书中,多将其记为“长椎”。
铜锤:赤铜所铸,重五十余斤,锤身雕镂花印,甚为精美。一般为勇力之士所持用。
混元锤:精钢所铸,属于比较常见的锤身形状,类似于西瓜,锤柄较短,锤长三尺四,为大力之士所喜用。
四楞锤:短锤的一种。因锤呈四棱形,故名。其柄约四尺,主要击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卧瓜锤:短铁锤的一种,其柄短,锤头形状如橫卧之瓜,故得名。可用来硬砸硬架。主要击法有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混铁锤:混铁、精钢打就,长四尺有余重九十二斤,双手各持其一,挥舞时虎虎生风,凶猛异常。为金国猛将金蝉子所用。
博浪锤:此锤因刺秦而闻名。张良为刺杀秦始皇,派大力士怀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锥埋伏路旁,秦始皇巡游至博浪沙时,掷锤偷袭,可惜误中副车而告失败。自此,许多异士都纷纷访求名匠,模仿打造此锤。
破天锤:玄铁所铸,沉重异常。锤头有刺,利可破天。中锤者不仅要受到锤子带来的威猛绝伦的伤害,还要受到锤刺之苦。
流银锤:为岳飞帐下“八大锤四大将”之一的何元庆的掌中宝锤。外漆银粉,挥舞之时,银光流采,颇为雄美。
青龙锤:青龙锤是岳飞帐下“八大锤四大将”之一的狄雷的掌中神兵,传言二锤舞圆之时,锤中会飞出青龙两条,金人近者皆死,直如天神下凡。
烂银锤:单锤重八十六斤,为岳飞之子、“八大锤四大将”之一的岳云的掌中宝锤。牛头山岳云大战金蝉子的浑铁锤,最后巧用智谋,一式“落马分鬃锤”将之击毙。
斗银锤:纯银打造,锤大如斗。传说为《封神演义》中的少年英雄黄天化所用。他手使一对斗大银锤,座下玉麒鳞,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立下赫赫战功。
灭地锤:此锤单重九十四斤,外漆银粉。为《说唐》中“天下第三条好汉”、银锤太保裴元庆的掌中神兵,是瓦岗山头号猛将。手持一对银锤(八棱梅花亮银锤,重三百斤)
金瓜霹雳锤:此锤单重一百单八斤,外漆金水。为《说唐》中“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的掌中神兵。他少年英雄,眉橫一字,貌似雷公,板肋虬筋,力能举鼎。手使一对金锤(擂鼓翁金锤,重八百斤),无人能敌。
流星锤:在四川民间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流星、流星,专打鼻子,不打眼睛。”这首歌谣中的“流星”就是古代18种兵器中的流星锤。在清代民间跑江湖卖艺人常使用流星锤“打场子”。流星锤除能缠住对方外,还可以打击对方,它是一种将金属锤头系于长绳一端或两端制成的兵器。流星锤的重量大小,根据使锤者力量而定。在锤头末端有象鼻孔,以贯铁环,下以绳索扣环。它也是少林兵器中软器械的一种,它携带方便,在旅途中可以作绳子使用,带在身上又不容易被人发现,但它也是最难练的一种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