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影片《叶问》蕴含的武术价值

方婷分享

  武术具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武术的价值核心在于武德,重武德培养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武术文化、武术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影片《叶问》蕴含的武术价值。

  影片《叶问》蕴含的武术价值

  影片《叶问》深受观众喜爱,一举获得第28届金像奖最佳影片大奖,其中体现的武术价值和武术精神,激起了观众的共鸣,体现出中华武术的魅力所在。武术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价值产生了高度的融合和贯通,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武术是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进程不断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传统文化时期内武术都存在其价值,并结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新的阐释。对武术价值认识,必须先保持对武德认可和发扬,才能保证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永葆生机。

  影片《叶问》蕴含的武术价值1.武术的传统价值思考

  影片《叶问》讲述发生在上世纪正值战祸乱世的中国,一代宗师叶问发扬武术精神,抗击侵华日军,振奋民族气概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华武术的传统的、不可比拟的价值所在,也是中华武术历经千年不衰的根源。

  1.1品德修养价值

  传统武术“尚武崇德”,“尚武”者在坚持不懈的武术锻炼中,体魄不断强健,攻防技能不断提高,意志品质不断得到磨练,这是“自强不息”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强健的体魄可以提高生存能力,防身制敌技能可以保护自己。这种战胜恶劣环境和对手的体验,能逐步使尚武者养成见恶不畏、见强不惧、勇于拼搏的良好意志品质,这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崇德”能培养“厚德载物”的气度。武术传习中,强凋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讲手德、口德和公德。手德即较技时不以武力伤人,就是对坏人,也以擒拿、点穴等法制服敌人为尚;口德即不出言不逊用语言伤人;公德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做扰乱社会治安的事。影片《叶问》中的叶问正体现了一个武者的所具备的高尚品德,不以武压人、不欺强凌弱、不盛气凌人,与人友善、淳厚处世、宽以待人,在民族危机面前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这正是武术对品德修养的体现。

  1.2民族精神价值

  在影片《叶问》中,随着日本侵华战争愈演愈烈,斗争日趋激化,逐渐形成一种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中华武术在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其他项目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教育华夏子孙后代的有效途径。文以心评,武以德显。也有人说武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技击,更在于武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历来以“尚武崇德”作为其传承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习武可以培育学生养成坚毅、果敢、豁达和尚武崇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武坛的缩影。

  1.3文化承载价值

  武术,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土壤里成长,深深地熏染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观、太极哲理、道观、气观,并以此作主干和方向来构筑自己的庞大的科学体系。因此,无论从拳理拳法,还是具体动作,甚至名称,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武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里发展、完善,所以,武术也必定充分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可以讲,武术系统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美国有句名言:“不懂武术则不知中国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武术已是“中国人”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文化的延续。

  影片《叶问》蕴含的武术价值2.武术的现代价值思考

  2.1促进经济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的文化精神产品,也不可避免地打上商品经济的烙印。武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式,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武术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又有浩如烟海的套路功法,既有纷繁林立的武术门派,又有武术名胜古迹,同时还包含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和武术特色的各种艺术形式,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使世界各国人民通过武术文化的参观,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武术服装、器械、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武术文艺影视等的开发,带来得经济价值难以估算。国际性武术比赛可以做到“武术搭台,经贸唱戏”,诸如中国少林国际武术节、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等国际武术盛会的举办,已将武术活动与旅游、经贸融于一体。以武术活动为形式,以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为内容,既推动了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又加强了该地区和世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2审美娱乐价值

  首先,武术讲究手、眼、身、法、步等形体动作的规范和精、神、气、力、功的统一,强调习练者的意象思维,进一步发展到追求动作演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节奏及风格,形成了武术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及审美特征,而武术的神、意、气、韵等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是基本一致的。其次,传统武术常常借用自然界的各种景象或动物的不同姿态来比喻武术动作,以形喻式,体现出了武术独具特色的含蓄、深邃的内在美。这在以显示武术功力与技巧的套路练习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三,在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搏击竞争中,力量美、速度美、柔韧美、灵巧美可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人在奋发抗争,锐意进取的意境中获得美的观感和愉悦,这是技击美。这些都能引人人胜,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成为中华民族健身娱乐的重要手段。

  2.3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

  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没有了人,也就无所谓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享有。人的思想道德、智慧才华的存在,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人的自身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分子,众多自身和谐的人才能组成和谐社会。一个没有健康体魄的人不能称之为和谐的人,而一个充斥着体魄病弱者的社会自然无法称之为和谐社会。传统武术正是通过对肢体的不断磨练,对自身心灵的不断净化,对人生的不断感悟,来调节自己的身心,调整与他人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今天习武同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祖国的灿烂文化,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联系起来,尤其要培养青少年一代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提高对民族的自信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要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乐于助人;更要通过习武来磨炼新生代的德、勇、智、恒的坚定意志。以高品德、高素质的人来构建和谐社会。

  影片《叶问》蕴含的武术价值3.武术价值核心思考

  武术的价值核心——武德。中华武术武德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历代书籍典籍中,亦散见于儒、道、墨等各家的相关章句。不管是历代武术派别还是其他各家的武德文化思想,贯穿于其中的主线和核心都是德性。

  3.1中华武术中武德的体现

  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武术界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民族的国威。如今,虽然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与过去不同,但武德教育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习武者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

  3.2武德在武术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传统武术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讲究“尚武崇德”,“德”比“武”更为重要。中华武术从授徒到武技运用无不体现着武德的仁学中心思想。武家授徒主张择人从严,看好习武之人品德素质,不随便把技术传给那些品德低劣之人。讲求“学拳宜以德行为先”、“学拳宜以涵养为本”。“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全过程中。

  影片《叶问》蕴含的武术价值4.结论

  武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武术技击动作的优美和健身,更在于其中蕴含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影片《叶问》中具有高尚武德的武者,最终挺身而出,成为民族武术精神和武术文化的中坚力量,发扬和传承了武术精神,而那些品德不端者必将被历史的车轮所淹没。由于武者具备的武德修养,武术各方面的价值才能体现,没有武德修养,就无从谈起武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必将会被历史淘汰。因此发展武术必先发展武德,以德促武、以武扬德,使中华武术和武术精神发扬光大,兴盛不衰。

    5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