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与整体医学的关系

方婷分享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中医原理,当今人们练太极拳可有效预防疾病。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已被科学证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与整体医学的关系。欢迎阅读!

  太极拳与整体医学的关系

  太极拳是一种康复修复的医学性运动,其对脑神经起着改善作用,还能治疗腰椎疾病,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的作用,可以使下肢更稳固,对心血管有积极地影响。

  这些功能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并已经为大量的医学研究所证实。是的,太极拳具有这样一些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当注意到,我们不能过度沉迷于这些“被肢解”的研究成果。

  否则,我们很容易因为只见了具体的树木,而忽略了整片的森林。我们需要从宏观的整全的医学视野来看待太极拳的医学功效,在这方面,太极拳是当之无愧的最佳整体运动医学。

  整体医学是一种古老的概念,专业精细的分析可以将事物割裂开来,对差异的重视远甚于认同的重视,这是现代工业社会深度发展的产物。

  而早期的先民无论是看待自然还是自身,都在其中发现了一个整体的宇宙。世界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

  那时医学普遍充斥着神学和科学、玄学与经验、箴言与艺术、人力与自然,这是他们的局限性,也是他们的特色。

  纵然他们有致命的医学认知局限和缺陷,但有一点——他们整体观的医学理念与实践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哪怕在历史的某个时期它遭遇发展的阻碍,或被主流医学所忽视,但不久它总能在适宜的位置找到它的医学荣耀。

  现代人练习太极拳可以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缓解精神疲劳,对某些疾病具有康复作用,还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整体医学在20世纪总的来看处于医学边缘地位,主流是现代西方以还原论与循证原则为基础的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了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对生命机体“各孤立部分”的物质结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发现,这是它最大的优点。但其总体倾向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治模式仍未取得很理想的效果。

  近几十年来,西方现代医学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局限和缺陷,于是行进缓慢但仍与时俱进的传统医学,尤其是传统医学中的整体医学,又再次进入主流医学的视野,仿佛人类天生具有回归传统的宿命追求,过往掉头不顾的医学精英们又纷纷礼赞整体医学。

  “整体医学”这个术语不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古印度,均已有之。整体医学的思想基础是整体论,方法是实用化研究方法。

  整体医学将人看做一个整体,其五脏六腑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的任何一种状态都是脏腑功能相互作用的合力的一种结果、一种外现。

  整体医学不但将人看做一个整体,而且将人看做自然界的一份子,即所谓的天、地、人三才三位一体,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人的健康和生存状态,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自然的状况,自然与人之间的影响是互动的。

  太极拳运动与此整体医学概念一脉相承。太极拳的高阶是人拳合一,这正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典型写照。人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通过长久的修炼,回到淳朴的自然状态,去掉人身上的矫饰和虚浮不实,才能达到身心的健康和谐。

  通过经验,我们知道生病的外因是通过内因而发生作用的,无论美味佳肴还是朗朗风清,都必须通过内在的感知而得以明确。故此,像太极拳这样的内家拳,向来重视人的内在修炼。

  与西方文化征服自然,超越自然的传统不同,东方文化的旨趣则充满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西方民族想到自然时,更倾向于想到自然的阴暗面,比如地震,瘟疫,大洪水;东方民族则更倾心于自然的美好,高山流水、苍松翠柏、悬崖古刹,这些都是很有诗意的自然意象。

  因为拥抱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便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尝得了知足的和谐快乐,这是典型的东方式的健康观。这种天人合一的健康观,也是太极拳修炼的归宿。而具体到太极拳,它的健康之路又具有自身的普遍色彩。

  身形上,太极拳练习“一动无有不动”胯动,肩随之而动;脚动,手随之而动;手动,眼随之而动;头上领,尾闾随之内收;沉肩坠肘,随之气沉丹田;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运动,避免了单摆浮搁,使整个身体都参与到运动中来。

  有氧运动的一大要求是身体部位有至少三分之二参与运动,太极拳一动则四肢百骸无有不动,也许可以用现代科学来形容:太极拳一动则筋骨血肉,分子细胞皆参与进来。

  这样有意识的全身参与,是整个人类运动史上都很少见的。这样精细入微的运动,当然也少不了呼吸的配合。

  吐纳、气功以及瑜伽都是经典的呼吸养生疗病法,而太极拳对呼吸的运用丝毫不逊前三者。“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一口气,就是太极拳呼吸的修辞说法。

  不过单是“细缓匀长、调息绵绵”的呼吸状态,与太极拳“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其最高境界是一个整体,肩胯一体,周身一体,内外一体。

  无限小的自我与无限大的大我一体,这个整体就是太极,就是总天地万物之理、囊尽阴阳的太极。

  谈及太极拳,我们常忽略掉过程练习的整体性。“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一拳论的核心思想即使放到医学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社会流行的许多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

  尽管广告上充斥着药物治疗如何又快又好的神奇疗效的宣传,但真正长期有效,且无副作用的药物却很少有。而作为整体医学,以及预防医学一部分的太极拳,其“慢”养生疗病的功效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突显出来。

  太极拳的“慢”并不是刻意为之的结果,而是道法自然的结果。通经活血离不开身体每个筋肉关节的通畅,在太极拳的运动中,就是节节贯穿。

  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肩由肘由腕由手,力达梢节,都在强调节节贯通,层层推进。这也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一大特点,由内而外的节节贯通。

  这样的运动方法听起来好像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大量的医学研究却证明了太极拳高效的养生疗病效果,其中的根源,与太极拳对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深刻践行有极大的关联。

  数学、几何、科学数据、医疗器械等都是人的发明创造,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们不能代替自然,数学上有直线,自然界却有弯曲之美。

  人体不是直线一条,太极拳也不走直线,而是曲中求直,以圆破直,这样的方圆规矩,得益于太极拳对人体的深刻理解。

  手术、医学数据、先进医疗设备等这一切都是必要的,同样,维持自然之躯也是必要的,其医学意义不输于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学模式。

  当然,二者不是水火不容的,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传统整体医学正转向现代整体医学,无论是生理学家视野下完整的生理结构,还是相对论、量子力学重新发现的宏大宇宙,都与古老的整体思想,尤其与中医整体辩证的医学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而作为整体医学的太极拳,从未过时,却需要一再翻新,一再挖掘。

  太极拳健身治病原理

  一、太极拳是锻炼中枢神经的好方法

  强调对大脑神经的锻炼。练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首先是心的放松,静心敛神于内,是强身治病的重要一环。中医认为,一个人是心为主宰,这个心主要指大脑,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生理健康。

  俗话说:“病由心生,命由心亡”。太极拳锻炼通过站桩和盘架,用柔和舒缓的动作和引人入胜的拳趣。

  血虚是女人常见疾病,有血虚、内分泌紊乱等问题的人可以练太极拳调节身体。

  将注意力吸引到锻炼中去,用意念引导内气、引导动作,用轻松愉悦的形象思维排除各种杂念,消除精神上的疲劳和紧张,实现了动中有静,锻炼了大脑神经。

  重视骨髓神经的锻炼。人类的脊椎骨共有33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一块),尾椎4节(一块)。脊椎内有脊髓,每一节脊椎骨都有一对神经通过并分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当某一节脊椎骨出现问题时,身体相应的位置就会出现症状,如胸椎10、11、12节错位,可能引起胃溃疡。反过来,当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脏器官有问题,同样相对应的脊椎部位出现不适症状。

  如心脏、气管、耳朵有病可引起颈4、胸2、3、4节的不适症状。练太极拳要求脊椎骨上领下沉,节节松开,虚虚对准,结合拳势变化,分别蚕一样的蠕动,蛇行一样的摆动,拧绳一样的扭动,磨盘一样地转动。

  引动内气穿脊贴背地运行,产生独特的舒适愉悦感。脊神经健康了,就能有效地指挥与调节各种生理机能高效地发挥作用,并有助于疏通任督二脉,增强内功。

  二、太极拳锻炼能有助于疏通全身经络

  人体有十二经、奇经八脉,共20条。是直行的叫经,还有无数条横行的叫络,总称为经络。经络是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毛发的通道和传感器。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周身。

  经络是人体的活动地图,十二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湖泊,十五络脉像山溪小河,五脏六腑是人体蓄水池,构成了人体的一个整体,使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一旦失去协调和平衡人就会生病。

  太极拳的锻炼,首先通过全身内外放松,解放因紧张收缩对经络的挤压性束缚;其次主张“一动无所不动”,每一骨节,每一肌肉,每一内脏都要动,通过螺旋拧钻、内外相合,立体交错的相应触动和磨擦,达到疏通精气。

  太极拳讲究练意和练气,主张意念引导内气,循经通络,刺激穴位,使经络保持畅通。特别是太极拳舒缓的运行速度与经络每秒钟0.1米的传感速度几乎同步,对经络有独特的顺应性疏导作用。经络畅通了,身体也就健康了。

看了“太极拳与整体医学的关系”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与医学有什么关联

2.太极拳法则与生理卫生的关系

3.太极拳运动与中国医学

4.关于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

5.太极拳的整体劲分析

6.太极拳对整体动作的要求

7.太极拳养生的意义

8.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979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