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练习的体用变化

方婷分享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习练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练习的体用变化。欢迎阅读!

  太极拳练习的体用变化

  学习太极拳要分成多个层次,都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修炼过程,想要达到高层都需要用心练习。

  用心练习会不断地有新的感悟,新的感悟是层次提升的必要条件!研究太极拳练习中的体用变化有利于我们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要研究太极拳练习中的体用变化,首先我们来搞清楚太极拳的体和用是怎么回事!根据自己多年来在太极拳锻炼中的总结,以及参照拳理分析,悟出如下看法,仅供朋友们参考。

  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不仅修炼外在,内在修炼也很重要,学习太极拳要做到内外三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理解太极拳的体应该是“外三合,内三合”,用就是“动”。在“用”的过程中调整“体”, 即在“动”的过程中调整使“外三合,内三合”,简单地说就是以“合”为体,以“动”为用。

  在日常生活中对合的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存在很多的随意性,对于太极拳练习者来说,年龄比较大的人,仅仅从健身的角度来学的,要求也不必太严格,但是要想得到一定的太极拳功夫就必须一步一步来,在练习过程中逐步调整自己,使自己按照拳功的要求,练出太极拳的整体状态。这就是太极拳首先必须的体“外三合,内三合”有了这一步的基础,后面的东西就能继续了。

  那么接下来的体和用又应该如何理解呢?当我们基础练习到一定的层次后,太极拳体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就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到这个时候便产生了另外的体用观。

  太极拳是强身健体的最佳运动,也是年轻人缓解的压力的方式之一,常练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变易生病体质。

  太极拳练习的体用变化第一种是以“架”为体,以“力”为用

  当形成一定的协调性后,练习者往往会用出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形成的力量(一般称为拙力),加上自己练习后的拳架威力,其实我们练习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克服,但是这又是一个必须会经历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逐步克服自己“拙力”,完善拳架的紧凑程度!

  以“架”为体,以“力”为用要克服,拳架要紧凑,这样练习又会形成更高一层的体用观。

  太极拳练习的体用变化第二种是以“桩”为体,以“招”为用

  随着太极拳练习的深入,紧凑的拳架,熟练的手法便在练习者的锻炼中形成了习惯,加上自己不断克服自身力量对太极拳的影响,以“桩”为体,以“招”为用的形成就比较正常,但这还不是太极拳真正需要的东西!可是这个过程,差不多每个练习者都会经历到!

  以“合”为体,以“动”为用。是对初学者的要求,目的是练出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的太极拳体;以“架”为体,以“力”为用要克服;以“桩”为体,以“招”为用,不是太极拳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话有的朋友就要急了!

  通过长时期的锻炼,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呢?请不要急,前面我们提到过,太极拳的练习有层次之分,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真正需要的东西也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

  有了良好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的太极拳体,以及熟练的拳架手法,接下来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了。

  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的练习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外三合,内三合”,使拳架结构更加紧凑,还要根除自己的蛮力,要熟练手法后忘记手法,保存内心清净境界以达到自身中定的目的,一个人练习时面前无人似有人,用心感觉风的流动。

  在这个层次里练习,首先必须养成绝对从人的习惯,保持自身中定状态,绝对服从对方!同人接手时走得通就走,走不通就认输,然后分析原因,这样才能逐步提高!

  养成任何条件下都能走得通的习惯,这就是太极拳的水的属性,水对任何载体都没有强迫,水在任何时候都是遇物树形,随遇而安的。太极拳功夫也是这样!

  如此说来,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就是真正的太极拳功夫了?!不是!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只不过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只不过是理解了太极拳遇物树形,随遇而安特点而已!

  水不但有遇物树形,随遇而安的特点,还有遇物渗透和对物腐蚀的特点。太极拳同样有这些特点!

  前面提到太极拳练习,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的练习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的是遇物树形,随遇而安!随着功夫日进,自己“从人”而动逐渐养成了习惯,并且一定能在“从人”而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一定能在“从人”而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最安全的路线!

  前面说过,以“架”为体,以“力”为用要克服,以“桩”为体,以“招”为用不是真正的需要,与其说它们不对,不如说行动置后的不得已的行为!而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是在逐步克服这种不得已的行为!

  太极拳经里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从人”而动就是在“彼微动”时,自己“意先动”正确判断彼的趋势,相机而动,从行动置后到与彼同步再到后发先至!

  与彼同步是“从人”而动的过程中,在自己最安全的路线运行的结果和方法。她体现的是太极的包容性,是和谐的变化。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两面性的,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最大限度的包容,最大限度的和谐,但是既然有和谐的一面那肯定还会存在不和谐的一面!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类型,也一定有搏击胜敌的功能,否则她就不是武术!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略太极拳的渗透性腐蚀性!

  那么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渗透性腐蚀性呢?在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练习过程中,逐步达到与对方同步,在与对方同步的过程中,保持自己内心清净境界,这样自己便逐渐形成灵敏感知,自己逐渐对周围环境产生敏利的洞察力。

  自己就像一泡薄膜包裹的水,别人不能碰,别人碰到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双方都是这样!相互之间都以敏利的洞察在“从人”而动,一旦对方有空隙自己马上开闸放水,沿着空隙“渗透”进去,对方因此而被摧毁!这就是渗透性。在“从人”而动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对方一些摩擦,中定好的人不会有伤害,中定差的人就容易破裂而被摧毁!

  到这一步太极拳体用已经发生变化了,以“中定”为体因为清净、灵敏变得“轻灵”,“从人”而动也不是唯从而从了!所以在这里应该是:以“轻灵”为体,以“心意”为用了!

  太极拳的渗透性腐蚀性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解释。在人们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太极的变化规律都有参考价值!人们通过太极拳的锻炼而形成的太极拳思维,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有指导意义,这就是时时有太极,事事有太极!这也就是太极拳的渗透性。

  而太极拳的腐蚀性则表现在,人们通过太极拳的锻炼磨去了更多的浮躁心态,磨去了争强好胜的心态,更多的追求和谐,追求包容!

  因此真正的太极拳体应该是“健康”,真正的太极拳用应该是“快乐”! 以健康为体,以快乐为用,追求包容,追求和谐。

看了“太极拳练习的体用变化”文章的人还看了:

1.练习太极拳如何正确调形

2.正确把握太极拳的练习速度

3.坚持太极拳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4.太极拳的练习要点

5.太极拳猫步的练习方法和常见问题

6.太极拳习练中的意念

7.太极腰功法新练步骤

    96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