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
陈式太极拳小架由陈氏第十四世传人陈有本所创。他在原有家传套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创编了一套以走立圆、走小圈为主的套路,世人称之为“陈式太极拳小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
陈氏小架太极慢练为本,以拳为桩,以桩为拳,以桩催劲,以心行气。一步一桩,每打一式势断意不断,细心体会自己的拳架是否到位;体会呼吸是否合乎要求。初习是自然呼吸,待手脚内外相合协调后,可以进为逆腹式呼吸,即丹田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之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鼓动,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上下相随步落下时,中脘之气降至丹田再沉到涌泉。要做到手到、脚到、气到、意念到(神气到)。以人搭手自有不可思议的惊喜。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如何松。
松从力中来,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认为不要力,软软的。以为松软,松懈就是放松。只要把人体原来分散的个个部位成为一体,节节贯穿。气血畅通无阻,充盈四稍。让丹田带动四肢的运动就是放松,每次开合,调整气息,内气归丹田。就是一次放松。活桩慢练,调整气息,才能出功夫。当外形的松合养成习惯自然,就要专注意念的放松,对方搭手下按。只要你的意念在对方的脚后跟,食指一领。可以让他脚离地,这叫,意到,力到,气到。没有做到,不是对方的听劲和功力比你好,就是你的松还没跟丹田扯上关系。再者周身不能相随,内外不能结合。那么拳势必不正,也就不能做到放松。推手的放松和拳架的放松,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推手是对抗,松很不容易。只要能做到不丢不顶,能卸掉对方的力量,自己不失中,就是松。所以初学者一开始是无法松的。只能强调动作的协调和拳架的规矩,然后能慢练后,才能体会理解松。总之,松是指练功,无功就无松,功是松体现在身体内的一呼一吸。其它就是假相。不会呼吸,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就是不会松。小架的松必带有沉,而不是蹲,松沉是化劲的基础。丹田胯骨气机打开,才是松的前提。
在习练小架拳时,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全身高度协调,而且身体和心灵也要高度协调,太极拳修炼就是练协调性,协调好了,才能松下来。一旦协调性达到高水平,也就是说“协调产生新的力量”,也就是内部气机打开,产生不可思议的整劲力量。协调,松合,凝聚,收敛,就是修炼小架太极拳功夫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功才有所成。
小架拳很少推手,因为拳架即推手,功有了,拳练好了,推手就没什么问题。几个要点讲一下,立马上手。小架拳还是以功为主,不是推手为主。在推手之中,验证盘架中的每一式是否合乎规矩,充分体悟盘架及推手的内涵,直至完全无误时,方可过渡到实作。 在盘架时,虚实的转换都是通过松合运化,及腰胯与裆部和四肢的放置来完成的。小架金刚捣碓一式中,两手一缠一合,即分棚、捋、挤、按,一个左合、右领,即包含采、挒、肘、靠。了解基本劲力后搞清楚每一式的技击含义,仔细揣摩力起于何处,落于何处。在行拳时绵绵不断,也即是前贤所说:“盘架即为打手,打手即为盘架。”另外,在盘架时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暗含着松合转换。松合包括:胸腰松合,腰裆松合,脊腹松合,四肢缠绕松合。不懂松合周身就如铁板一块,从局部松合到全身的整体松合,小架前贤早有名言:“不知松合枉学艺,转换全在松合中。”在实作中,双方接触的一瞬间,劲力的转换起着决定的作用, 劲皆发于心,内入骨缝,外达于肢。这是一门精细的学问,登堂入室是如此的艰辛。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出劲
小架拳练的是裆胯,裆胯劲有了,腰劲自然就有。松胯的专门练法有松前胯、后胯之分。
松前胯是基础,松后胯是根本:松静站立,两脚分开,脚尖内扣成一字,上身微前倾,两腿向后绷直,泛臀下腰,两臂前伸环抱,掌与肩平,含胸向两侧外展,颏内含,头上顶;两膝微曲下蹲,臀部外泛,收小腹,两手同时前方分开,掌心如托物,眼睛平视前方。 这就是小架的无极桩。
髋关节放松则下肢运用自如。练功者通过泛臀开尾闾锻炼及丹田气充足时,可冲开这一关节。此关节冲开后,丹田域界也可扩充,元气之蓄积也可加大,为丹田爆炸力,提供基础。为全身关节的通关奠定基础。
裆部 古称“束腰下气把裆撑”,即把裆撑圆。与松胯、泛臀、开尾闾相结合,以会阴收缩为中心,形成四周圆活而开阔的裆。膝内合是做好圆裆的又一条件。
会阴部是任脉、督脉、冲脉的起始点,裆调好,可使会阴不受压迫,其他部位只有放松,才可使气机畅通,而会阴部只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才能保证其不受压迫,从而保持任督气机的流通,会阴穴旧称阴跷库、地户穴、虚危穴等。调好裆不仅防止前后二阴漏气,积蓄阴精,若能结合呼吸锻炼,又是练精化气的关键,能否打通周天,冲开阴跷库是决定因素。因此古人要求:“天门常开,地户常闭”,即指此而言。另外,会阴上缩又是帮助开胸束肋的关窍。
裆劲有了,腰劲有了,丹田自然就有,这时气才能敛入骨,感觉其肢体沉重,气敛入骨,骨肉沉重,外如棉花,内似钢条,犹如棉花裹铁之理。心意寓于丹田,元神养于气海、小腹之际,逐日静养,元气自灵且捷,出没甚捷且又灵,应敌自然而最神,可使阴阳交合而不费其精。内劲充正,灵劲就可出来。这个时候就稍加陪练对抗,就可以上台搏击。
小架拳的运用离不开劲,慢慢把劲藏起来。就是养生的练法。小架每一式,腰裆扣着6个劲。松,沉,合,碾,还有2个腰。从大二脚趾缠到腰裆的劲,通过腰的领合,这个劲直接就传上来要传到手上。最好的形式都是要形于手,当左右腰的滚动劲时,左右裆的合变成了上下身体的合,松沉合碾就变成一个整体了,再不是分开单一的劲了。劲不但是单一的,随着功夫的深入。发出去,收回来,再出去。一瞬间就打出三个劲。不到半秒,就已经出去三个劲。小架的出手或揽扎衣,出去就是三个劲。腰裆不活是打不出来。松沉合碾加上两个腰劲,其实是合在一起的劲,缺了哪一个都不完整,所有动作都是这几个劲完美配合的结果。一瞬间能看出来嘛,有的说水到溪成,没有路,水来了。还是汇集不了,这个时候就是太极拳的意,没有意。再苦练也没用。
看了“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文章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