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的套路结构

方婷分享

  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医学、武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优秀拳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的套路结构你知道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的套路结构。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的套路结构

  传统太极拳套路以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结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广深。使得有知之士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东方文化爱好者的青睐。由于传统太极拳出于同源即陈氏老、大架系统第一路,仅就此做一简略分析,足见太极拳套路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动作组合,而是民族文化的孕育的结晶。

  陈氏太极拳老、大架套路的编排犹如一首曲、一首歌、一篇文章。它有开头的序曲,有终结的尾声。中间是对阴阳之道-即‘易’的展开。

  开始部分以简短的金刚捣碓、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总揽了太极拳的所有的运动规律,即阴阳开合,折叠缠绕之道。结尾部分以最后一个单鞭动作到收势,终结了气象万千的阴阳变化以至复归于静。

  假如太极拳的预备式比喻顶天立地中为人体的阴阳调和,那么中间以单鞭为始单鞭为结的各个段落体现了阴阳转换的循环往复大道。第一段平缓的展开了阴阳的交替,如春水融融、和风拂煦。第二段则展示了阴阳的激荡往返,各种腿法、跳耀尽显长夏炽焰烈日。第三段继之以阴长于秋,平缓之中而神手复起重阳再现。第四段为冬藏肾,渐缓渐消。此与一年之变化喻一套拳之运动,运动有恒,自能体会。其他传统太极拳套路类此。

  陈式太极拳套路的结构特点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在传统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既有缠绕柔和的一路特点,又有发劲弹抖的二路特点.基本上保留了传统陈式太极拳的主要动作和传统风格,且在套路结构编排上,较好地保留了陈式太极拳的传统性。

  由于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具有明显的发力、跳跃和跌叉等动作,而且动作中的许多缠丝、绕转不容易掌握,所以要顺畅地完成全套动作,并体现出刚柔并济、快慢相间的运动特色.必须具有一定的体力和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这也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它的难度。

  同时,专家们在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编排上,由易到难,注重左右对称动作,贯穿着“阴阳”和“虚实”。动作上具有“开与合”、 “圆与方”、 “卷与放”、 “虚与实”、“轻与沉”、 “柔与刚”、 “慢与快”、 “左与右”、 “上与下”、 “里与外”、 “大与小”和“进与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符合太极拳的基本原则,以求身体各部位平衡、协调地发展,所以,其套路又表现了它的合理性。

  整个竞赛套路分为四段。第一段由21个基本动作组成,动作以柔缓、多缠绕为主,突出了步法的稳与实。第二段由6个动作组成,步法变换灵活,虚实分明,上肢伸展、卷放,力度、节奏明显,套路动作方向、路线多变,突出了连续发力动作,达到了套路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第三段由10个动作组成,以上肢动作缠绕、折叠为主。突出了有一定难度的腿法动作“摆莲跌叉”。第四段由19个动作组成,有跳跃发力,有腿法“蹬一根”和“双震脚”,以及“蹬脚”、“转身摆莲”等,加上“顺鸾肘”、“裹鞭炮”等,体现了动作的大小、刚柔、快慢、收放的变化,节奏感强.达到了套路运动的最后一次高潮。

看了“陈氏太极拳的套路结构”文章的人还看了:

1.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结构特点

2.陈氏太极拳的套路与奥妙

3.陈氏太极拳中的器械套路

4.陈氏太极拳的内外相合原理解析

5.教学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四个阶段

    84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