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如何练腰的方法技巧(2)

方婷分享

  太极拳练腰的方法四:圆活灵动是练习太极腰外在特点

  练习太极腰时,要符合圆活灵动的原则。正如《十三势行功要解》云:“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这要求做到其一是腰主宰下的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劲和“进、退、顾、盼、定”要圆活灵动。应通过腰的灵活调控,让周身206块骨头关节能保持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使之不僵化,好似一串珍珠项链节节贯串,产生一动无有不动的效果。

  其二腰(下丹田)要修炼至圆融的状态。当修炼至一定境界,腰(下丹田)之内气会圆满如球,正合应太极之象。即球即圆,即圆即转,即转即活,故谓圆活。大之绕转,小之滚转,再小也转,而且周行不殆、环环相连、无始无终。内气在腰(下丹田)内的运转方向可随人t姿态的变化、意识的引导、内气的转换而不断变化,有柔而刚、弹抖柔韧,有韧而弹、浑厚雄悍、不易琢磨之妙。

  其三是腰在“沾、粘、连、随、听、化、拿、发、擎、引、松、放、截、扣、抓、闭、敷、盖、对、吞、敷、盖、对、吞”等太极拳主要技击手法在运用中要圆活灵动。在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可因敌而变,可轻重、可刚柔、可快慢、可虚实、可忽隐忽现,变幻莫测,来去无踪。正如陈鑫云:“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由余,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其四腰部圆活灵动才能达到虚实分明。虚实分明是修炼太极拳根本要求,这主要靠腰部转动的灵活、敏捷和松沉来实现。以两腿为例,腰部向左转动,身体重心落在左腿,成为主要支撑体重的腿,左腿就为实;右腿只起辅助支撑作用,就为虚。反之,腰部向右转动,身体重心落在右腿,成为主要支撑体重的腿,右腿就为实;左腿只起辅助支撑作用,就为虚。如此,两腿一实一虚地相互交替,从始至终伴随着整个套路动作的进行。

  由于分清了虚实,用力就能做到主次分明,有张有弛;区别对待,就能进退轻灵、松活,圆转自如;也便于以柔克刚,化解来力,身体根基稳固,处于中正安舒状态。

  其五运用时腰主宰也是充分灵活机动的。在练习拳架时,要充分注重腰主宰和调控四肢形体的作用,努力做到以腰为轴,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劲在腰主宰调控下由后面向前面推进,层层传递到位。这是练习太极拳拳架的正道。

  虽然腰胯是全身劲力的主宰,运化功夫也是引化来力和利用人t螺旋力发劲进击敌人的重要方面,但在推手、散手和实战,在保持腰跨主宰和调控的掤劲下,因情况紧急,速度较快,则应先用梢节去接对方的拳和劲,否则很容易就接不住拳,也很难做到引化对手来劲。

  正确的做法是能用指掌缠绕旋转解决的,就不用先动腕肘;能用腕肘缠绕旋转解决的,就不用先动肩;能用肩缠绕旋转解决的,就不用先动腰跨,能用腰跨旋转解决的,就不用先动步脚;要讲灵活性。腰是太极拳的主宰,主宰是管大事,不是事事要动的,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这是太极拳术最精妙的地方。对此,当代著名的陈式太极大师张志俊先生运用人t科学、yun动力学、杠杆、切线等现代理念提出的“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太极技击理论,就作了很好的阐述。他形象地说:“如果在街上遇到坏人,迎面打来,你说等一下,我先动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晚了!很明显,人家一拳打在你鼻子上,鼻梁断了!

  拳打过来还好一点,你身体好,就受了,假设是用刀来,那就很不合算了。那你将怎么办呢?你要快,就可以用手尖,你用梢节去接他的拳,否则你就接不住。”这就是太极腰的圆活灵动原则。其运用之妙,真是存乎一心也!

  太极拳练腰的方法五:松沉有度是修炼太极腰不变之法则

  松沉有度是修炼太极腰的基本要求。受地球万有引力影响,太极拳是最讲究松沉得法的内家拳。松沉是指人t在意识的引领下,通过特定的吐纳方式、规范的肢体动作与外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所呈现出的一种自然、自由、平衡的存在状态,是一种在调心、调息、调形中达到调和人t内外阴阳和激发人t潜能目的的具体修炼操作方法。

  太极拳松沉的本质其实就是人t各部分和体内各系统在意识引领下对地球万有引力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服从和运用。正如大师杨澄甫云:“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要达到全身松沉,关键在于腰跨的松沉到位。

  太极拳松沉要实现的是“其根在脚”,也就是将脚撑地产生的反向力量传递至手,就必须以腰骶部位的腰脊作为整个身躯反作用的支撑点,腰跨松沉到位,这样才能真正“主宰于腰”。腰部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松沉?其中一个关键是从丹田之处引发的。正如《三十七心会论》云:“丹田为第一宾辅。”其本义指的就是后丹田(命门穴周围)为第一主宰,而前丹田(关元穴周围)为第一宾辅。

  其最玄妙的要领是运用腹式呼吸,在意念引领下,吸气时让腹部脐窝下一寸三分处(丹田附近)微微内收(是向身体之后平收,非向下强压,也非向上硬提),然后命门之处要略作后撑。如此,脊柱的生理弯曲产生了微妙地变化,向前的腰弯和颈弯变浅了,向后的胸弯和尾弯也变浅了,脊柱才能实现“尾闾中正”之规范形态,更能促使气贴脊背,气敛入骨,劲由脊发。

  这一动作,先师称之为松沉拉腰,实乃练武之窍要,古时一般非入室弟子不传或不言明也。当然,太极腰的松与紧是辩证统一,不是割裂开的。在各式太极拳中,松软无力都不配称作松,松里有紧才是真松,紧里有松才是真松,紧松浑然合一紧与松在拳中相分相系,松是为了更好的紧,紧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松沉,松紧转换不要留痕迹,渐变人莫知,瞬变人难测。

  松沉则蓄能,紧则释能。慢松慢紧内力坚,瞬松瞬紧力无边。每一动作自松中含紧,说是松,实是紧,看是紧,实是松,忽紧忽松,忽松忽紧,任尔奸巧丛生,自是松紧具备。如此,才是真正的太极真功也。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看了“太极拳如何练腰”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腰功法新练步骤

2.如何练好太极拳的腰裆劲

3.腰是习练太极拳的关键点

4.太极拳与太极腰

5.太极拳最简单实用的3种的松腰秘籍

76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