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的知识

方婷分享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作为东方武术文化的一块瑰宝,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的知识。供您阅读!

  太极的知识1、太极之窍——呼吸自然

  呼吸问题各种拳派讲得很多,具体方法也不少。可以结合拳式进行呼吸,也可以进行一定周期性呼吸,但总的一个原则,要自然、流畅,要细、匀、深、长。不能急促、憋气。开始练拳时,可以不用太关注呼吸,任凭自然。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顾得过来了,就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习惯和体会,调节一些呼吸的幅度和频率,增加一些运动量。从养生的角度说,太极拳也是一种导引方法,导引通畅和呼吸配合起来,效果就更好。但具体到某个动作如何配合,则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应该以自己感觉舒畅为好。

  呼吸在养生中很重要,不会呼吸,动作就会和呼吸打架。你在练拳时感觉不到呼吸,又不觉得憋气时,呼吸就对了,呼吸就会配合动作,产生灵活。养气和蓄劲是同一个概念,就是不作无谓的损耗,像蓄水池一样,养起来,蓄起来,内气充盈,劲力、精神就百倍了。


太极的知识

  太极的知识2、太极之神——意气运转

  意气运转就是用“意”的要领。太极拳是“意识体操”,核心在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要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意气君来骨肉臣”。太极拳被称作“内家拳”,也有这方面的含义。意气要用,还要用得灵,不要大起大落。很激动的,不行。是一种圆转的运化。动作一定要在意识的指导下展开,不要脱离。

  在练拳时精神要集中,不要开小差,专心致志,心中只有拳,练到一定的程度,可能拳的动作结构也逐渐忽略,变成了一种整体的感觉。就是拳论中说的“空”的感觉,进入一种高级的“修心”的境界。

  用意是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只有用意,才能练意,达到身心并练,也才能脱出形体体操的范围。太极拳《十三势歌诀》强调“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可见用意也是太极拳健身的关键。用意的作用在于,化僵硬为柔软,化方直为圆转,化外动为内练。如何用意?首先不能太着意,太着意了,就是在意而不是用意了,就转换不灵了,就气滞。《行功心解》载“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也”,因此用意贵在自然。另外,用意时要“意在先”,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意念引导动作。人的行动受意识的支配,这是生理学的基本常识之一。谁都会用意识来指导动作,但太极拳在于强化这种意识,引导这种意识,久之,使之成为本能化的习惯性意识行为——这就是太极拳用“意”的立足点、出发点。还有就是太极拳用的这个“意”要有技击的意识,要有攻防变化,每个动作都给予技击的解析,这样拳架有法,精神有度。

  “心意”是太极拳内练的功夫,有心意,肢体才能“活”。拳论说: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在心”就是运用意识,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就是在意识指导下的身体运动。但又不能太着意,而应是有意无意之间地运用意识,神意舒展,整个太极拳的状态是一种自然的、安静的、轻松的、内外一体的流动性展开。

  《十三势歌》中所强调的“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突出了练意的地位。练太极拳要意识指导动作,一切的动作、姿势是在一定的意识状态下的运动。每一动作都有固定的技击含义、练习目的,都要在练习过程中呈现。如果意识散漫,或者游离在动作之外,就是形神不合,所以拳式要统一在拳意之下,这样才能达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效果,否则就是练“体操”,就失去了太极拳的特色。

  陈鑫在其拳论中论述心意的作用:“心为一身之主.肾为性命之原,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无使伤损,根本固而后枝叶荣,万事可做,斯为至要。”

  中国古典养生理论一贯将心、肾相连,从五行的角度认为,心为火,肾为水,心肾相交,即为水火既济,才能阴阳平衡。如果肾气不足,严重亏损,就是伤了根本,如同大树桔根,枝叶难以茂盛。所以养生必先养肾,练拳也要先固肾。固肾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清心寡欲,要把练拳和修心结合起来,否则心浮气躁,肾源难固。

    56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