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平衡动作
平衡是太极拳套路中的重要练习方法,一般套路的组成中必然有多个平衡式子,一些典型的平衡动作如金鸡独立、分脚、蹬脚等也是著名的太极拳单式。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太极拳的平衡动作。供您阅读!
太极拳的平衡动作
平衡动作,是指一条腿支撑身体,另一条腿悬起,形成各种造型的静止姿势,它是太极拳技击方法之一,也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武术研究院审定的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剑》统计,平衡动作各占其套路动作总数的21%和23%。1996年原国家体委审定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也明确规定:参加竞赛的剑术自选套路,必须有3种不同组别的平衡,其中包括两种持久性平衡。由此可见平衡动作的多少和技术难度的大小,是衡量每个太极拳爱好者拳技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初学者练习太极拳平衡动作时经常站立不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是要控制好重心的高低,重心越低,站立越稳定,支撑腿要弯曲,这点和练习长拳不一样。再有就是脚趾微微抓地,要让身体重心的投影线在支撑面内,这样就会增加稳定和平衡性。
太极拳的平衡动作
太极拳的独立式是练平衡的动作,虽然在套路中出现不多,但几乎每种流派的太极拳、械中都有这样的式子。练独立式站不稳的原因最主要的可能有两种,一是下肢力量不够,二是没掌握平衡的要领。增强下肢力量就需要多练习,可以把独立式作为一个单独的桩功来站一站,每天站一会儿,左右腿互换练习。也可以适当练习一些增强下肢力量的动作如“下势”等。在掌握平衡要领上,注意松紧得当,完全松懈腿就打软,完全绷紧就容易僵硬,就打晃。另外,支撑腿要保持一定的弯曲度,直中有曲,既体现开中有合,也增加稳定性。着地脚的脚趾还要微微抓地,使重心下沉。
太极拳平衡动作的修炼
平衡动作,分持久性平衡和非持久性平衡两种。持久性平衡,要求独立的静止状态必须达到2秒钟以上;非持久性平衡,指平衡动作完成后必须有短暂的静止状态。武术中的平衡动作有十几种,在太极拳套路中,经常演练的大体有7种,其具体姿势表现形式是:提膝平衡、前控腿平衡、侧控腿平衡、拧身平衡、仰身平衡、扣腿平衡、探海平衡等。
平衡能力是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一种基本素质和技巧。动作结构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常见的毛病是:重心不稳,摇晃、移动;静止时间不够;提膝或控腿高度不够,以及有附加支撑现象等。要纠正这些问题,提高平衡能力,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笔者体会,应从4个方面做起:
第一,加强基本功锻炼,提高肢体柔韧程度和腿部功能。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因此,首先要加强踝部和腿部锻炼。如压腿(正压腿、侧压腿、斜压腿、后压腿、弓步压腿、仆步压腿)、踢腿(正踢腿、斜踢腿、后踢腿)、扳腿(正扳腿、侧扳腿、后扳腿)、外摆腿、里合腿、蹬腿、弹腿、控腿(前控腿、侧控腿)、拍脚以及劈腿等。但应因人制宜,不可强求一致。通过这些腿功练习,拉长髋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和肌肉的伸展性,提高下肢及髋关节为轴心的运动幅度和蹬踢力量;增强大腿有关肌群和韧带的柔韧性,提高腿的灵活性;加强膝部股四头肌的柔韧性,提高腿的举控高度和摆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先练单式,然后再进行组合练习。对难度较大的,要打“攻坚战”。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反复演练。久而久之,腿部力量和支撑平衡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二,一切动作要稳健。首先,思想入静,全神贯注,周身放松。小腹微收,内气下沉。做到上虚下实。其次,独立支撑前必须将身体重心移至支撑腿。待支撑腿控制好重心并下盘稳固及分清虚实后,再将另一支腿提起。其三,支撑腿要微屈站立(探海平衡除外),5趾抓地,全脚踏实。使劲力直冲脚底。像脚下生根一样牢固。膝关节不可僵挺。支撑脚也不可掀掌、拔跟,减少支撑面。否则,便会“翻蹄亮掌,一辈子不长”。其四,提膝、蹬(分)脚一定要缓慢、匀速。缓起慢落,不可猛提、猛蹬、猛落。蹬(分)脚的高低,应以各人的功力和体质不同而定。其五,初学者可采用附加支撑办法,然后逐步做到收脚不落地。
第三,身体各部位要协调一致。这里应特别注意3点:①支撑脚的方向方位一定要适度。太极拳脚是根。脚的方向方位极为重要。平衡动作中支撑脚一般应微微外撇,以不超过30°为宜。个别人外撇甚至会达60°(如《32式太极剑》中的独立反刺)。决不可过于僵直。髋关节松沉,敛臀收胯。否则,不仅会感到劲力不顺,影响提膝独立的轻灵、稳定,而且将造成另一支脚技击方向不准确的错位现象。②提膝、蹬(分)脚要与上肢动作一起进行,同起同落。平衡动作中,在提膝、蹬(分)脚的同时,一般都伴随有上肢的分掌或撑掌,这是太极拳“立圆”运动中“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原则的具体表现。这些对撑或对拉拔长,控制了惯性,均衡了劲力,使得周身上下相应,前后相对,左右相承,既保证了身体的平衡,又显得姿势舒展大方,增加了观赏和美学价值。太极拳的右左蹬脚、左右分脚和独立撑掌,以及太极剑中,凡剑身斜向下方,则剑指斜向上方。凡剑身基本持平,则剑指也保持水平等一些上肢动作,其道理和作用都在于此。切忌顾此失彼或此急彼缓。③要随势转腰顺肩。腰、胯、肩3者有着呼应连承关系。特别是肩与胯合是太极拳基本要求“外三合”之一。因此,凡转身处,腰、胯、肩都应同时转动,并带动四肢朝着一个方向运作、使劲,齐进齐出。这样,全身上下一起转动,不仅自然灵活,重心稳定,也便于内劲通过转腰顺利地到达四肢末梢。切不可四肢与腰、胯、肩分离,各走各的劲。
第四,立身中正。这是提高平衡能力,实现各种技法的前提。太极拳讲究“横平竖直”。竖直就是身体处处中正。横平就是两肩平、腰圈平、两胯平。二者既相互矛盾,又互为其根,相需相用。也就是说,有“横平”才能有“竖直”,反之,也只有身体竖直,才会使身体“横平”。两者都是为了立身中正这个目标。因此,演练时要认真做到顶头竖项,下颏内收;两肩平、腰圈平、两胯平;从头顶百会穴到脚心上下垂直对正;拳架高低一致,不要起起伏伏,更不能低头弯腰。拳谚“低头猫腰,功夫不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