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推手学习的技巧

方婷分享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套路中的实战应用部分.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武术,对抗性竞赛项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推手学习的技巧。欢迎阅读!

  太极拳推手学习的五个技巧

  一、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极拳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

  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掤劲的延伸一共有多种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所以说掤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可见,学习太极推手的关键就是在于掤劲的理解和运用。

  二、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然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的意图,也就是敌情,正所谓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

  三、谁先合,谁能赢

  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

  所以说,在太极推手中,需要掌握好对局势的判断,找准机会,一招制敌。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决不能让他合住我。因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四、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

  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

  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

  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

  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五、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这句话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到掌根的既沉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破坏对方的根基的下塌的力量。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创,而着眼于破坏其整体的平衡。

  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下盘的稳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巩固自己的根节;另一方面,与敌人一搭手,即着眼于他的脚,不论是从上盘、中盘、下盘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劲,力达其根,力摧其根。

  这是应敌时破坏其平衡的着眼点、着手点,也是落脚点。

  初学太极拳推手的三个问题

  一、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功夫是由积累而成的,推手有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插肋、折叠和老牛劲及烂采花(采浪花)等之分,其中定步推手是推手的基本功夫。所以学推手应先从定步推手学起,所谓定步就是不动步,主要是后面的脚不允许移动,移动就算输招。

  因此,在练习推手时,只要求放长身手互相推逼,在被逼时只许扩大“坐身”的势子(即前脚虚步、后脚屈膝略蹲)以容纳对方的推逼,然后顺势化开,不许用劲拨开。用蛮力就不能称之为推手,我们需要使用技巧。

  被逼得实在化不开时,才许有顺势退步。如果退半步够了,只退半步,不许多退。在进退过程中始终不脱离与对方的接触点。照这样练久了,沾粘劲也就练出来了。有了相当功夫以后,再练折叠法(加大腰腿的活动范围)、大捋等,进一步增大腰腿功夫。

  二、不要过早地问劲

  俗话说“熟能生巧”,推手更是如此。待真正懂劲之后,就自然会利用技巧去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做到所谓“四两拨千斤”了。

  拳谱所谓“四两拨千斤”之句,是指推手中能够得到最高效率的打法。而这种打法的练习方法首先是要做到“不丢不顶”,不丢的意思是不丢掉或者不离开地紧紧跟住对方。

  对于这四个字的理解,需要大家运用到实践中,方能领悟当中的要领。

  但是,在实际上要做到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里的“不丢”是用感觉去粘住对方的手臂,自己的手臂一面跟随,一面微微送劲,驱使对方陷入不利或者不稳的形势。

  这时,如觉对方没有反抗之力(即觉重里现轻)便可随时将其发出;如觉对方的接触点感到沉重发不动时,应及时将接触点微微一松,使对方感到一空,随即发之,可将其发出更远。

  这是利用“不顶”之法,先把对方拿起来,然后再用“不丢”之法将对方发出去。“不顶”二字,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只要手上毫不用力,任凭对方摆布就成功了。

  但是,推手时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任凭对方摆布是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而“不顶”则是以主动精神去适应任何动作。在推手时,能够接受对方的摆布是需要的,但同时还须用感觉来侦察、了解对方的动作的虚实变化,然后以自己的动作去适应它。

  三、忌犯“双重”之病

  如遇到对方用力打来,立即还手抵抗,那么就违反了太极拳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忌犯的“双重”之病(双重之病的具体讲解在后面)。像这种见招打招、见式打式的攻防手法是属于先天自然之能,这是一种本能,而太极拳是不采用这种手法的。

  太极拳推手所采取的手段是以“先化后打”,而且在打击之前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然后趁机追击,用力不多即可取胜。这就是按照拳谱中所说的, “人刚我柔谓之走”。

  其意思是说,无论对方发出来的力或大或小,自己都把它比喻为“刚”来看待,不和它作对抗,总以柔化为主,因而谓之“走”,即三十六招走为上策。

  所谓“我顺人背谓之粘”的意思是说:在自己想发招之前,首先要求“顺”顺是得机得势;其次是解除“背”,背是背着劲,不得机不得势。而要使身体由难受变为舒服的话,就必须按照拳谱中所说“身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须于腰腿求之”的话去做。

  否则,便是舍近求远。这就是说,在推手时,当腰部感到难受不舒服,即背着劲时, “动一动腿”就解决问题了;如感到耐上背着劲,别扭、吃力、不舒服时, “动一动腰”也就解决问题了。

  若按这个要领去做,便会使难受变为舒服,也就是由“背”转“顺”了。

  同时应该注意,当本身感到得机得势,身上特别舒适时,不用问,对方正处于不得势,身上感到难受、别扭、不舒服时,即背着劲。“我顺人背谓之粘”就是说,我顺人即背,当我顺的时候,也就是发招的时候。

  切记,发招时要刻不容缓,一缓机失,即前功尽弃。所以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我们锻炼的不是在本能上加工,使它快而有力,而是在本能上加以抑制,即用意不用力,使它用得更为适当,更为有效。

  所谓“不丢不顶”这两种法则,在推手训练进攻或防守中占重要地位,可使进退关系密切,做到不即不离,甚至达到连绵不断形成一体。练习方法是两人轮换做进攻或防守动作。

  比如对方只进一寸,我就给他一寸,进一尺,我就给他一尺(切记给时要走弧线),决不少给,也不多给。少给犯顶”的毛病,多给犯“丢”的毛病,应掌握得恰到好处。

  然而,练习“不顶”时必须同时动腰坐身,不能只靠手上应付,手法与身法要配合协调一致,否则,手回身不回,反要给对方以舍手攻身的机会。推手主要靠腰腿的功夫。

  锻炼腰腿除了注意基本功的练习(如弓、马、仆、虚、歇、坐等步法和身法的扭转变换)之外,还应注意两点:第一,先求开展;第二,后求紧凑。过去推手有闭住门户和敞开门户之说,认为防人进攻时应紧守门户,但我认为也不完全如此。

  如果腰腿有功夫的话,就可以敞开门户,诱敌深入。

  所谓听劲,听之谓权,即权其轻重的意思,在推手为侦察敌情。听之于心,凝之于耳,行之于气,运之于手。所以说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听劲要准确灵敏,随其伸就其曲,乃能进退自如,都是以听劲为依据的。

  所谓问答,我有所问,彼有所答,一问一答则生动静,既存动静又分虚实。在推手时,以意探之,以劲问之,俟其答复,再听其虚实。若问而不答则可进而击之。

  若有所问,则须听其动静之缓急及进退之方向,始能辨别出对方真正的虚实变化,须通过问答而得之。

  所谓虚实,犹如将帅交锋之用兵。兵不厌诈,以计胜之。 “计”就是指虚实变化多端的意思。拳术开始,姿势动作、用意运劲各有虚实,知虚实而善利用。

  虽虚为实、虽实犹虚,以实击虚,击虚避实,指上打下,声东击西。或先重而后轻,或先轻而后重,隐现无常,沉浮不定,使敌不知我的虚实,而我却处处打敌之虚实。

  彼实则避之、彼虚则击之,随机应变。听其劲'观其动,得其机,攻其势。须知,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了解道理之后,再默识揣摩,才能渐至从心所欲。

太极拳推手学习的技巧相关文章:

1.太极拳推手的训练步骤和方法

2.提高太极推手境界的六大技巧

3.太极推手的三种训练方法

4.太极拳推手学习的原则

5.太极拳推手的三大要领

6.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138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