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练太极拳对骨骼的好处是什么

方婷分享

  太极拳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人群健身的优秀拳种之一,也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推广运动项目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太极拳对骨骼的好处。欢迎阅读!

  简述练太极拳对骨骼的好处

  一、正骨骼

  太极拳要求姿势中正,不偏不倚,“一动无有不动”,全身骨骼处于柔和活动中,既纠正了不良姿势,又锻炼了颈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加上户外空气新鲜及阳光中紫外线适量照射,人体钙质容易吸收,也就少患由骨骼疏松而引起的骨骼变形折裂等病症。

  二、宣肺

  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久而久之,肺组织得以锻炼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

  三、健肠胃

  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动作如抽丝。不用拙力而轻柔缓慢,不会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口渴难熬。而且长期有节律的腹式呼吸使横膈肌活动扩大,肠胃器官蠕动加快,促使食欲增进、消化机能加强。对便秘、痔疮等疾病也有疗效。

  四、促循环

  由于太极拳重视呼吸配合,在吐故纳新加强气体交换的肺部活动的同时,必然会促进血液循环。再加上饮食合理,少食盐,减少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就会少患及改善。

  据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常打太极拳者平均血压134.1/80.5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动脉硬化指标太极拳组为39.5%,一般老人为46.4%。

  五、利脑养性

  以目前流行的八十八式杨式太极拳为例,锻炼者完成88个动作的过程,就是大脑记忆锻炼动作的过程。且练拳者全神贯注、从容不迫、以柔克刚,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验。太极拳锻炼对失眠、忧郁、烦躁等也有一定疗效。

  但太极拳不能代替正规医疗。练拳者也要量力而行,日练三套是对健者而言,中老年体弱者每天认真而心无旁骛地打好一套太极拳已足够。重要的是贵在坚持。

  练太极拳这样保护骨骼

  1.莫弓过

  就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膝盖弯曲的程度不要太大,膝关节主要就是用来做屈伸运动的,如果太过弯曲就会造成伤害的。

  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最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许多老一辈拳家都十分强调这一点。

  太极拳运动时,过度运作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必城病变。学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过,关键是松腰减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既所谓立身中正。

  2.莫扭拧

  主要是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3.莫滞劲

  我们看到太极拳有很多动作都是单腿支撑的,这时膝关节承受的重力就很大,如果停留的时间长必然会造成膝盖所受的压力过大。

  4.莫叉劲

  凡向前走劲时,劲向必须与脚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现夹角。劲力分叉,不但形成劲力的自耗,而且伤神。

  5.不激烈

  在运动之前一定要有热身运动,但是热身运动不要太过激烈,硬抻、猛压这些都会造成膝关节的受伤的。

  初练拳时多由于大小腿运动机能差,劲力充足,膝关节就首当其冲随受各种打击,待练习时日一长,腿上的肌肉的收缩张持能力增强,自然就能起到替代和保护膝关节的能力,这时的膝关节就不那么“骄气”了。所以长期练拳的人很少有膝疾发生。

  习太极拳之金丹换骨的最高境界

  一是手心有热、胀、麻感

  这三种感觉若隐若现、时而有时而无的,练习时间长了,这种感觉会明显起来。

  二是丹田有内外旋、上下翻之感

  笔者这里的丹田采用多数人的说法,是指下腹区域,即从百会至会阴画一条直线,然后从命门至神阙画一条横线,以两线交点为圆心覆盖两肾的区域。太极运行以丹田为核心,以腰脊为主宰,每一动作尽管是微动都应有丹田旋转的训练,继而有所感知。

  古人称“腹有良谋”、“满腹经纶”不是没有根据,现代医学已检测出腹部对中枢神经的延伸作用,并称腹部为第二大脑,因此练丹田感觉实质上练了中枢神经,练了大脑,练了聪慧。

  三是动作运行有在水中、稀泥中动作之感

  用手臂来说,手掌伸展似铁板,手指如同铁锤般。手推手手拉手如在水中运转。

  以脚而言,前进、后退、撤步及并步、插步都似乎在稀泥中移转,有一定阻力,一脚轻虚,另一脚又必沉实,形成猫步。

  四是整个身子有轻灵与舒适之感

  一套拳打下来不应感到疲惫、劳顿、烦躁、憋闷、郁闷、躁动等,而是感到愉悦、轻松、灵便、宁静、平和、舒适、惬意,似乎意犹未尽,越打越精神。

练太极拳对骨骼的好处相关文章:

1.练习太极拳对骨骼及关节的作用

2.练太极拳对骨骼的积极影响

3.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4.太极拳对人体的好处

5.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6.练太极拳的五大好处

    13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