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解密太极三大门派

方婷分享

  太极拳在我国武术历史上源远流长,现代医学从传统太极拳中发现很多养生方法。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经常练习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解密太极三大门派。欢迎阅读!

  解密太极三大门派

  纵观历史舞台,可以说太极拳是个奇葩,其功效太多,不仅能防身还能治病,下面我们一起分解以下三个门派。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种,主要从杨式太极拳的拳式发展创新的。吴式太极拳源于吴全佑先生,形成于王有林(茂斋)其子爱绅(吴鉴泉)。

  吴式太极拳有南吴北王之称,南派发展于吴公议、徐致一、吴英华、马岳梁、吴图南,北派发展于王子英、赵铁厂、杨禹廷等。

  吴式太极拳也是当今人们练习较多的,吴式太极拳在历史上也有很长的时间。

  吴式太极拳第三代掌门人杨禹廷,其弟子有李秉慈、王培生、李经梧、翁福麒、杨家栋等。

  任达文80年代初追随吴式太极拳第四代掌门人王培生先生并被其收为弟子,在师父传教下体悟了太极拳精髓。

  如人体的阴阳哲理、太极拳沾粘连随的道理、天下万物分合之规律并感悟到头顶太极、怀抱八卦、脚踩五行的庐山真面目,成为吴式太极拳第五代掌门人。

  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以柔化主,以柔克刚等特点,气沉丹田,采用腹式呼吸等都是吴式太极拳常用的手法。

  呼吸与动作相配合,久练能达到腹实胸宽的状态,同时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常练吴式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新陈代谢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吴式太极拳在益寿延年方面为诸拳之冠。

  吴式太极拳在身形和步法上的特点是牮柱式与立柱式,弓步时三尖相照、鼻尖、膝尖、大脚指尖在一条直线上。川子步,斜中遇正、在转换式子时和定式时身体多保持端正支撑八方。

  纪式太极拳

  纪式太极拳法是专供晚清皇家善扑营“布库”(跤手)演练的一套内功拳法,是善扑营布库吸纳太极拳的内功拳技法,并将其与固有的满族掼跤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经过三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

  纪式太极拳法源于太极拳宗师杨露蝉至京传艺后,太极拳技法进入皇家善扑营,由善扑营右翼(西营)一等布库及其营长纪绶卿先生与其父亲两代人共同发明创建的太极拳分支,其第二代传人为纪绶卿之弟子宋春佑。

  第三代传人为宋春佑之孙宋鹏远,1976年生于北京,从12岁开始跟随祖父宋春佑学习纪式太极拳法,直至1996年祖父去世。现就职于北京市团城演武厅管理处。20多年来,他致力于纪式太极拳法的继承宣传工作。

  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钢工学院等高校举办“纪式太极拳法”专题讲座,反响良好。

  由他编写的《武道藏珠——纪式太极拳法》一书已被列为北京市文物局2009年科研出版项目,此书即将出版。他培养的第四代传承人曹绪伦从 2007年随他学习纪式太极拳法,现已基本掌握趟路技法。

  纪式太极拳法全套动作108式。整体要求“中正安舒”、“凝神用意”、“松顺自然”、“柔缓轻灵”、“贯续不断”、“圆活无滞”。

  具体招式依善扑营掼跤技法,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作了极大的创新,如:“揉球云手”、“踏步云手”、“金鸡抖翎”、“游鱼分水”等招式,为其他太极拳趟路所未有。

  “揽雀尾”、“倒撵猴”、“野马分鬃”等招式也作了极大的变形,均带有明显的掼跤架势和实用意图。该项目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反映了老北京所谓“把式跤”的真正含义,善扑营掼跤“近摔远打”、“摔打并重”的实战特点,得到集中体现。

  太极拳把形体运动与意念活动相结合,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重的修炼,可以使习练者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一个朋友说,真正的中国武术,不是电影中华丽的拳脚,更不是竹林中飞舞的剑仙,而是清晨老人们打的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我很欣赏这句话。

  太极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同时,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孙禄堂先生创制,是现代流行的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如今已有四代传人其女儿孙剑云为第二代传承人,第三代传承人孙永田和周世勤,第四代传承人周梦华。

  孙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的问题,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转换当中。

  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使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

  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行拳盘架要守规矩。在练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习练者若能悟透这个“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脉通畅。

  孙式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是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这种移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习练者重心潜移和动静合一的能力,还有利于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使习练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孙式太极拳的第三个特点是每逢转身,多以开合手相接。孙式太极拳中有十二个开合手,将套路分为十三节。每逢转身以开合手相接,可以引导习练者身体随重心的虚实转换、内气的自行运转(称为圆研)。

  开合手便于引导习练者体会体内气息的运行与重心转换相协调。开合手的安排,在练拳时,还有利于习练者经络疏通和血脉通畅。

  孙式太极拳的第四个特点是蓄神待机,神不外张,虚实分明,始终不失六合的要点。习练孙式太极拳时,要处处因势利导,各种劲法随重心变化而转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缓匀灵之中寓以随机待法之势。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

太极三大门派相关文章:

1.中国武术有哪些门派

2.武术四大门派

3.六大门派的介绍

4.武术的门派种类

5.浅谈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6.学好练好太极拳的方法

7.杨氏太极拳的简介

    121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