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40式如何发劲

方婷分享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在早期传播太极拳的过程中,并未照本宣科地传承陈式太极拳,在招式定名上风格迥异,颇具韵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40式如何发劲。欢迎阅读!

  简述杨式太极拳40式如何发劲

  杨式太极拳40式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内家拳术。功夫讲究内外兼修,用劲讲求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做到以心行气,以气催形。

  劲分为明劲与暗劲,明劲形与外,暗劲形与内。太极拳的劲指的是暗劲(亦称内劲)。发劲时要内外合一,周身一气,将全身的力量发到出击点上,从而达到后发制人、克敌制胜的目的。

  杨式太极拳40式不仅拳、肘、肩、脚、膝、梢节和主要关节能发劲,而且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

  古拳谱中说:“全身无处不弹簧。”如太极拳中的、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八门劲中的劲,在发劲时肘、肩、膝、胯等主要关节都处于适度的放松、弯曲状态之中,因而全身上下蕴藏着弹性。

  这种弹性在与对方相粘着点上就好比安上一只适度的弹簧,当对方向我进劲时,该弹簧便会被压而缩短并由此而产生外弹力;当对方来劲变小或后撤时,该弹簧又会随着压力的减退而项弹出去,并因此而减弱了外弹力。同理胸部、胯部均可产生反弹力。这就是太极拳的弹簧劲,也是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的道理。

  从外形上看发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实质上只有尺劲与寸劲两种。尺劲与寸劲是指力量在对方身上起作用的时间而言。初学发劲或没有得到沉劲的只会发尺劲,习练久了懂得沉劲的才会发寸劲。

  尺劲以后脚向前蹬为主要动力,节节贯串,由下而上,顺势涌出。

  如与人交手发劲时,劲即起于脚主宰于腰形手达于梢,做到跟节起,中节随,梢节追,重心先偏后腿。发劲时右腿弓,左肢蹬,重心快速前移产生惯性,催动右手向前发劲。

  只有意识指挥,内气贯通,才能在发劲的一瞬间汇聚全身的力量发到出击点上。尺劲由于力的作用时间长,能将对方掷出很远。

  这在形式上与掷出石头、瓦片不同,但用力的方法很相似。优点是不会使对方受内伤。对功夫不深、腰胯不活的初学者可多用尺劲。

  寸劲是快速的弹力,与压缩之弹簧忽然弹出原理相同。它是在与人交手发劲时在较短距离内一瞬间将全身力量发到出击点上。

  由于时间短、速度快、内劲整,产生出极大的压力与震撼力,能入里透内,使对方造成内伤。因此,寸劲以不轻易发为宜。高手发劲时考虑到对方的耐受程度而不想超过份量,但一般较难做到。

  对发劲的时机和部位决不可忽视。要顺依在客观条件的变化,因势利导,得机得势,将劲在适当的时机发在对方最要紧的部位。

  总之,太极拳的发劲有其内在的特定精义,必须细心揣摩、领会。日积月累,功到自成。

  杨式太极拳40式如何发劲基本要领

  分清虚实,圆转如意。虚实乃太极拳第一要义。要“半”不要“偏”(重心不超过两腿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虚腿与实腿负全身重量约三七开);要“沉”不要“重”,能沉方能稳;要“轻”不要“浮”,身体在方圆之内要轻灵而有着落。每举手投足则前后相寓,上下相寓,左右相寓。

  手眼相随,含而不露。眼观八方,庄严而灵动,威武而不呆滞,做到神不外驰、意不外露,不到攻防的瞬间,目光决不外泄。忌惺忪无光,忌精光怒目。

  上下对拉,八面支撑。躯干松拔、两臂松拔、两腿松拔,前行凸命门,后坐脚掌撑,小腿垂直立木,后腿曲蓄蹬劲。松拔对拉贯穿于全过程。

  劲如抽丝,柔中求刚。抽丝劲和松沉劲是习练杨式太极拳追求的劲力。抽丝劲在于身体转动中的运化和平行的如抽丝般的吸引力,它的形成是意识和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练习时,要求身体沉稳、肢体柔软、意念深长、动作连贯,使力量绵绵不绝。

  杨式太极拳十要介绍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形与神合一,即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外动内静,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即意到气到,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杨式太极拳40式如何发劲相关文章:

1.杨式太极拳40式的荡劲

2.杨式太极拳40式特点

3.太极拳发劲的四大妙招

4.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及发劲技巧

5.太极拳发劲的四个基本特征

6.如何提高杨式太极拳的实战水平

7.四十式杨式太极拳的介绍

8.太极拳的走劲发劲规律

    118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