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三调特点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流派,文化内涵丰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的三调特点。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锻炼有三调的特点
一、调身练形。
二、调息养气。
三、调心养神。
调身练形可以调畅气血,柔筋健骨,疏通经络,调动内气运行,通过练形的肢体运动,使脏腑安和,内外协调,整体的功能得到加强。调身作为调息、调心的手段,达到形神统一,意气相合、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安舒,顺畅通泰。
调息可以调整阴阳,协调脏腑功能,改善脏腑的血液循环。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整意念,通过意念集中,“以一念万念”,排除杂念,宁神定志。
“心主神明”,《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通过调心,使神清气爽,“主明则下安”。
慢性前列腺炎多有气机不畅、气血凝滞,瘀阻脉络,腺管堵塞,分泌物瘀积和局部微循环受阻。
打太极拳要“松胯圆裆”,对前列腺疾病有很好的纾缓作用,打太极拳要“气沉丹田”,太极拳站桩要“意守丹田”,通过“以形引气”,“以意导气”,内气对前列腺进行循环不息的反复按摩,可清除前列腺分泌物瘀积,促进引流,排出秽浊之分沁物。
记载:“根据在狗身上所做的实验,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前列腺的分泌率很低,刺激腹下神经或给予副交感神经性药物或胆碱能药物则其分泌量增加”。
太极拳强调放松,“松静柔和”,放松为第一要义。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时,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有关功能下降,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关功能上升。
血气饱和度增加,血管舒张,血管容积增大,血管通透性明显改善,末梢血和流量增加,微循环得到改善。副交感神经功能加强,还能使胃肠蠕动分泌增强,胆汁分泌增多。
打太极拳要全身放松将皮肤、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内脏以及全身器官、组织都要完全放松。身心的放松,能纾缓心理压力,松驰神经、调畅情志、解除郁结,身体上的不适症状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太极拳站桩,除全身放松,还要意守丹田,再以意导气经会阴穴至尾闾穴,沿督脉上冲至会穴,内气沿副交感神经路线运行,内气循环不息地刺激副交感神经,并从丹田经会阴至尾闾,不断地按摩前列腺。
增强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扶正祛邪、化瘀通阻的治疗功效。
太极拳结合中医原理治肾虚
从中国传统医学角度来说,“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出现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症状。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红光满面,并无病容。
然而,由于气血虚亏,腿脚发软,行动不便,走路时间一长,易导致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中医认为,人过四十,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叶黄。烧水灌肥应从根本着手,滋肝补肾,乃是养生保健的秘诀。
太极拳常被人们称作“不流汗”的运动,练习太极拳一般五分钟左右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因为体内的各器脏都随之动了起来。
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食品和药品外,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因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化为精血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
所以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正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的最基本的环节。腰脊和腿部增强,自然血脉流畅,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
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结合,而且它还有利于心态平衡。
太极拳是现代人最好的养生运动,练习太极拳每天都能给自己“放假”,坚持练习太极拳能让你有惊人的收获。
所以,针对当今生活方式,练习一种或几种太极拳和太极拳器械是一条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太极拳呼吸“出肾入肾是真诀”
如果采用正确的腹式呼吸,就好象拨慢了生物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延长了能量发挥时间,也就是延长了生命。
十六代陈式太极拳大师陈鑫曾说“出肾入肾是真诀”,也就是说吸气呼气都要经过肾脏部位。具体方法是,人们在练习陈式太极拳和练气功时,当练功者吸入的外气,进入体内就收敛入脊背,达于肾。
太极拳要求做到气沉丹田,其主要方式是腹式呼吸,增加人体的氧量,增加氧量对肌肤对肾脏都有很大的好处。
两肾向身体背后两侧开张,这就是太极拳要求的“气贴脊背”,的道理,这时可以体会到脊背有发胀和发热的感觉,这样不但强壮了肾脏,刺激内分泌,促使体内荷而蒙的再生,改善健康壮态,恢复了人的青年活力,提高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陈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方法是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耒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丹田对练功之人来说可是重要的基地,丹田可以显示出男人的阳刚之气,男人练习太极拳爆发出丹田的力量,身心变得更健康。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关元穴一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性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属于膀胱径的穴位之一,也是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叁阴和任脉会聚的地方。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
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者呼吸而开合,是否随者动作的运动而开合。还要注意,随着动作的快、慢、起、浮,要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
动作中有连吸,连呼,长吸,长呼、短吸、短呼、轻吸、深呼,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同时面部肌肉放松,呼气时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静胸才能空,胸空横膈膜才能下降,左右两肋才能下沉,气才能沉至丹田,腹部也自然充实,肾脏也自然放松。
呼气时使身体下实上虚,上体圆转自如,盘稳若盘石。呼吸时和动作协调一致很重要。不可猛吸猛呼或憋气。为了使人们进一步了解陈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对人体的作用,下面我结合人体脏腑生理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脏腑的功能生理变化,它所反映的症状、体征也不相同,不同的脏腑有其独立性的作用,脏腑病因病性之间,又有着相互交织的“纵”“横”关系,所以病理变化又会相互影响,人体在心血不足,心失所养的时候。
就会心神不宁,则出现心悸、目眩、健忘、失眠、多梦,男士甚至虚火内炽,口咽干燥,遗精盗汗。女士甚至淋漓不尽,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腹胀,各种病症应运而生。
陈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可以改善了心脏功能,陈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的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
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由于持续的交替,使呼吸运动增加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同时也增加心中带氧量,无形中给身体充了电,加大了血液循环,这样就加强了心脏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系统的健康。
一个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心率的跳动次数可以降到60次左右,这种由于坚强不懈长期锻炼的人而得来的心律减慢,延缓了心脏舒张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输出量增加,也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
举个例子,从古至今,人们把乌龟比作长寿的象征,有些气功门派也将这种呼吸称为龟吸法,什么是龟吸法?就是陈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乌龟的长寿有两个特征,就是呼吸次数少,有很长时间的心脏舒张期,这就是一个人本身能量很大,耗能量又很少。
这不是长寿吗!再举个例子,一个人的银行存的钱很多,而他平时花的钱又很少,他的钱是不是能用很长时间,如果一个人本钱又少,花得钱又多,那么是不是马上就会消耗完,这就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人要平时就储蓄健康。
不要等有病了才去看医生,一定要在没病时就加以预防。
扩大肺活量,增强肺脏功能肺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们吸入的清气,积于胸中,参与宗气的生成,贯注心脏以运动全身,肺又主宜发,疏通调节水道,宜降以输导气与律液,并同时滋润皮毛。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尤其是气沉丹田,在气沉丹田时,是胸腔向下扩展,本来胸腔的空间大小,是受了脊骨和肋骨的限制扩充有限。
横膈向下运动的结果,使得胸腔内部空间得以向下扩展,如果肺部呼吸量随而增加,肺活量也就随着增加,身体内部所需要的氧气量也随之增加。大家都知道,氧气增加,就好像一个气缸,由四个缸增加到六个缸或增加到八个缸,气缸越多,动力就越大。
由于肺活量的增加,身体内部气体交换作用健全,新陈代谢的作用加强,血液循环作用良好,对于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都有直接的非常好的影响,这就是太极拳的内家拳,也就内功拳。
内功实际上就是练身体内的心肺功能,经常练习能保持心肺功能的正常,才是防止衰老,祛病延年的主要条件。
看了“陈式太极拳的三调特点”文章的人还看了:
6.陈氏太极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