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练习陈式太极拳的重要原则

方婷分享

  想要将陈式太极拳练好就要掌握陈式太极拳的原则,这样练习起来才会更加有效,对身体的健康也会更加有利,可见练拳原则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陈式太极拳的重要原则。欢迎阅读!

  练习陈式太极拳的重要原则

  原则一、注重身法调整,讲求周身放松

  开始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身法,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而且一定要在放松的情况下练习效果会更好。

  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开,气沉丹田。

  为了使骨节松开,抻筋拔骨,可选单式动作反复练习、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要掌握每一招每一式的来龙去脉,明确每式在身法调整运动中的虚实、开合、方位、角度和手足的运行路线等等;掌握动作虚实的变化、松紧的转换、运行的轨迹,让动作时刻处在圆弧形运动之中,力争做到姿势柔软,舒展顺随。

  “入门引路须口授,学拳容易改拳难”。作为太极拳的初学者,在入门时必须要有明师指点,每招每式务求周身放松,方能少走弯路。

  一旦在习拳过程中养成不良习惯,这将给以后的太极拳习练造成极大的隐患。《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

  也就是说,套路架势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以周身放松为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放松练习,待形体运动基本符合要求,则应逐步理解太极拳八门五步的实际应用,搞清楚每一式的技术含义,明确力起何处,终于何处,学一套明明白白的拳。

  原则二、注重内外一致,力求周身相随

  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云:“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

  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此段论述,具体阐明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以及全身形成一气贯通的完整运动体系。

  在练拳时要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要细细揣摩运动时周身的旋转、折叠、开合。对于各项动作要求微妙之处,应细心体察,深入领会,不可偏执,以免在理解上产生谬误。如:立身中正,绝非铁板一块,要与动作起落、虚实的转换相应。

  再如气沉丹田,气往下沉固然可使重心稳定,若只注重于气沉丹田,也会造成肢体运动迟缓。盘架时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暗含着折叠转换,习拳者不可不知。折叠转换包括胸腰折叠、背腹折叠、四肢缠绕折叠。练拳者如不懂折叠与缠绕,则周身如铁板一块。身与手、内与外某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与形体难以结合。

  如动作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够,难以适得其中,在套路架势的练习中,就会产生身慢、手快、眼不随等散乱现象,不能身手一家,动作协调。

  谚云:“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说明形气结合,内外一致,身肢顺随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的练习,要注重意念与形体姿势的结合,达到手、眼、身、法、步;精、气、意、力、神的协调统一,周身一家,内气贯通。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1、身法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

  手法在太极拳运动中显得非常重要,掌型的优美代表着整个周身的外形美观,因此,在练习中掌型要摆放准确。

  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3、步法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

  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太极拳是个稳扎稳扎的过程,有的人说,太极拳就是个腿脚功夫,修炼太极拳需要强而有力的腿脚功夫。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简介

  一提到基本功,人们都知道它在任何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好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盖高楼大厦要有坚实的地基;科学研究要有多次的基础实验;运动员要拿到好成绩更需要有基本功;武术也不例外,好的功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太极拳更是如此。

  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并且所有的武术教练员在教学时都时刻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在各个武术流派里都大体相同,但每个流派又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另有它自己特点的一些基本功如站桩功、发劲功、缠丝功等。

  任何一个学太极拳的人都必须经过基本功训练这一关,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对以后学习套路和增长功力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事实上,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下面就上述四类基本功作以简要说明,具体请按教练指导或光盘示范进行练习。

  手型与步型

  手型

  陈氏太极拳的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

  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虚、要空。

  2拳:陈氏太极拳的拳与大多数拳种基本一样,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握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压于食指上。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步型

  陈氏太极拳的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2仆步:分左仆步和右仆步,是基本步法中较低一个步法。做仆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臀部距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3虚步:分左虚步和右虚步,左脚虚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做虚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约90%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掌虚虚点地,支撑身体约10%的重量。

  4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或80公分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做马步时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于地面,不要翘臀前倾。

  5独立步:与仆步相对应,是一个高步法。独立步就是一腿伸直站立,支撑全身重量,另一腿向上提起,膝部略高于胯,脚部与另一腿膝部高度相对。右腿支撑为右独立步,反之为左独立步。

  6坐盘步:就象人单腿盘坐在凳子上,就是一腿在前,另一腿在后与前腿交叉,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弯度在90-120度之间,前腿和后退支撑中心比例为7:3。右腿在前为左盘步,反之为右盘步。

  基础桩功

  桩功在陈氏太极拳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它会伴随练拳者一生,因为站桩有助于培元养气,增加内功。桩功有两种,出学者一般先练习的基本桩功是无极桩(也叫浑元桩),以后,随着功力的增加,再练太极桩(也叫开合桩)。

  基础单式

  陈氏太极拳单式很多,除了共同的单式外,不同的教练所教的单式也有所不同。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经验,现归纳出陈氏太极拳基本功单式5种:

  1进步:一般要求是:凡是进步,前脚都向左前方或又前方成约45度角向前铲地滑出,同时脚尖上翘里合,脚跟内侧先着地,然后根据需要踏实。

  2退步:一般要求是:凡是退步,后脚都向左后方或右后方成约45度角向后铲地滑出,脚前掌内侧先着地,然后根据需要再踏实。

  3云手:分左右单云手和双云手,具体要求见示范。

  4冲拳:主要是左右冲拳(掩手肱拳),练发力。

  5打肘:主要是左右打肘,具体见示范。

  缠丝功

  缠丝功是陈氏太极拳独有的一种功法,也叫“螺旋缠丝劲”。在整个套路当中随时都能体现出缠丝劲,而这种缠丝劲也是体现高技击水平的重要因素。缠丝劲非常深奥,费短时间能练成,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但缠丝功也有基础功法,初学者必须按要求一步一步地学习,随着功力的增加,再进一步体会其奥妙。

  缠丝功的训练是在单式训练基础上进行的,其实每个单式里都有缠丝劲,而缠丝劲又是通过单式和套路进行联系的,所以单式练习和缠丝功练习,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缠丝劲有“顺缠”和“逆缠”之分,拇指领劲为“逆缠”,小指领劲为“顺缠”。缠丝劲练习方法有定步缠丝(如单云手、双云手)、活步缠丝(如进步、退步、并步等)。

看了“练习陈式太极拳的重要原则”文章的人还看了:

1.陈式太极拳的行拳原则

2.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3.陈氏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

4.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重养生

5.陈式太极拳技击法的特点

6.陈式太极拳步法图解

7.陈式太极拳的技法

8.陈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

    11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