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和形意八卦的不同之处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其与形意八卦有很多不同之处。到底太极拳和形意八卦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和形意八卦的不同之处。欢迎阅读!
太极拳和形意八卦的不同之处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要求身体内外协调一致,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提高身体稳定性。
形意如山;八卦如风;太极如水。山厚重;风飘忽;水绵柔。山推着走;风卷着走;水漂着走。
山时时都有,不动,厚重,任何东西撞到山上也只是烟尘;动,也厚重,山崩地裂,远超泥石流和雪崩;风时有时无,不动纤尘不起,动如龙卷风,参天大树可拔根而起;水似有似无,受力如“抽刀断水”,山岳倾其中而不伤,而发力则奔腾飞荡,席卷万物。
练习太极拳要虚实分明,在练习太极拳腿上功夫的时候,要注意脚下虚实转转,将太极拳与其他拳术区分开。
形意打截劲,抢半步迎着打,把对方的劲憋住,顶而不顶,似顶非顶;八卦打闪劲,变半步转着打,把对方的劲拨开,丢而不丢,似丢非丢;太极打顺劲,让半步贴着打,把对方的劲接住,粘连黏随,不丢不顶。
形意是骨,把架子撑起来;八卦是腿,让架子活起来;太极是肉,让架子柔起来。
形意如捉虾,不要很重但出手要快;八卦如推磨,脚下要碾住地,落地生根,举步有力;太极如摸鱼,眼睛看不见,全凭手上的感觉,一触即抓。
在太极拳实战中,要求刚柔相济,即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训练灵活的大脑思维,制胜对方。
形意如钢球,以实击实;八卦如钢丝球,变实为虚;太极如气球,避实击虚。
形意如枪,直刺,纵向发力,走立圆,发弹拱劲;八卦如刀,抡砍,走横圆,发旋拧劲;太极如剑,挑点,圆走直击,走球劲,发沾化劲。
形意为经,类地之方;八卦为纬,类天之圆;太极为合,类人之和。
形意合儒,儒至诚,诚中也;八卦合道,道至虚,虚中也;太极合佛,佛至空,空中也。
形意在“十”中求,八方撑开,直打直撞;八卦在“T”中求,如辐催轮,横走直打;太极在“O”中求,浑圆一气,无横无直,亦横亦直。
形意打穿透力,用震;八卦打剪切力,用摔;太极打吞吐力,用发。
形意以动制动,不等你的劲发出来,刚在萌动时我的劲就把你憋住了;八卦是以动制静,不怕你等在那里,以逸待劳,通过我的游走,旋转,推拖带领,把你调动起来,从而露出破绽;太极则是以静制动,等你的劲发出来,接住化掉再打。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
1、虚灵顶劲竖项
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虚灵顶劲可使头部自然垂直,有利于练拳时的控制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等。
练习中要保持虚灵顶劲姿势不松和不僵硬,劲项要端正竖起,做到自然放松,保持立身中正,达到头正、顶平。
做到虚灵顶劲,才能精神饱满、意会贯注,保持练习时的动作沉稳和扎实。
2、沉肩坠肘坐腕
肢的三大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练习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沉肩坠肘有利于躯干的含胸拔背,同时会有身体重心下沉的内劲感觉。沉肩坠肘动作要保持腋下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臂紧贴胸部或体侧,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感觉。
坐腕(塌腕)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屈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须注意坐腕要求。坐腕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作用,如腕部松懈则前臂无力。掌握自然伸展的舒指与坐腕相配合,既有动作形象美感,又有臂部的劲力体现。
练习太极拳对现代人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练习太极拳能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
3、含胸拔背实腹
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30度左右,使胸部有舒展,背部有充盈饱满的感觉。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
它既能使胸腔上下径拉长,横膈肌有更大向下舒展余地,有利于腹式呼吸的深长,又能有助于身体重心的下沉。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横膈肌运动所产生的腹式呼吸,使腹部肌肉逐步得到锻炼,腹部渐渐充实圆满,尤其是下腹部的充实,更有益于气沉丹田的要求。腹部随练习会时松弛时紧张,但始终保持松静的状态和感觉。含胸拔背实腹相互作用,练拳时保持着躯干的基本姿势。
4、松腰敛臀圆裆
腰是身体转动的关键部位,对动作变化、重心稳定等都起主要作用。练习时,多腰部的要求是松而沉。腰部松沉时要注意腰部能直竖,以有利于尾闾中正神贯顶的要求。
敛臀是在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做内收,同时和含胸拔背相互作用,使身体的脊背成自然的弧形。敛臀时,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部肌肉内外下方舒展,然后向前、向内收敛,好似臀部把小腹托起,有利于气沉丹田的要求。
当两胯撑开,两膝有微向里扣的感觉时,就能起到圆裆的作用。胯关节是协调腰腿动作的主要关节,如果胯关节紧张,腰腿就很难相顺相随。圆裆和松垮的相配合能使腰部灵活和起到臀部内敛的作用。
5、心静体松意注
“心静体松”是练习太极拳最主要的法则。它应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所谓“心静”是指练拳时思想集中,抛开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于太极拳每一个细节的动作的练习中,肢体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运行。
这种“心静用意”引导动作的练拳方式,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身体其它器官的功能。用意引导动作,可帮助精神集中,做到以意导体,意动形随,调节呼吸,使意识、动作和呼吸三者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全面锻炼的目的。
“体松”不是指全身的松懈和疲塌,而是要消除身体的拙力和肢体僵硬,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做到全身不该用力之处不用力,让全身关节、肌肉和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做到形松意不松,逐步达到以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它是练拳时姿态正确、周身协调、动作舒展、转换圆活及发劲的基础和保证;是身体“内外”协调的先决条件,只有“松”才能使动作协调,呼吸自然,思想安定。
6、呼吸深长自然
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通顺自然。根据太极拳练习者技术水平的高低,呼吸方法可分为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式呼吸。
自然呼吸
练习者在练拳时,呼吸方式不随拳式的变化而变化,完全顺其自然。多用于太极拳初学者。
腹式顺呼吸
是指吸气时腹部向外凸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内收的呼吸方式。
腹式逆呼吸
与腹式顺呼吸的刚好相反。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外凸。 拳式呼吸是指呼吸随着拳式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吐纳,与动作自然配合。对于初学者来讲,首选自然呼吸,,保证动作不受呼吸的限制,呼吸同样不受动作的束缚。
看了“太极拳和形意八卦的不同之处”文章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