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有哪些(2)

方婷分享

  学习太极拳的基本要素

  一,练好四功、兼学拳架

  哪四功呢?即腿功、腰功、臂功、桩功。这四功是练习技击技术内容,达到具体规范和要求的必然基础。拳家们常说“打拳不遛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未习打.先练桩”,“桩要站、鼎要拿,劲力稳固托泰山”(鼎功就是臂功)。

  基本功是初学拳法者的入门之艺。太极拳是内外合一的运动,它不仅需要人体各个关节、各大肌群、肌腱、韧带具有灵活性、柔韧性和劲九还需要内脏器官的协调配合。

  练习基本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而且为今后的技法掌握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

  二,明路线、守规矩

  太极拳法变化多.复杂的动作更是富变化。故学拳时,一定要将拳势路线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对拳架的高低和到位与否暂时可不必在意。当弄清楚和记住拳势的来往路线后,就要进一步追求拳势的工整、准确,这叫守规矩,合规矩。

  三,讲攻防、重含义

  太极拳主要以攻防动作为素材.以技击术为基本内容。初学时将复杂的攻防动作先分解再完整练习.是太极拳的特色练习方法。练习中均要求“轻柔练习、注重技击意识”,重点突出攻防含义和培养攻防意识。

  而快打重击.既不符合太极拳的行云流水的风格,又极易破坏技术成型效果.难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这类练法,有教学经验的拳家视为不妥。

  四,重技法、重形神

  学会拳架,懂得每一拳势的攻防含义,并不意味着能自然地将拳法的“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力功”协调完整起来。

  学拳者在独立演练拳法时要表现出这种”协调完整”,需要多观察老师或功夫好过自己的拳友,要多向他们请教,在练习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兼顾练习.逐渐进人技法熟练、形神兼备的境界。

  太极精神的要点讲解

  劲

  打太极拳要有劲,能静,純净,精进,不能紧。

  太极拳讲劲,时时劲,处处劲,劲劲相连,意劲不断。

  太极拳重视劲,柔劲、沉劲、实劲、虚劲、不用劲。

  太极拳反应劲,听劲、发劲、喂劲、鼓荡劲。

  太极拳接受劲,领劲、顶劲、引劲、拔跟劲。

  太极拳的全身劲,腰劲、腿劲、周身劲、虚领顶劲。

  太极拳的各种劲,长劲、短劲、寸劲、豪劲。

  太极拳的劲,枚不胜举。

  可见是用劲的拳术,不仅仅是现在社会上讲的老爷爷,老太太的玩意儿。

  因为是拳所以不可能不讲劲,这就是中国武术的真谛,需要内劲外练,外劲内练,内外劲同修。

  劲的延伸就多了,有同精、气、神结合的,有同意、气、神结合的。

  和拳的各势各式结合的劲,无穷无尽,太极拳的精深奥妙,见此一斑。

  静

  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太极拳要旨。动静皆宜的太极拳向人们展示了“禅”的理念,展示了内省的方法和条件。

  在拳里的表现是相对的变化,应该静中生动,动中寓静的概念。

  我认为太极拳里还应该做到内静外动,外静内动,这样对身心健康,德艺修为更有利,也更完美地阐述了太极拳的优良品格。

  传统太极拳的技击,遵循后发制人的理念,所以静观其变是太极拳的切入点。

  对于静的观念,太极拳强调人不动己不动,人若动己先动的实践方法。

  静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处处展现,时时提及。所以这里的静,其涵义应该放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去认识,“宁静致远”,太极拳也讲究“心静”“宁静”“冷静”的修练,这在格斗中尤其重要。

  净

  太极作为一种文化已然成为大众喜爱的项目,气功有气功的演练方式,养生操,舞有其养生的练习要点和理念。

  作为拳自然有其严格的要求和方法。现在社会上有些把这一切混为一谈,不加区分,拉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这有悖于太极拳的发扬和光大。

  还有一些人理论滔滔,实际体悟不到,引用各种概念、穴位、气道等越来越玄的东西悬殊太极拳,既误自己,又误别人,使初学者被各种概念弄糊涂了,试图寻找各种秘籍。

  前段时间遇一山东访者,从视频中学会拳,已有四年了,要纠正拳架,一看只好说,可惜了,完全走形了,既不拳,又不操,更不舞,而且在寻找所谓提肛和气沉丹田的感觉。

  我只有哑然了。劝道,做做广播体操吧,千万不要运气,会有损健康。此君已有心脏病刚开完刀,不知是不是练法错误造成的。

  所以在此我想奉劝练太极拳者不仅要心静更要心净。不要刻意去呼吸,刻意找穴位,找丹田,功到自然成。太极拳崇尚自然,崇尚无为,练到一定时候感悟会向你招手,体松意净,错不到那里,刻意会坏菜的。我认为。

  精

  精神、精进、精准、精、气、神太极拳之要求。

  一套拳打下来不仅是拳架的正确,更在于他的精气神,所谓的精气神是一种内涵的外在表现,在现场。

  是玲璃致尽致的。通过现代视频会有逼真的表现,但终不如现场亲临其生动、灵动和意蕴不是现代摄像机所能为的。

  精进的武术功夫是长年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是反复雕琢,精心体验,不断感悟的过程。

  精准,在技击方面太极拳重要的一环在于精准的听劲,得机得势的发挥,不拘一格的借力打击,又要求精确到位。

  手、眼、身、法。步一致是精进的武术修为是形成打击压力的精准手段。

  紧

  由紧入松、由呆到灵、由滞到沉是太极拳的习练过程写照。

  紧是一切动物对周围过激事件的应激反应,是正生理反射。

  怎样培养负生理反射,是太极拳的课题,就是遇激不过激,以柔克刚,见微知著,得机得势,顺势而为。

  拳架上的反应,就是松,所谓松,做到松肩沉肘,松腰沉胯,没有死点,粘连相随,不丢不顶,随化即走这样的境界,紧是做不到的。

  经过长期的训练太极拳习练者能越来越随重就轻,驾轻就熟,去紧,制呆,得柔,随曲就伸。到了这一步,太极拳的天地就宽广了。就无限了。

  练好太极拳的主要方法

  1、心专

  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U中指指肚。打拳时拇指小指是否相合到位?穿掌时劲运到中指了吗?这些都要注意。

  打一套拳15分钟左右,83个式子,几百个动作,编排严密,连贯性强,绝对不能走思。打太极拳强调专心用意,打拳时每个动作理法劲道都要体现出来。一走思,拳式就会走错,拳就打不成了。有人说走路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其实走路时仍可以想事,难能入静。而练太极拳则是入静的最好方法,因为它是动中求静。

  2、松柔

  太极拳技击最大特点是“化打结合”。对方来力,我尽量化开。能容能化,使对方失去平衡为主,不制敌于死地。化打合一,特别是陈氏太极拳打低架子,这是因为低架子容量更大。陈发科公强调“顺随”。陈照旭先生讲:四大块都要放松,即两肩和两胯一定要放松。全身能放松,才便于容,便于化。

  3、轻沉

  拳打起来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再有倒换重心,一定要裆走下弧,脚的五趾要紧紧抓住地。顺缠变逆缠、逆缠变顺缠,凡是转关时,一定要塌掌根。掌根塌时,肘要坠,肩要沉、胯要松。定式时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时边呼气边沉。

  4、培根

  打拳先培根,这是陈家沟打拳的名言。方位不对,五趾不抓地,下边没站稳,上边对也不对。现代体育原理讲究人体稳定角,即两脚平行微微外撇,打拳纵向时双脚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前后应该骑在一条线上,开脚时脚尽量不离开地。弓马步一定要分清,陈氏太极拳弓蹬步最多。什么是弓蹬步,即弓着的腿小腿要垂直,膝不能跪,前腿为支撑点,后腿为施力点。

  例如右弓步,力从左脚跟里侧,通过腰脊背节节贯穿到右手。最要紧的是后腿,既不能跪膝,膝还要向里卷,大小腿向上撑,胯要松,脚向里扣,不扣就蹬不上劲。只强调松柔不讲刚柔相济不是太极拳。进要柔,退要促,如倒卷肱,退时脚不能离地,离地就不好发力了。而且退步要短促,进步要柔,即所谓“迈步如猫行”。打拳不是走路,脚一动即有用。

  5、规矩

  要尊重拳谱,细抠拳谱,使自己的拳打出来大小动作外形都要到位。手眼身法步,一点都不能马虎。如掌形,小指与拇指一定要说上话,虎口要圆。穿掌时力在指尖,撩掌时力在手背,不同掌形不同用法,这些在打拳时都要注意。

  6、整劲

  太极拳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练拳要“周身一家”,劲要整。大小动作都是如此,都要体现在大脑的指挥下以丹田内转带动全身。以脚蹬地汲取大地的反弹力,从而使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合二为一。双手合,手脚合,腰腿背均要说上话,全身配合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由内及外完整一气,防止单摆浮搁。

  7、丹功

  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关键是丹田的枢纽作用,拳式周身一家,大小动作都要以丹田为枢纽。丹田运动也叫骨盆运动。所谓“练精化气”的鼎炉,就是强调丹田即肚脐以下的小腹的运动。

  丹田的运动对人体生命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运动快慢均如此。我们知道人体骨盆里脏器最多,内分泌、消化、排泄、生殖系统大部分在丹田区域,丹田的转动不仅有利于内分泌消化系统的良性改善,性功能、生殖功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8、中正

  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一起式,便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陈照奎老师将胸腰部分比做棋盘上的老帅,不能轻易随便移动。人们称陈氏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公为“牌位先生”,他拳架规矩,即要求胸腰躯干部位必须保持端正,不允许左歪右斜,前俯后昂,左右摇晃。

  百会、会阴两穴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上下都要有上下对拉拔长的感觉。这样你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都会少得病。同时,通过立体螺旋劲,又要灵活,屈伸自由,旋转自如。

  9、平衡

  打拳要强调三维平衡,上下、前后、左右均要对称平衡。手往前推,腰部命门就要向后撑,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这叫八面支撑。

  10、螺旋

  陈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缠丝,四肢动作非逆即顺。重要的是胸腰的立体螺旋,金刚捣碓,握拳时,先要沉右胯,翻左臀,胸略左转。提拳时,再沉左臀、翻右臀,胸腰右转。


看了“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十大要领莫轻视

2.太极拳健身的四大妙处

3.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四大方法

4.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四大法则

5.练太极拳四大注意事项

109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