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球类运动>高尔夫球>

如何提高高尔夫时尚品味

小兰分享

  在绿色的草坪上,球技好坏无所谓,至少在着装上要先像模像样,不逊于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提高高尔夫时尚品味,欢迎阅读!

  提高高尔夫时尚品味1:粉红裤子=重磅炸弹

  帕尼维克早就以他高高掀起的帽檐出尽风头,可这个瑞典人还嫌不够。1997年鲍勃霍普精英赛上,他将高尔夫时尚推向另一个极端。当时,帕尼维克穿着瑞典设计师林德伯格(Johan Lindeberg)的紧身鲜艳球衫出现在了练习场上,引起广泛关注,以及窃窃私语。帕尼维克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把个性带回高尔夫,可别人都认为他是疯子。2000年的时候,帕纳维克穿着J. Lindeberg的粉红色裤子赢得了拜伦.尼尔森精英赛。神奇的是:帕纳维克穿着J. Lindeberg参加的第一轮比赛,他就打出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成绩:62杆。

  在西方,男子一般不穿粉红的服装,因为这个颜色向来被认为是女性专有,更何况,高尔夫的服装总是比较保守,所以林德伯格挑战尺度之作,比帕纳维克赢得冠军更让人瞠目结舌。帕纳维克说:“高尔夫是一项保守的运动,不过现在它改变得很迅猛,这主要归功于乔安。”由于这个缘故,帕纳维克被人起了个外号叫:“粉豹”,很显然其中的“粉”字,就是冲着他的粉红色裤子。

  提高高尔夫时尚品味2:高尔夫不等于保守

  七十年代,Sansabelt裤子席卷了高坛,而八十年代则是那些看似不能搭配在一起的颜色和条格搭配在了一起。八十年代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冠军都穿着红色裤子。可是进入九十年代,一切都趋向保守。球员们都穿着净色的球衫和净色的球裤。

  但是接下来,帕纳维克(Jesper Parnevik)、巴德利(Aaron Baddeley)、雅各布森(Fredrik Jacobson)都踏出勇敢的一步。十届欧巡赛冠军达伦-克拉克在伦敦有一个专门的裁缝。这个裁缝为他提供服装及裤子;伊安-保尔特(Ian Proulter)穿着英国、美国国旗图案的裤子参加英国公开赛、美国公开赛。他们所穿的那些颜色你是很难在老虎伍兹、米克尔森、埃尔斯以及维杰-辛身上发现的。

  对于这些讲求时尚的人们来说,他们希望改变高尔夫沾染上的乏味。这本是一项精彩的运动,这也是一项充满风格的运动。”

  “我不介意与这样的球员分配到一组。”米克尔森说,“事实上,我认为这些球员用服装把自己区别开做得很酷。看上去时尚总是在变化,而它也成为了高尔夫运动的一部分。”不过米克尔森也禁不住挖苦一下欧巡赛十届冠军达伦-克拉克(Darren Clarke)的橙黄色裤子。“我可不能批评达伦,因为我妻子艾米也有这样一条裤子。”

  提高高尔夫时尚品味3:J. Lindeberg制造

  J. Lindeberg几乎成了高尔夫新时尚的代名词。这个瑞典设计师专门为高尔夫开辟了一个系,林德伯格的作品总是很显眼,贴身紧凑、鲜明夺目。在球场上,你几乎一眼就能猜出谁是他的“作品”。比如有“时尚小子”之称的巴德利,他就明显有J. Lindeberg的风格。当然,在林德伯格手中,不是每个球员都一模一样。雅各布森虽然也有着J. Lindeberg的类似风格,但是他就更多一丝朋克的味道,所以他也被评为“高尔夫的朋克摇滚手”。

  颜色明快、线条瘦削、服装贴身,林德伯格无疑是对七、八十年代高尔夫着装规则的颠覆。“高尔夫时尚掉进了八十年代的沙坑。”林德伯格说:“还记得波比-琼斯、本.-霍根和沃特尔-哈根是怎么穿着的吗?他们穿的每一件服装都是那么流行,并且充满了时尚的气息。高尔夫是如此时尚的运动,可八十年代的风潮单调乏味。服装显得臃肿、漂浮。”林德伯格认为八十年代的宽松风格已经过时,可现在的球员就不太关心自己穿什么,即使老虎伍兹也不够放得开。“老虎伍兹有着高尔夫球员最好的体魄,可为什么他不展示出来呢?他应该看上去更富有动感。”

  如何气定神闲打高尔夫:

  初识马羚,是在电影《摇滚青年》中,她扮演的舞蹈演员圆圆是那么清纯秀丽,让人难以忘记。时光已经过去了十七年,如今的马羚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香山脚下,在树影婆娑的古典风格庭院中,记者见到了马羚,头发随意扎起来,红色的短袖,爽朗自信的笑容,还是那么秀丽,只是言谈举止中平添了几分成熟女人的风韵。服装设计师、演员、主持人、制片人,生活中她时常经历各种角色的转换,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于是运动就成为缓解压力的一剂良方。马羚说,她选择运动是随心境而定的,不刻意强求,二十多岁的时候喜欢游泳,那时做事靠冲劲,往往要求自己“一定要如何”;现在当工作成为一种惯性时,心态也渐渐趋于平和,就喜欢上使人气定神闲的高尔夫。

  高尔夫的含义,是绿色、氧气、阳光、步履组合而成。在充满绿色的大自然里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悠闲的漫步间享受运动的乐趣,这是她打球的初衷。从开始的50个球到现在的300个球,从打3码5码到铁杆100码,从有空才去一次到每周两到三次,在循序渐进的运动中,马羚不断感受到高尔夫的独特魅力,迷恋上这种运动。为了鼓励她,2004年生日时,丈夫特意送了一套球杆做为礼物,于是哪怕出差,她也会带一根球杆,在酒店的走廊里比划比划,琢磨琢磨动作,俨然一副“超级高尔夫迷”的模样。

  高尔夫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马羚如此迷恋?马羚爽快地笑笑:“高尔夫是对心智的磨练。”打球首先要求不能急躁,一般打5杆就到果岭短杆推击,但初学者可能要加几杆,这时就不能急,要保持冷静。然后要对每一个球负责,高尔夫很特别,在某一杆或一个洞,你可能比专业选手打得好,但和专业选手差什么?就是每个球的连续性,不能患得患失,必须想着怎样打好眼前的球。高尔夫不需要击败别人,是靠技术,向自己挑战,战胜自己。

  最重要的是,有勇气面对挫折。有趣的是,打高尔夫的人往往会经历“高尔夫现象”,就是突然有一天,你的水平重新回到了起点。马羚说,刚开始打时,有6年的舞蹈基础,她的姿势特别优美,杆杆都能打到球。打了10次左右,突然动作全跑了,打不到球,自信心降到极点,连球杆都不愿意碰一下。过了一段时间,又从基础动作练起,几次后,教练稍微指点,进步迅速。这让她一下子找到了高尔夫的魅力所在,面对挫折,要战胜自己,永不放弃,进步会立竿见影。“有段时间,水平又回去了,从铁杆能打100码,滑到50码了,于是每天至少抽出3个小时练习。我知道只要坚持不懈,还是会提高的,就像工作一样,可能你付出努力,又重新回到起点,但不能因此放弃,也不能埋怨别人,不然永远也不会进步的。”马羚感慨的说。

    448352